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学钱  王三虎 《中医学报》2016,(12):1826-1829
肝癌并发低血糖的病因为肝病及脾,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失常,精微不足。该种传变属肝病传脾中的肝虚传脾,临床以虚证多见,可分为肝脾气血俱虚证、肝脾阳虚证、气虚阳脱证三个证型,分别以养血补肝,益气健脾;暖肝补虚,温中健脾;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治法。  相似文献   

2.
脾胃学说在痹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治疗湿痹,从健脾益气除湿入手,兼以祛风散寒,取效甚捷;治疗寒痹,除了散寒温阳、祛风除湿之外,更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使气旺则阳旺;夏季健脾可祛湿治痹,秋季健脾可防治筋痹与肝痹,冬季健脾则主要有助于防治骨痹和肾痹。甘温除热法是治疗痹证发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整理了李云英教授从脾论治喉痹的经验。李云英教授认为:喉痹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证候与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与脾胃气虚、脾土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临床治疗应重视健脾益气之法,多选用党参、太子参等健脾益气之品以使脾气得复,清阳上输至咽喉,咽喉功能得以恢复;岭南地区的喉痹患者,脾虚湿困证较为常见,可予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加减以健脾燥湿。  相似文献   

4.
1 肝郁脾损血崩案: [原文]肝脾郁损、血崩。人参逍遥散去柴术炙草加桑螵蛸、杜仲。 [浅析]肝藏血、脾脏血、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郁而不疏则脾受其害,脾失其用,血失所摄而为崩。既然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之人参逍遥散为之治,又何去肝解郁之柴胡、健脾补中之白  相似文献   

5.
受《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启示,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考虑到病变靶细胞在肝脏,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根据中医脏腑之间生理病理关系,治疗时实脾为第一步,选用党参、淮山、鸡内金益气健脾,这对防止肝木克伤和保护后天之本以开化气血之源,十分重要。健脾的同时,疏泄肝气、清热利湿选用柴胡、茯苓、陈皮、砂仁、扁豆、白花蛇舌草、虎杖、板蓝根、生大黄、苦参,以丹参活血祛瘀,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功,运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春香 《中国病案》2008,9(9):44-45
“和肝汤”是方和谦教授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将中医调和肝脾之名方逍遥散化裁而成。方剂组成: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薄荷、生姜、甘草、党参、苏梗、香附、大枣12味药组成。全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和肝汤”在临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用于多系统的疾病治疗,取得同样理想的效果。患者亦先后因不同症状,服用和肝汤都取得了良效。  相似文献   

7.
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涉及络分、血分,涵盖三阴经肝脾肾三脏,病邪已不单是疫气,还夹杂了湿、痰、瘀血等,病位由气分深入血络。治疗大法以扶正化恶血为主,以养肝益肾、疏肝健脾化瘀、滋阴益气化恶血为主要治疗方法。方药多化裁于经方,如平调寒热虚实之乌梅丸,开郁疏肝之四逆散,调和肝胃之柴平散,扶正化瘀之鳖甲煎丸,行气化瘀之旋覆花汤,健脾益肾渗湿之参苓白术散,调和肝脾之逍遥散等。并自拟养肝益肾、健脾清透的养肝益肾方。  相似文献   

8.
多汗症是由于汗液分泌量超过机体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由阴阳失衡、津液疏泄失常所致。与众医家从心、肺、肾论治汗证不同,本文基于肝脾两脏探讨多汗症的病因病机,阐释调和肝脾对于汗证的重要意义,提出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为其关键病机。临证多从肝脾入手,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荣益卫为主要治疗原则,重视脏腑气血关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疏肝解郁以调其气,脾运得健则益气有源,气畅血和则汗泄有道。方选逍遥散化裁,以肝木、脾土为主论治,补养后天,调畅气机,滋养五脏,调和气血,身强而神自安,气足而汗自止,肝脾同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  相似文献   

9.
程桂真  呼军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78-3079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散的基础上演化而成。本方由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原为散剂,现在临床多为煎剂或制成丸剂服用。本方中的当归养血活血补肝,白芍敛肝柔肝缓急解痉而止痛,二者均能养血滋肝;“木郁达之”,取柴胡升发以舒肝助肝之疏泄,与白芍相合和肝泄热;白术健脾生血、统血以助肝之藏血旺盛疏泄正常,茯苓淡渗利湿以健脾;甘以缓之,炙甘草补中缓中调和诸药;薄荷舒肝和营,煨生姜助脾运化以升清,二者辛散舒郁和中。诸药共同舒肝健脾,调和气血的功能。笔者用本方加减运用,治疗以…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脾失健运、生化乏源为之肇端中医认为血清白蛋白系人体气血精微所化 ,生于肝而源于脾。脾为仓禀之官 ,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脾强则水谷能化 ,精微得布 ,气血荣生 ,蛋白代谢之紊乱亦多能得到调整。反之 ,则蛋白代谢失调 ,血清白蛋白降低。临床可伴有周身乏力 ,纳呆 ,便溏或大便不爽 ,甚则腹胀及下肢虚浮等证候。故要通过益气健脾以充气血生化之源。常选用的药物有白术、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等。西医学研究证实 :益气健脾之法 ,不但可使症状得到改善 ,而且可使血清白蛋白增加 ,还能逐渐改变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1] 。2 乙癸同源…  相似文献   

11.
逍遥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症.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芩、炙甘草、薄荷、烧生姜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白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肝郁则土衰,肝病易传之于脾,<金匮要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白术、茯芩、炙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益木,且使气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药,又兼使药之用,合而成方,深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  相似文献   

12.
<正>逍遥散方出《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有疏肝解郁、养血理脾之良效,主治头晕目眩,乳房作胀、两胁疼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等肝郁血虚、脾不健运之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是方中主药;当归、白芍养血调肝亦为方中要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助肝气调畅、使脾得健运;生姜温肠胃之寒而为佐;薄荷辛凉行散助疏达气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载于<太平惠民和齐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生姜、薄荷及炙甘草组成,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补肝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煨姜和中,与当归、白芍同用有调和气血之功,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为疏肝健脾、和营养血常用方,主治因肝脾失调所致的肝郁脾虚、营血不足的病变.笔者从事临床以来,以本方为基础方加减,在治疗妇科及内科等疾病屡收奇效,现列举数例验案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辨证分为脾肾阴虚组30例和脾肾阳虚组23例,分别服用健脾滋肾作用的Ⅲ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熟女贞、鳖甲、丹皮、仙鹤草、大青叶、苏梗、甘草等)和健脾温肾作用的Ⅳ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淫羊藿、菟丝子、丹皮、仙鹤草、苏梗、甘草等),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出血分级、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获显效6例、良效12例、进步31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92.44%,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P〈0.05);生血灵可以改善患者出血和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良好,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既有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也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专方专药思路,具有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脱发是临床常见病,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李浩教授认为“血虚水盛”为脱发中医病机的关键。阴血不足,发失所养,发根空虚而枯萎,加之水湿侵蚀发根,加速其腐而脱落。肝藏血并调节血之运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木郁乘土,则脾失运化,水湿上泛癫顶。血虚亦会兼有血行不利,血不利则为水。此为肝病及脾,血水共病。当归芍药散以三“血药”当归、芍药、川芎加三“水药”茯苓、泽泻、白术,共奏健脾疏肝、养血活血、渗湿利水之功,使肝脾相和,血水同治。李浩教授在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脱发时,一般减少原方芍药用量,加大当归、茯苓用量,同时视情况兼顾补益肝肾,或佐以清热、化瘀等。  相似文献   

16.
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脾失和,基本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治疗上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不同,以柴胡疏肝散或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再根据兼证不同,配合予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阳散寒等方药,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有痰、虚,均与脾失健运相关,故治疗需以脾为核心,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兼顾心、肝、肾之病变,分别相应采取养心安神、疏肝理气、补肾填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脾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应从脾论治,并根据不同阶段和证型,分别采用健脾理气,利水消肿;健脾化浊,补肾固精;健脾益气,统血止血;健脾益气以生血;和胃泻浊,降逆止呕等治法。对本病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志媛  李真 《中医学报》2016,(12):1904-1907
李振华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女子以血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健运的生理特点,确定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诸症的基本病机。确立以健脾法为主治疗妇科病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止血治疗崩漏;采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治疗闭经;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止痛治疗痛经;采用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治疗脏躁;采用补肾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治疗不孕症;健脾益气燥湿治疗带下病;采用益气摄血、养血活血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代表方剂对实验性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印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采用破气苦降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AS的含量.[结果]脾虚模型组血清GAS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性提高模型大鼠血清GAS含量(P<0.05),其作用大小依次为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结论]益气健脾方药改善脾主运化功能的作用与其能升高血清胃泌素含量,促进胃肠道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