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郡涅阳(据考证,属南阳镇平)有位名张机,字仲景的人,仗义疏财,见义勇为,悯老爱幼,事母至孝,在这一带享有盛名。 一日,张仲景在路上行走,见一位老人躺在路旁,奄奄待毙,于  相似文献   

2.
仲景 《中国药店》2006,(2):86-86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术日益高明,整日忙于治病救人。一日,仲景于伏牛山挖草药,路见一位老人衣着褴褛,奄奄一息。仲景把老人带到自己家中,尽心调养,老人康复后感激不尽,辞别而去。时值天灾人祸,伤寒流行,老百姓饥苦不堪,再加上仲景母亲也染疾在身,他整日忧心忡忡。这天,仲景在外治病,十分疲乏,在一棵树下休息。似睡非睡之时,见一位白发老人招手,仲景向老人走去,老人突然消失,只见一株植物,茎细长,叶如心形略长,叶腋间有绿色小花。仲景正望得出神,忽见一老人站在眼前,笑容可鞠:“贤侄,久违了。”仲景抬头一…  相似文献   

3.
如果是在今天,母亲不会死于难产 傅长喜老人今年75岁,是宁夏银川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谈起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每一点变化,老人总是既兴奋,又心酸.  相似文献   

4.
清闲与劳碌     
到街上去买东西的时候,正在路上走着,脚上的皮鞋突然出了毛病.路边有一个修鞋摊,修鞋的是个老人.我索性坐下来,一边看老人给我修鞋,一边就随意地和老人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上了岁数,很多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睡眠质量不高问题,常常一觉醒来,觉得脖子、肩膀酸痛。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老人睡得又香又好:搂个抱枕睡用棉布缝制一个长约1米、直径约35厘米的布口袋,用棉絮或海绵填充,做成一个椭圆形的抱枕。  相似文献   

6.
崔佳 《家庭医药》2006,(8):52-52
老人容易失眠,一天下来,常常睡不了四五个小时。虽说这是正常现象,但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躺在床上也实在难受。所以,不少老人就会大半夜爬起来,看看电视,看看书,等什么时候困意来了再睡。  相似文献   

7.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相似文献   

8.
《健康管理》2015,(2):27
<正>【接上期】戴先生87岁的老母亲患严重老慢支,照料母亲一度成为兄弟姐妹难以支撑的重任。戴先生道出苦水:"请保姆每月三千多,老人身体不舒服还要送医院,睡急诊间,一年折腾几次,全家都筋疲力尽。"听闻上海天伦医院开出老年护理床位,戴先生将母  相似文献   

9.
猜谜     
《医药保健杂志》2009,(13):64-64
看不懂的字条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位抱小孩的老人站在人群里。一位小伙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您老请坐!”老人坐下不久孩子睡着了。小伙子又脱下外衣,盖在小孩身上。老人十分感激,就在一张卷烟纸上写了四行字,悄悄地塞进小伙子的衣服口袋里。  相似文献   

10.
前几日,下班坐公交车,司机虽说是个女同志可是车开的飞快,还经常急刹车、猛启动。转弯时也不减速,使整个车厢上的人都东倒西歪、踉踉跄跄的。好几次我都差点摔倒。不久前碰到一位同学说她母亲膝盖骨骨折住院了,就是在公交车上因为司机急刹车老人没有防备。膝盖骨顶到了前排的靠背上,膝盖骨骨折,住了好长时间的医院。  相似文献   

11.
犹记一月的北京,隆冬。在赶往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揣测,将要见到的我国胆道之父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站在这位慈眉善眼的耄耋老者面前,却仿佛是邻家爷爷。得知我来自广州,并带来老人家乡的问候,老人笑了,顺手把椅子拉过来,离我近一些,告诉我听力不好了。就这般三言两语,一个细小的动作,顿觉一屋子暖意融融。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有位80岁的老人喜爱下棋,每天必到老年人俱乐部去和棋友下几个小时的棋,然后再慢慢散步回家,日子过得既快乐又安逸。有一次,他所熟悉的棋友病了,没人和他下棋。棋牌室的管理员为他安排了另外的棋友,但他感到不适应,就不愿意再下了。在老人心情沮丧地准备回  相似文献   

13.
正从年初六开始,当孩子背着大包小包匆匆离家,不少留守老人家里一下子又从热热闹闹重新回到冷冷清清,这种巨大落差会导致部分老人吃不香、睡不好,心理抑郁。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吴媚指出,长假过后,假期的热闹突然变成了孤独的寂寥,老人们容易出现"空巢综合征"。因此,节后子女更需要对空巢老人给予关怀,以减少他们节后抑郁症的发生。如果发现老人情绪低落且身体不适情况严重,要及时求助心理医生或送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一前,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什么原因.我患了感冒、咳嗽.老是不愈。为了早日康复,好回家休假,我又吃药又打针,但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晚上.总感到咽喉发痒而咳嗽,每晚只能睡2~3小时的觉,身体极度疲倦。回到家后,亲戚朋友见我无精打采,都问我什么原因,我直言说:“晚上老感到咽喉发痒而咳嗽,睡不好觉。”—位小弟听后说:“我前段时间也是这个毛病,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后来一位同事叫我用墨菜(旱莲草)试试,我按其说法一试,真灵!”  相似文献   

15.
终生不睡的人 美国新泽西有一位叫阿尔荷宾的老人,他从出生起就没有睡过觉。阿尔荷宾家里连张床也没有,他休息的方式是坐在安乐椅上读报纸。他用膳时间与平常人一样固定,只是要一日四餐,因为他夜间必须加一顿饭。  相似文献   

16.
提到睡姿,估计很多人都在想睡姿没有什么好谈的,想怎么睡就怎么睡,舒服最重要.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睡姿里的讲究还真不少,尤其对于老人来说,睡姿不仅关系到睡眠质量的高低,对老人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刚 《首都医药》2004,11(5):40-41
日前就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北京医院神经科主任、世界老年性痴呆协会中国分会主席许贤豪给媒体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张先生是某重点中学教师,以往教学成绩出色,学校上下对他极其信任。然而去年冬天起他的带课水平明显下降。原来他母亲得了老年性痴呆,整日整夜高声尖叫,大小便失禁,长时间不睡,张老师一边照顾她,一边因为是否把老人送敬老院的问题和妻子起了争执,导致精力不济影响工作。医生说这个老人就诊时间晚了,治疗不会有太大效果,想起老母早先的种种表现都被忽视,张老师后悔莫及。据许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的老年性痴呆病人约500万左右,随着老…  相似文献   

18.
夫妻莫分床     
前些日,我接诊了一位50岁男子。他与妻子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分房睡,已经有12年。近3年,他患上了ED(勃起功能障碍),入睡前不能勃起,偶尔在夜间或晨间出现勃起,没等走到妻子的房间就软下来了,让他很是懊悔,妻子对此也抱怨。问起他们分房睡的原因,他说,一是因为房间结构不理想,靠近孩子的卧室偏小,放不下双人床,而另一间卧室则距离孩子的卧室太远,不方便照顾孩子;二是因为孩子夜间要被喊起来上厕所,所以即使现在小孩都十几岁了,还是需要母亲陪睡。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周国平曾写过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位少妇投河自尽,被摆渡的老人救起。老人问她:“你年纪轻轻,为何寻短见?”少妇哭着说:“我结婚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现在孩子又病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老人又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少妇说:“那时候,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老人又问:“那时候,你有丈夫和孩子吗?”少妇回答:“没有。”老人说:“你不过是被命运之神送回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啦。”少妇听了老人的话,顿时醒悟,遂上了岸。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位80岁的老人喜爱下棋,每天必到老年人俱乐部去和棋友下几个小时的棋,然后再慢慢散步回家,日子过得既快乐又安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