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磷脂软胶囊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s, 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3种组分的含量。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经Bridge?HILIC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分离,以0.9 mmol/L甲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5 nm,外标法定量。结果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在浓度0.025~0.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分为0.300~1.386 mg/g,定量限为1.002~4.624 m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0%~4.0%。结论该方法高效,便捷,准确度高,适用于磷脂软胶囊中3种磷脂成分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含量的方法。方法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试样经正己烷:异丙醇(1:1, V:V)提取,经氨基柱(250 mm×4.6 mm, 5μm)分离,以流动相为无水乙醇-乙腈-水(50:40:10, V: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外标法定量。结果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1.3、5.0、1.0 m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5%、99.5%、94.9%,精密度均为0.3%。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磷酯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大豆磷脂及其保健品中PC、PI、P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大豆保健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方法。采用NH2色谱柱(3.0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醇∶乙腈∶水=50∶40∶10(体积比),流速0.4 m L/min下,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06 nm处进行测定。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1∶1(体积比)混合液溶解并使用流动相稀释后直接进样分析。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各添加水平回收率为91.12%~105.61%,RSD为4.8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定量限分别为1.5 mg/L、1.2 mg/L和0.9 mg/L。本方操作简单、准确、成本低,适合于分析大豆磷脂及其保健品中三种主要磷脂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正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用于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该物质含量的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硅胶柱(4.6 mm×250 mm,5.0μm)进行分离;色谱条件为流动相:异丙醇:正己烷:蒸馏水=70:16:14(V:V:V),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5nm;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方法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结果磷脂酰胆碱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0.8 mg/m L(r=0.9999),检出浓度0.04μg/m L,检出限为20μg/g,定量限为66.666μg/g,精密度(RSD)为0.6%,平均回收率99.37%(n=9)。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具有很好的专属性,能够应用于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酶催化水解磷脂样品中的甘油磷脂酰胆碱(GPC)的方法。检测条件为:使用Alltech Silic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40℃,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5℃,空气流速1.7 L/min。GPC为最后出峰的强极性组分,其保留时间为4.97 min,所得GPC标准曲线为Y=2.048 3 X+7.774 4,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1 4。检测限为6.3μg/mL(S/N=3),定量限为13.0μg/mL(S/N=10)。GPC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5%,RSD是2.2%(n=3),分析时间小于6 min。结果表明本方法分离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酶催化水解磷脂样品中甘油磷脂酰胆碱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技术,研究了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合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甲醇的溶剂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响应面结果表明:萃取时间60.12 min,[Emim]PF6-甲醇混合溶剂比2.95∶1(v/v),料液比1∶7.50(g/m L),萃取温度30.53℃,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87.65%,提取率为70.76%。再将磷脂酰胆碱经过氧化铝色谱柱纯化,最终产品的纯度可达98.85%。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讨采用HPLC–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结果表明,选用硅胶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分别在0.5 mg/mL~8.0 mg/mL和0.4 mg/mL~6.0 m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PC和LPC平均回收率为99.42%和99.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4%和1.21%。该法对大豆磷脂PC和LPC分析均具有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方法对磷脂酰肌醇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考察了不同萃取次数、料液比、乙醇-离子液体(氢氧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OH)溶剂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功率对磷脂酰肌醇纯度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12(w/v),溶剂乙醇-[Bmim]OH体积比100∶7(v/v),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 min,萃取功率360 W条件下磷脂酰肌醇的纯度为79.53%±3.26%,提取率为68.26%±1.15%。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猪心脏中缩醛磷脂酰胆碱(plas-PC)和缩醛磷脂酰乙醇胺(plas-PE)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猪心脏为原料,经总磷脂提取、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柱层析分离、碱水解制备缩醛磷脂、硅酸柱层析等过程,研究了缩醛磷脂酰胆碱和缩醛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抑制法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优化层析条件下,获得的PC纯度为93.5%,产率为36.3%;PE的纯度为91.6%,产率为18.5%.以硅酸为介质进行分步洗脱,获得的plas-PC和plas-PE的纯度为90.2%和92.5%,含磷量为1.67mg/mL和2.18mg/mL,基于总磷脂的产率为3.3%和4.3%.10.0mg/mL plas-PE和plas-P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抑制率分别为46.10%、39.11%和33.39%、31.01%.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磷脂酶A1在水相体系中酶解制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可行性,并进行了酶解条件对LPE相对含量的影响研究。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磷脂酰乙醇胺(PE)的纯度为80%,液料比10∶1,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04 m L/g,Ca Cl2添加量0.010 g/m L,酶解时间30 min。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酶解产物中的LPE相对含量为42.0%。  相似文献   

11.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UPLC-Triple-TOF-MS/MS)分析法,对不同泌乳期人乳中的磷脂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为中国人乳磷脂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哈尔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黑龙江省)和吉林(吉林省)地区采集到汉族人初乳(1~5 d)、过渡乳(6~20 d)和成熟乳(21 d~)共计73份。LipidView 1.2用于检索磷脂分子式,PeakView 2.2及其插件MasterView 1.1用于磷脂定性分析,MultiQuant用于磷脂相对定量分析(基于色谱峰面积)。结果显示,人乳中检出磷脂共计60种。其中,磷脂酰胆碱(PC)17种,磷脂酰乙醇胺(PE)25种,磷脂酰丝氨酸(PS)4种,磷脂酰肌醇(PI)5种,鞘磷脂(SM)9种。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SM)、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肌醇(PI)在总磷脂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12%、26.97%、29.54%、4.43%和0.94%,各种磷脂的相对含量随泌乳期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大多数磷脂的相对含量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霞 《中国油脂》2020,45(9):97-101
对海水鱼海鲈肌肉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分析其磷脂组成的方法。采用ChromolithPerformance-Si型正相硅胶色谱柱(100 mm×4.6 mm)进行磷脂组分分离,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体系,三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 L/min,以各磷脂组分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海鲈肌肉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9%,EPA和DHA总含量达30.86%。采用HPLC-ELSD,磷脂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精密度高,变异系数均小于3%,平均回收率为86.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0%,此方法测定海鲈肌肉磷脂组成准确、高效,可运用于其他如海水鱼磷脂的分析检测。海鲈肌肉包含6种磷脂组分,其中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最高,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肌醇(PI)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磷脂的组成成分和脂肪酸比例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磷脂在乳剂中的乳化能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蛋黄卵磷脂(供注射用)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有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以及蛋黄磷脂酰胆碱中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中主要的脂肪酸进行含量测定;分别采用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和蛋黄磷脂酰胆碱作为乳化剂进行脂肪乳的制备,以脂肪乳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D_(90)值、ζ电位和表面张力作为考察指标,对3种不同磷脂的乳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中成分组成,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均有明显差异;采用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蛋黄磷脂酰胆碱作为乳化剂制备的乳剂的物理稳定性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以及蛋黄磷脂酰胆碱由于其来源和制备工艺不同,使得其各自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不一致,组成成分和脂肪酸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其乳化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SIL硅胶柱,以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水=0.25:4:1(V:V:V),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07 nm,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进行检测。结果磷脂酰胆碱浓度为0.1~2.0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99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为0.50%,平均回收率为98.01%~98.73%。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简便,适合于检测大豆磷脂类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并优化了聚能式脉冲超声-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测定概念鸡蛋中磷脂酰胆碱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异丙醇-0.1%乙酸(8︰8︰1,体积比)为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功率比、全程时间和液料比为影响因素,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法,确定磷脂酰胆碱的最佳提取条件:超声功率比40%,全程时间4.0 min,液料比15︰1 (mL/g)。色谱柱为硅胶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水-乙酸-三乙胺(2︰74︰24︰1.5︰0.08,体积比),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L/min。磷脂酰胆碱在30~36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当加标量为1.722×10~3~8.630×10~3mg/kg时,回收率为95.8%~103.0%。方法精密度为2.53%,检出限为50 mg/kg。采用该方法对36种概念鸡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和重现性好,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分子层技术研究了哈维氏弧菌来源磷脂酶D(Vh PLD)对不同磷脂单分子层的吸附动力学。探究初始表面压力条件对VhPLD吸附不同磷脂单分子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吸附动力学参数(k_a、k_d、K_(Ads))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VhPLD对磷脂单分子层的吸附动力学参数与磷脂单分子层初始表面压力密切相关;在15 m N/m条件下,VhPLD对不同磷脂单分子层吸附偏好性顺序为PC PG PS PE=PI;在20 m N/m条件下,VhPLD对不同磷脂单分子层吸附偏好性顺序为PG PI PC PS PE;在25 m N/m条件下,VhPLD对不同磷脂单分子层吸附偏好性顺序则转变为PC PS PI PE=PG。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油菜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为了避免流动相在紫外(UV)200~210 nm处有吸收,对磷脂酰胆碱(PC)检测产生干扰,选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进行油菜磷脂中PC定量分析的研究.采用Alltima Silica 5u,250 mm×4.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9:1(V/V)的甲醇/乙腈,流速为0.5 mL/min等度洗脱;ELSD检测器漂移温度为70℃,载气流速1.5 L/min,增益1.该法检测PC具有更少的干扰和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时间更节省,PC在15 min完成分析.在0.2068~1.034 m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为1.00,重复变异系数为1.16%,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柱层析分离法对蛋黄卵磷脂中的两种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ESI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气相色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蛋黄来源的溶血磷脂酰胆碱主要由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亚油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硬脂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油酰溶血磷脂酰胆碱4种化合物组成;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主要由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硬脂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油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3种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核磁共振磷谱(~(31)P-NMR)测定不同泌乳期、不同胎龄的人乳磷脂组成,结果显示足月儿和早产儿人乳中,磷脂的主要组成均为鞘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乙醇胺缩醛磷脂(EPLAS)、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丝氨酸(PS),其中SM含量最高,其次为PC和PE,PS和PI含量最低。总磷脂含量在相同胎龄不同泌乳期以及相同泌乳期不同胎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磷脂组成上,足月儿人乳中PI在初乳和过渡乳中的含量分别为(4.14±0.42)%和(3.66±0.66)%,显著高于成熟乳中的(2.79±0.09)%;早产儿人乳中PC在初乳和过渡乳中的含量分别为(30.74±2.03)%和(29.40±2.37)%,显著高于成熟乳的(27.55±2.42)%,此外EPLAS含量随泌乳期的延长逐渐降低,PE含量逐渐升高,PE+EPLAS在不同的泌乳期无显著性差异。另外,足月儿和早产儿的脂肪球结构无明显差异,磷脂构成的膜包裹体积平均粒径约为5μm的脂肪球。  相似文献   

20.
选用穗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acemochromogenes)作为磷脂酶D的生产菌株进行了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并在两相体系中进行了酶催化磷脂酰胆碱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产酶条件为葡萄糖10 g/L、酵母粉5 g/L、鱼粉蛋白胨5 g/L、司班-60 10 g/L、氯化钙3 g/L,接种量1%、培养基初始p H 7.0、培养温度30℃,在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达到2 967 U/L,是优化前的2.12倍;最适的催化工艺条件为有机相二氯甲烷、反应温度35℃、p H 5.5、酶用量1.15 U/m L、钙离子浓度10 mmol/L,在该催化工艺条件下反应10 h后磷脂酰胆碱的生成率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