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经常被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不但损害周围环境也浪费了废水中的蛋白质资源。本文综述了马铃薯蛋白的营养性质和功能性质,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回收的意义、蛋白质回收方法和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絮凝剂回收肉类加工废水蛋白质工艺,实验表明,聚合硫酸铁最优絮凝工艺条件为絮凝荆聚合硫酸铁用量0.3g/L,絮凝时间为35 min,絮凝pH值为7.0,絮凝温度为30℃.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0.1%,COD去除率达到81.2%;壳聚糖最优絮凝工艺条件为絮凝剂用量0.3g/L,絮凝时间为35min,絮凝pH值为6.5,絮凝温度为30℃.蛋白质回收率达到83.1%,COD去除率达到76.4%;单从蛋白质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出发,聚合硫酸铁是肉类加工废水预处理的最佳絮凝剂,但从回收蛋白质再利用角度出发,应选择壳聚糖.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耕地减少、人口剧增,生态及资源残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严重匮乏。传统的以家畜、水产类和蛋白奶类为主的蛋白食品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解决人类食品危机的关键就是开发和利用新蛋白食品,即用传统上不大使用的新原料或新的加工方法,制作出蛋白质含量高的新食品。途径有几种:作为饲料使用的物质食品化;从作为废水、废物处理的废弃物中回收蛋白质;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某一物质中的蛋白质浓缩、分离,然后食品化;通过添加氮分培养微生物,使蛋白质在菌体内蓄积,然后加以利用。现从来源方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玉米除了直接食用外,主要功能就是生产淀粉,我国淀粉的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淀粉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艺废水,据统计有近200万吨的工艺废水,淀粉废水中含有蛋白质有机物,开发利用价值不容小觑,但很多加工部门将淀粉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水蛋白回收工艺,不仅可以保证水资源循环利用,还可以提高蛋白的回收率,保证淀粉的商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英国太阳谷家禽公司安装了倾斜木板式浮洗法污水处理装置,每小时处理能力240m~3。该装置:能回收蛋白质、脂肪,可加工成饲料;处理后的水允许排入城市下水道。该装置采用絮凝作用对禽加工废水自动进行化学预处理,利用气浮法将浮漂层有价值的蛋白质和脂肪收集起来,然后加工成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6.
甜菜制糖是一用水量较大的工业,用水不作任何回收利用的甜菜糖厂,废水排放量大至为甜菜加工量的十几倍至二十多倍,这种废水,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污染性,但因含有糖分、甜菜纤维、蛋白质等有机质,生化耗氧量较大,排入湖河会造成水中缺氧,影响水中动物的生存,排入大地,也可能影响地下水质。  相似文献   

7.
丝绸废水的膜法处理与丝胶蛋白质回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丝绸生产废水中的溶解性丝胶蛋白质造成的有机物污染 ,采用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和离心喷雾干燥技术 ,对酸析后的煮茧制丝废水进行超滤浓缩 ,再对所回收的丝胶蛋白质浓缩液进行离心干燥制成丝胶粉 ,从而得到了纯净的丝胶蛋白质。经酸析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超滤等实验处理后 ,其化学需氧量值可降至 80mg L左右 ,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或制丝生产用水标准循环使用 ,并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丝胶蛋白质 ,开发出新的丝胶蛋白质副产品。  相似文献   

8.
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等电沉淀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鱼糜废水中鱼浆蛋白的优化回收方法,实现鱼糜废水净化及蛋白回收再利用的双重目的,对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的等电沉淀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初步了解鱼糜废水中蛋白成分性质的前提下,考察了不同pH、酸种类、离子强度下的蛋白质沉淀规律,并尝试采用分级等电沉淀方法提高蛋白总回收率。结果表明,鱼浆蛋白成分的等电点主要密集分布在4.3和5.9两个位置;多元酸的沉淀效果较优,离子强度提高也有促进蛋白沉淀作用;分级等电沉淀可将蛋白总回收率从传统方法60%左右高至74.36%。本研究所做的基础研究及提出的分级等电沉淀技术思路,将为蛋白沉淀回收技术基础理论的丰富和思路的开拓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淀粉厂工艺废水的综合处理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泽俊  苏春元  刘期成 《食品科学》2004,25(Z1):134-137
本文对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工艺废水的主要指标:蛋白质、氨基酸组分、COD、等电点、电导率、固型物、容重、粘度进行了分析测定,为废水工业化处理提供了设计依据。研究了利用界面分离技术、超滤技术分离回收马铃薯蛋白质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粉丝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副食,湖南年产一亿多斤蚕豆,大部分用于制造粉丝。蚕豆、碗豆、绿豆等作为粉丝原料,由于传统制作工艺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只注意利用了豆中58%左右的淀粉制成粉丝,而豆中含有的约23%的蛋白质(除了少部分用作饲料)不仅没有把它当作宝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反而让它混入废水中,流到江河、农田、腐烂发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1970年以来,湖南郴州、湖北孝感等地开始注意利用废液中的蛋白质,他们把废液中的蛋白质加以沉淀或凝集,用以酿制酱油,取得一定的效益。但未能解决产品的味、色等问题;未能解决回收蛋白时间周期过长的问题;未能达到较高的蛋白回收率;没有形成一条较理想的粉丝废液中蛋白质回收利用的工艺途径. 湖南省商业科研所与醴陵县粉丝厂共同进行研究,较成功地解决了粉丝废液中蛋白质利用问题,现在新的蛋白回收利用工艺已进入成批连续生产,产品达到了黄豆制品的质量指标,减轻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