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继发大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62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手术,其中18例术后继发大出血,对大出血患者通过增加导尿管气囊内容积,快速持续冲洗及二次电切镜下止血治疗.结果 通过持续冲洗保守治疗方法成功止血1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电切镜下止血成功止血5例.18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TURP术后出血关键;TURP术后大出血通过保守治疗大多能顺利止血,保守治疗无效应果断电切镜下止血,一般不需开放手术止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5年4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发病率为8.6%;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4.2%。结论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休克、感染等应激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制酸、早期进食、保护胃黏膜、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组32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其中211例采用了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全身静脉用药+局部用药;115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83例,胃癌姑息切除16例,肝硬化门奇断流术12例,分流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取石术2例。结果 326例病人,19例胃癌中16例死亡,手术死亡2例,其余14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后死亡;3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门奇断流手术后,1例于3年后再次行了断流术,1例术后并发胃瘘死亡;2例分流术后1例于1年后因肝昏迷死亡;8例肝癌于出院后6~8个月死亡;211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胃肠道疾病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因其病因复杂,出血程度和部位的不同,其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各异。要按不同的年龄、病情行内科抢救,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果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7年至1999年5月,应用洛赛克与凝血酶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5例,并与1995年10月至1997年6月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27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8.8岁。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时间:术前3例,术后1~2天6例,3~5天11例,6~7天4例,>7天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39~71岁,平均59.7岁。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时间:术前4例,术后1~2天5例,3~5天13例,6~7天4例,>7天1例。以往无肝、肾及胃病史,入院后肝肾功能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病人,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在治疗中死于其他并发症的不在统计之中。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的急性致死性并发症.SU为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及出血较合理的命名应为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acute stress mucosal lesion ASML)[1].危重病人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2].而近期研究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高达14%~76%,致使其病死率高达78. 6%[3].因而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日趋被广大学者所重视.现就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严重肝外伤的处理经验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月经治的5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8例均于急诊科床边B超检查确诊。肝外伤Ⅲ级36例;Ⅳ级15例;V级7例。行单纯修补缝合16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19例;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6例;纱布填塞4例;不规则肝段切除10例;规则右半肝切除3例。痊愈48例。死亡10例,其中死于大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7例,死于颅脑外伤、肝创面再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18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再出血8例,均再次手术止血。膈下感染3例,胆漏1例,肝脓肿3例,应激性溃疡2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床边B超对严重肝损伤的诊断是一种方便而快捷的方法。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溃疡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嫈 《医学信息》2009,22(6):1020-1021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86例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引起应激性溃疡的原因有NSAID(占病人总数的50%)、激素(7%)、饮酒(30.2%)、休克(4.6%)、心理应激(1.2%)等。结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多因素有关,其中以NSAID及饮酒最为常见,且空腹时较易发生。使用激素会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避免发病,可选择饭后服用或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休克、有胃肠道痪病常为其发病基础,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可降低其发病率。过度的心理应激可对人的情绪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影响而致胃肠道疾病,应激性溃疡是其中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1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红  梁平 《医学信息》2007,20(1):59-60
目的探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均于栓塞术后阴道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结论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联合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合并肿瘤者)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急诊行NBCA胶加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再于一周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36例病例的近期疗效(6~18月)、并发症,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6例病例均应用NBCA胶和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术中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跟踪随访6~24月,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复发,其中1例患者复发出现在介入栓塞后的第二天,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好转,余3例患者复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均不严重,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NBCA胶配合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安全性,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单纯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91年7月及10月分别收治2例肝病性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出血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系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均经急诊剖腹探查、胃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术后综合治疗获痊愈出院。今就作者的手术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1995-2009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病例资料,对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共326人。有240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隔下游离气体,其中25例经胃管注气后再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发现隔下游离气体,阳性率为81.29%。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5岁以下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55岁以上患者的比率逐渐增加,老年性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比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269例行单纯穿孔缝合术,18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穿孔缝合+高选迷走神经切断6例,保守治疗33例。结论根据病史、体征和积极的腹部X线一般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老年人的比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与老年性患者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机率的增加有关。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行单纯缝合修补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结合正规内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的腔内处理方法。方法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4例,孕7~34周,平均27周。结石最大径5~12mm。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中段3例,下段3例。上段结石中6例单纯留置双J管,2例将结石推回肾盂后留置双J管。中下段结石中3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击碎结石,3例应用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结果12例术后。肾绞痛消失;2例单纯放置双J管者仍有间断轻微。肾绞痛,服用解痉药物可以缓解。8例未碎石患者在结石排出前每3个月更换双J管。14例孕妇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结论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或输尿管镜取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术后恢复情况及烧伤后瘢痕的防治策略,为今后的瘢痕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202例烧伤后瘢痕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瘢痕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术后瘢痕组织送病理检查,统计上述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病理结果、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14.50±6.04) d,平均手术费用(1.59±0.37)万元,术后瘢痕部位均得到适当松解,创面均愈合良好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发生恶变22例(10.89%),其中高分化鳞癌15例(7.43%),恶性黑色素瘤2例(0.99%),基底细胞癌1例(0.50%),梭形细胞癌1例(0.50%),低分化鳞癌1例(0.50%),局部恶变重度异性增生2例(0.99%)。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10个月,随访过程中复发3例。 结论目前手术仍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防治较为复杂,建议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创伤治疗技术(NPWT)在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中的适应证、持续负压运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139例,分2组。负压创伤治疗组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4.3岁。常规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94岁,平均年龄63.6岁。溃疡形成时间最短2周,最长2.5年,糖尿病病程1个月~40年。负压创伤治疗组采用智能负压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时间最长120 d,最短15 d。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时间最长97 d,最短14 d。2组均辅以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负压治疗组溃疡愈合31例,显效5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常规治疗组溃疡愈合1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个月溃疡无复发,3个月负压治疗组68例随访中4例下肢出现新溃疡。常规治疗组10例随访中1例下肢出现新溃疡。治疗安全性:负压泵运行过程中噪声小,连续运行最长120 d(更换辅料时停机)无故障,无出现并发症。结论智能负压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部皮肤难愈性溃疡治疗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腔镜在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曲张静脉激光灼闭术治疗C6级下肢静脉溃疡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的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50例,将住院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试验组行SEPS+EVLT治疗,对照A组行SEPS治疗,对照B组行EVLT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肢体皮肤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感、麻木感、皮肤瘀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溃疡复发率。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结果 试验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在术后1个月高于对照A组和B组(62.60% vs 59.30% vs 5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对照A组和B组(3个月:90.50% vs 52.40% vs 49.70%;6个月:100.00% vs 68.20% vs 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A和B组的溃疡愈合率在术后各个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时间为试验组平均(27.20±3.10)d,对照A组平均(42.40±5.30) d,对照B组平均(50.30±4.10)d,试验组短于对照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20% vs 3.20% vs 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个月试验组皮肤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A组和B组(1.12%vs6.89%vs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联合静脉激光灼闭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早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够较好地预防溃疡中期复发,值得临床应用,但仍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有多脏器损害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6月~2008年2月,对6例伴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紊乱指数(AHI)≥65 次/h的极重度OSAHS患者首先行气管切开术,再根据伴发疾病情况和上气道阻塞的不同位置进行同期或分期手术.结果:6例术后未出现窒息、出血以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带管1~16周拔管,6个月后随诊,夜间打鼾、呼吸抑制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多脏器损害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SG)2例显效,4例有效.结论:极重度OSAHS伴有多脏器损害患者的治疗,首先要行气管切开术,再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中老年人关节周围疼痛性患者共58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曲安奈德十利多卡因混和液进行痛点封闭治疗,均由同一操作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0年。疗效优良共545例(93%)。没有一例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没有应激性溃疡、股骨头坏死、肌腱断裂等并发症。局部并发症3l(5.3%)例。表现为注射部位皮肤色素减退,皮肤变薄。结论应用曲安奈德进行痛点封闭治疗疼痛性疾病有疗效迅速、持久、安全、低廉等优点。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良好的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处理对策。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8例,均于伤后12h内给予集束化治疗,包括钙离子拮抗剂、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防止应激性溃疡、肠内外营养支持以及合并伤早期处理,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后期可行高压氧治疗。结果: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本组28例患者中死亡6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5例,中残4例,良好7例。结论:重型DAI早期集束化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段胸导管的临床应用解剖,以及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25例颈廓清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中,18例行负压吸引、局部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7例再次行结扎胸导管漏口、肩胛舌骨肌填塞等手术治疗。结果18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中16例治愈,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7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异常。结论预防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的关键在于熟悉颈段胸导管的应用解剖,根据乳糜漏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