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本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3组各32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泵注0.2μg/kg/h、0.4μg/kg/h右美托咪定辅助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10 ml/h。观察各组麻醉恢复指标、麻醉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镇静、躁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术后Ramsay评分逐渐降低,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高剂量组(4.1±0.7分)、低剂量组(4.3±0.9分)低于对照组(4.9±0.6分);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术中七氟醚用量依次升高(均P<0.05)。麻醉诱导后各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诱导前,而T2和T3时升高且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依次降低(均P<0.05)。呛咳、寒战、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总发生低剂量组(25.0%)和高剂量组(15.6%)均低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七氟醚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髂筋膜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髂筋膜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髂筋膜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罗哌卡因髂筋膜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缓解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5,(7):18-2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014年11月在本院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妇90例,ASA分级1-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30例、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30例。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后以0.3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高浓度组1μg/kg,10 min后以0.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均持续至手术结束。监测3组产妇手术总时间、术中输入量、术毕出血量;监测产妇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T1),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0 min(T2)及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腹痛及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三组患者术毕RAYSAY镇静评分。结果 3组产妇手术总时间、术中输入量、术毕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各时间点的呼吸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右美托咪定组产妇的MAP和心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及胸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与低剂量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且对患者镇静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身体不良反应,0.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明显优于0.3μg·kg/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期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芬太尼组、高剂量芬太尼组和低剂量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复合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复合组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总量1μg/kg,泵注时间10 min;低剂量芬太尼组和高剂量芬太尼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麻醉诱导时,低剂量芬太尼组和复合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高剂量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余用药相同.记录入手术室平静休息3 min (T0)、气管内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将每例患者麻醉诱导期间(T0~T3)SBP、DBP、HR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定义为各参数的波动值:△SBP、△DBP、△HR.记录诱导期间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复合组△SBP、△DBP、△HR[(26.9±14.8) mm Hg(1 mm Hg =0.133 kPa)、(10.7±8.9) mm Hg、(12.5±4.3)次/min]均低于低剂量芬太尼组[(40.4±15.6) mm Hg、(20.3±9.4) mm Hg、(30.1±15.0)次/min](P< 0.05),高剂量芬太尼组△SBP、△HR [(29.8±16.8) mm Hg、(19.5±7.4)次/min]均低于低剂量芬太尼组(P<0.05),复合组△HR低于高剂量芬太尼组(P<0.05).麻醉诱导期三组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高剂量芬太尼组麻黄碱使用率高于低剂量芬太尼组[30%(6/20)比5%(1/20),P=0.032].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1μg/kg右美托咪定,既能够良好抑制插管反应,又不会导致插管后血压严重下降,达到了稳定血流动力学的目标,特别适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组)各50例,均在胎儿娩出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5分钟.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0.5 μg/kg,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拔管期间患者血压高于基础血压的25%,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无效(拔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剂量梯度;拔管期间血压上升未达到上述指标者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有效(拔管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降低一个剂量梯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拔管反应的ED50 (95% CI). 结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组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 CI)分别为0.5μg/kg(0.4 ~0.5μg/kg)和0.6μg/kg(0.6~0.7 μg/kg). 结论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分别为0.5μg/kg和0.6μ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9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成右美托咪定组45例与咪达唑仑组45例,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T0)、手术结...  相似文献   

7.
郭伟华 《现代医院》2014,(11):75-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即刻给予静脉镇痛泵,A组给予芬太尼10μg/(kg·d),托烷司琼6 mg配成100 ml;B组给予芬太尼10μg/(kg·d),右美托咪定0.75μg/(kg·d),托烷司琼6 mg配成100 ml;C组给予芬太尼10μg/(kg·d),右美托咪定1μg/(kg·d),托烷司琼6 mg配成100 ml。比较三组患者术后0.5、1.0、2.0、4.0、12.0、24.0、48.0 h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VAS评分与Rammsay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B、C组24 h内疼痛都较轻(p<0.05),B、C两组均未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或寒战(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4分,术后各时间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现象(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降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可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0.5μg/kg。随后以0.1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约30 min停止泵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以同样的方式及速度泵注。于术前1天及术后6、12、24和48 h对患者各进行一次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麻醉恢复更快,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早(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是否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C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15min各组给与初始剂量:D组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的右美托咪定0.5u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均为15min。随后D组和C组分别输注标记为D(右美托咪定1μg/ml)、C(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溶液,输注速度均为0.2μg·kg~(-1)·h并维持至肝门阻断。分别在阻断前(T0),阻断结束时(T1),术后第一天(T2),术后第三天(T3)测定两组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以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MMSE评分升高水平以及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能降低肝门阻断后肝缺血再灌注引起的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作为罗哌卡因麻醉佐剂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以及右美托咪定组3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芬太尼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20μg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10μg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10μg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5μg右美托咪定。比较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2±2.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7.9±3.8)min以及芬太尼组(12.3±2.1)min,且对照组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7.9±3.8)min显著长于芬太尼组(12.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芬太尼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持续持续时间(245.8±22.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41.3±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持续持续时间(315±25.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以及芬太尼组(245.8±2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改良Bromage评分达到3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可实现较强的镇痛强度及在术后维持较长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1.
韩南火  廖晓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7-4558,4560
目的 比较术中辅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某院行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50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50例,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Y组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患者比例为2.0%、停麻醉药后0 min OAA/S评分为(3.30±0.24)分、5 min评分为(2.54±0.36)分、10 min评分为(1.83±0.18)分均明显低于M组;术后d 1 MMSE评分为(25.24±2.34)分、3 d MMSE评分为(25.79±2.34)分、5 d MMSE评分为(26.01±2.62)分,均明显高于M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MMSE评分为(26.31±2.24)分、术后7 d MMSE评分为(26.33±2.73)分,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的降低麻醉药物对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可以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推广应用此种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2月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2~4μg/kg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患者间断给予丙泊酚0.4~0.6mg/kg进行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期15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μg/kg,麻醉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h-1,拔管前10min调整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1~0.2μg/kg。观察2组患者术前(T0)、气管插管后(T1)、脑动脉造影前(T2)、脑动脉造影后10min(T3)、拔管前5min(T4),拔管后15min(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和HR平稳,无大幅升降变化;对照组患者MAP和HR波动幅度较大。2组患者在T0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比例为20.00%,低于对照组(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比例为11.11%,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麻醉诱导后选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苏醒期躁动影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1)组20例(D1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1)组20例(D2组)和生理盐水组20例(NS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1)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的生理盐水滴鼻。记录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躁动评分、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1组、D2组拔管时HR、MAP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躁动评分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g·kg~(-1)右美托咪定滴鼻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至我院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椎管内麻醉,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术前20分钟以及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S100β、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的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S100β、TNF-α、IL-6水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I或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2μg/kg(10 min注完),继以0.2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1组),另一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2μg/kg(10 min注完),继以0.5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2组)。两组术中用七氟烷、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拔管即刻(T4)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例数。[结果]与入手术室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和拔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D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D1组长(P0.05)。[结论]0.2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泵注可使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白内障手术球后神经阻滞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将84例65~75岁采用球后神经阻滞的白内障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0.2μg/(kg·h)右美托咪定组(Ⅰ组)、0.4μg/(kg·h)右美托咪定组(Ⅱ组)、0.6 μg/(kg·h)右美托咪定组(Ⅲ组),每组28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神经阻滞完毕即刻(T1)及用药后10、20、30、60 min(T2~T5)的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 T2~T5时三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Ⅰ组:(2.6±0.7)、(2.5±0.2)、(2.4±0.8)、(2.4±0.3)分比(2.0±0.0)分,Ⅱ组:(3.0±0.7)、(3.8±0.7)、(4.2±0.2)、(4.5±0.2)分比(2.0±0.0)分,Ⅲ组:(3.8±0.6)、(4.7±0.4)、(5.2±0.8)、(5.6±0.6)分比(2.0±0.0)分],T3~T5时Ⅲ组高于Ⅰ组和Ⅱ组,Ⅱ组又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T5时三组心率显著慢于T0时,且Ⅲ组显著慢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MAP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h)维持适合老年白内障手术球后神经阻滞患者的清醒镇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比较两组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首次睁眼时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时BIS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30 min(T30min),研究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aO_(2)、HR、MAP)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行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麻醉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为(19.64±5.08)min,低于对照组的(34.79±5.86)min(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缩短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认知功能受麻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8,(1):63-6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骨修补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全麻下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静脉微泵右美托咪定(1.0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全麻诱导按顺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8 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术中全程静脉持续微泵异丙酚4~8 mg·kg~(-1)·h~(-1),并适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阿曲库铵以维持麻醉深度。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日采用Mo CA、DSy T和CRT评估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结果术后第7日,两组的Mo CA、DSy T与CRT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日,D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6.2%,明显低于C组的96.3%(P=0.011)。结论术前静脉微泵右美托咪定可改善颅骨修补术后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辅助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120例,将产妇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对照组1μg/kg芬太尼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2μg/kg右美托咪定组(D3组);记录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使用缩宫素情况;在硬膜外开始起效后每15min记录VAS的镇痛评分;记录产妇分娩后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后的15、30、45 min,4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1组产妇产程时间最短、药物用量最少,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产妇在Apag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D2、D3组产妇满意均优于C组产妇(P<0.05)。C组产妇不良反应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5μg/kg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既能够起到镇痛、镇静的效果,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