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外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和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抗滑性能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衰变规律;讨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世界各国路面抗滑指标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单项指标向多项指标发展.这是因为多项指标的抗滑标准更能保证高速行车的安全;SMA路面能够较好的平衡路面抗滑和耐久性之间的矛盾.其抗滑性能明显优于AC和AK等其他类型的混合料;行车初期,由于SMA混合料表面沥青膜厚.在车轮的磨耗作用下,摩擦系数表现为短暂阶段的反向上升.因此,刚竣工的SMA路面抗滑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具代表性,必须经过车轮磨耗一段时间(约6个月)后才能得到稳定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接触式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适用范围局限、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较差的缺陷,文章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感知模型。研究选取巴通万高速公路上的12个测试站点,收集了216组原始数据,对路面三维纹理数据进行面积分层,并提取宏微观纹理指标。然后将不同面积占比下的宏微观纹理特征指标、测试温度及摩擦系数BPN分别代入模型中,并与决策树、随机森林、线性回归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以40%为最佳切割面,GBDT路面抗滑性能感知模型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测试集R2达到0.8732,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GBDT感知模型参数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其宏微观纹理特性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较大。研究验证通过非接触式路面纹理测试替代现有的接触式路面摩擦测试的可能性,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期推动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从衰减终值、损失率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SSAM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50%钢渣掺量处出现拐点;荷载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衰减过程的第2阶段至第5阶段,温度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阶段;钢渣集料表面纹理丰富,孔结构和孔级配更合理,从而改善了SSAM沥青膜的黏结性,提高了SSAM抗滑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速加载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测试了导电超薄抗滑磨耗层在冻融、水压及重复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导电和抗滑性能的长期耐久性.结果表明:导电超薄抗滑磨耗层初始电阻率为4.18×10-3Ω·m,3次冻融循环后变为4.15×10-3Ω·m,经冻融与100万轴次累积荷载耦合作用和50万轴次浸水加速加载后电阻率分别增大5.0%与2.5%;导电超薄抗滑磨耗层初始摩擦摆值为65~67BPN,经冻融与100万轴次累积荷载耦合作用和50万轴次浸水加速加载后摩擦摆值分别衰减10.0%与6.0%,即导电超薄抗滑磨耗层在导电和抗滑性能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36V供电条件下,导电超薄抗滑磨耗层发热功率为427.7 W/m2(电极间距2m),可满足路面融冰雪需要.  相似文献   

5.
宋鹏 《江西建材》2022,(4):47-48,50
文中以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为例,对该隧道中部5km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长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持续衰减较快,整体呈现前期衰减较慢,中期衰减幅度较大,随后衰减幅度逐渐放缓.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情况主要和隧道路面的特殊环境以及通行车辆、隧道路面原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有...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1):89-91
综述了国内外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指标,对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梳理,对不同路面抗滑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今后抗滑测试方法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肖鑫  张起森  关宏信 《山西建筑》2009,35(23):168-169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车辙仪在标准荷载0.7MPa下,对SMA-13,0GFC-13,AK-13,SMA-16,OC-FC-16五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指标摆值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摆值随轮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其衰变曲线,系统地分析不同级配、不同粒径抗滑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及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8.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有路面本身的构造特点和人为、天气等其他外界环境,路面抗滑性能能够综合反映出路面设计、筑路材料、施工工艺及养护等技术水平情况;表征沥青混凝土抗滑性能的标准指标有摩擦系数及构造深度两种,通过摆式仪法和铺砂法分别来测定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结合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列举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振 《山西建筑》2022,(10):119-120,123
为有效恢复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降低行车噪声,采用低噪抗滑超表处进行预防性养护.通过调查确定路面破坏情况,合理制定养护方案,确定原材料技术要求.养护后分别对路面抗滑性能、行车噪声进行检测,并对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情况进行跟踪检测,得出养护后路面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抗滑性能衰减很小,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雾封层是处治路面早期病害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再生雾封层材料的相容性、封水性、抗滑性能、还原效果和对混合料水稳定性和抗松散性能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其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不良天气状况对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较大,尤其以冰雪天气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最大。文中在细化冬季不同冰雪路面状态类型的基础上,对粗、中、细三种表面粗糙状态路面采用英式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量了冬季干燥无雪、雪粒、雪粉、冰块状态下的路面摩擦系数,明确了不同冰雪路面状态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对雪板状态下行车道与非行车道的抗滑性能进行了比较,相比而言行车条件对抗滑影响较大,其摆值可降低4BPN左右。  相似文献   

12.
路面抗滑能力是影响路面使用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而目前常用摩擦系数(摆式摩擦仪)和构造深度(手动铺砂法)去评价路面的抗滑性能,这些测试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能确切地反应路面的抗滑性能。该文介绍了路面抗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建议采用机械化方法测试抗滑性能以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建议我国尽早将使用国际摩阻系数作为抗滑指标,便于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欣  耿超 《山西建筑》2005,31(3):169-170
从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的形成入手,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该项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并逐一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及其检测仪器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未来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的抗滑性能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集料的抗磨耐滑性能对路面的抗滑性能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对钢渣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8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钢渣有着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与传统路面相比,钢渣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较慢,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的抗滑机理及抗滑性能评价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两方面分析了路面的抗滑机理,并以行车速度为参数分析了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与路面表层的宏观构造及路面材料的微观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薄层铺装在道路路面的抗滑改造中能极大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通过固化剂复配比例的选择、增加对基面的底涂处理等步骤,制备了适合于潮湿路面用的环氧树脂薄层铺装材料,测试了其力学性能、老化性能、加速加载试验,并已应用于潮湿路面的抗滑养护中。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公路的使用性能,特别是路面的抗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面抗滑性能包括恢复老路面的抗滑能力和提高新铺路面的抗滑性能。欧、美、日等国早在70年代就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问题进行了研究。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我国许多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迅速增长,抗滑问题也已成为交通安全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抗滑性仅能满足低速行车的要求,而在高速行车下,按传统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就难以满足抗滑标准的要求。即使初期满足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车磨耗。其抗滑性能也往往很快下降,因此必须重视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是位于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包括内因(材料、结构工艺)与外因(荷载、自然气候、水文地质)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交叉组合使路面破坏的原因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9.
气候条件引起路表状态变化,进而改变道路的抗滑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产生影响。模拟季冻区气候下松雪、压实雪、冰雪混合等多种路面状态,通过构造深度和抗滑摆值指标定量分析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SMA路面的抗滑性能变化规律,以期对黑龙江省季冻区SMA路面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表处技术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抗滑能力及抗磨耗性能,能够修复轻微车辙,已经广泛应用于道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其由于常温施工的特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养护技术。然而,微表处路面的噪声较普通路面偏高,且在设计阶段目前尚无有效的噪声评价及控制方法,使得微表处路面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调整级配、减小集料粒径、添加纤维对降低微表处路面的噪声有一定益处。采用扫刷试验模拟行车过程,对所设计的低噪声微表处进行室内噪声测试,评价了不同级配微表处在不同车速下的噪声值,并评价了其路用性能。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低噪声微表处在满足路用性能的前提下,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