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芳  陈方满 《医学综述》2005,11(4):353-35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群。FD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胃酸分泌,胃及十二指肠对酸敏感性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有关新技术的应用,对FD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胃动力障碍,胃肠内分泌失调及内脏感觉过敏可能在F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F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检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患者体表胃电参数在消化间期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检测 72例 FD患者体表胃电。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主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FD组平均振幅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且胃窦振幅低于胃体振幅 ;FD组主频不稳定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FD组 87.5 %存在胃电节律紊乱。结论 :FD患者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而且存在胃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日益增多的胃病患者,包括大量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现多采用排除性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本院1998年2月~2002年1月,通过大量胃充盈超声检查着重对胃张力状态的观察,尝试从超声角度给临床提供有意义的FD诊断依据。现将该类疾病超声表现及临床疗效观察和部分胃镜对照分析,旨在阐明FD超声表现及超声对FD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具有多因素性。目前仍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胃苏颗粒属纯天然中药制剂,具有很好的胃肠功能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通过与促动力剂莫沙必利比较,观察胃苏颗粒对FD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为FD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外的资料表明,FD与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胃肌电活动异常。儿童FD治疗较为困难,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院2005年采用胃电起搏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对胃电图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排空延迟与胃中间横带(MTB)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以MTB为界,将胃分为近端与远端胃,应用SPECT技术检测了60例FD患者,50例正常健康者(HS)及15例正常大剂量摄入志愿者的胃排空、面积、食物在胃内的分布。结果FD组排空延迟,残留率增加;正常大剂量组半排时间延长,MTB面积增大;FD组远端胃及MTB面积自始至终大于HS组,其胃内分布以远端明显。结论胃排空延迟与MTB面积增大有关;食物在远端胃的分布与潴留可引起消化道症状;MTB直接控制食物在胃内的转运、分布及排空,其作用类似心脏的房室瓣。  相似文献   

7.
黄穗平  张北平 《广东医学》2003,24(11):1164-1165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行气消胀方剂“吉氏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痞满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力的作用。方法:FD痞满证患者83例,随机分入“吉氏消痞方”治疗组(观察组)和莫沙比利对照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胃电图和胃窦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作用。结果:“吉氏消痞方”消除FD“痞满”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升胃电图幅值、改善MMC的作用优于莫沙比利。结论:“吉氏消痞方”能明显消除或减轻FD“痞满”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改善胃电胃动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在消化专科就诊患者中的患病率为40%~60%,而在中国FD的发病率为23.5%。F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有胃排空的延迟、胃容受扩张能力的下降及内脏的敏感性增强等。  相似文献   

9.
苏华  李瑜元  吴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06-2507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量刺激感觉的改变。方法:应用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了12例FD患者、12例FD并心理异常患者及15例正常人胃对容量刺激的感觉改变。结果:发现FD患者胃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性阈值、不适阈值及疼痛阈值分别为(189.08±45.03)ml,(293.50±50.28)ml,(443.25±53.20)ml,FD并心理异常患者为(155.25±36.68)ml,(260.67±58.88)ml,(481.17±61.84)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的(311.27±41.61)ml,(526.27±50.00)ml,(709.13±56.51)ml(P<0.01);三者的胃顺应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胃对容量的扩张刺激感知过度敏感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类中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胃肠动力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观察疏肝和胃法治疗内脏高敏反应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类中药;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空白组不予任何治疗。每个疗程15天,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空白组在缓解症状、提高饮水量及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大优势。结论:疏肝和胃法对内脏高敏反应引起的FD,疗效显著,从而为FD的确切发病机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胃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疗效。方法 :采用胃电治疗与胃动力药吗丁啉口服进行对照。结果 :药物对FD有一定的选择性 ,但胃电治疗对FD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胃电治疗消化性不良是整体上调节消化系统 ,为一种简单、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胃B超显影剂实时观察80例患者和12例健康自愿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其中80例F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湿热型。结果脾胃虚弱型的GET1/2、ACF、ACA及MI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和健康自愿者(P<0.05,P<0.01)。结论FD的3个证型中,脾胃虚弱型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夜间胃碱化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的形成是否与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及迷走神经功能有关。方法 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胃内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法,比较夜间自发性碱化与胆汁反流的关系;另外2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FD患者采用胃内pH和心电Holter同步监测,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以SDNN、rMSSD、PNN50为指标,观察夜间自发性碱化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 20例FD患者中出现夜间自发性碱化者12例,其中8例(占66.7%),同时有胆红红素吸光值升高;2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FD患者中13例有夜间自发性碱化,7例无自发性碱化,二者比较SDNN、rMSSD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胃pH与PNN50对照观察表明,夜间时段与白天相比PNN50明显升高,有自发性碱波组与无自发性碱化组二者相比,PNN50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的形成与DGR有关,并不是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药穴指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均为15天/1疗程。治疗前后使用体表胃电仪检测60例FD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活动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频率、主功率及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药穴指针疗法能显著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及较好的疗效性。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FD与脾、胃、心、肝多脏相关,病机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发病与情志内伤密不可分。西医发病机制与脑-肠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涉及多种胃肠激素的参与,而精神心理因素常影响病程,加大了治疗难度;部分胃肠激素同时参与精神心理疾病与FD的发病过程,三者之间关联密切,为伴有精神障碍的FD多靶点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石美珲  阮洪军 《浙江医学》1995,17(3):148-150
体表胃电图(EGG)通过体表检测胃的肌电活动,它反映了胃的基本电节律。一般认为,胃肌电活动与胃收缩运动有关,胃肌电节律失常可导致胃运动障碍。西沙比利(Cisapride)能选择性地增强胃肠运动功能。但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报道不多。我们检测了8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体表EGG,并观察了服用西沙比利前后的症状和EGG的变化,以探讨FD的发病机理、西沙比利对胃肌电活动的作用机制和EGG对胃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药穴指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均为15天/1疗程。治疗前后使用体表胃电仪检测60例FD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活动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频率、主功率及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药穴指针疗法能显著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45-48
目的 观察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容受和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于我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4 例F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 例。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干预措施。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胃容受及内脏高敏感性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 vs.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SRS 评分降低,胃容受增加,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莫沙必利在FD 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容受性功能,而且能够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30例伴抑郁焦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改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胃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超声显象仪、放射免疫方法对30例FD伴抑郁焦虑患者、30例非抑郁焦虑F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胃液体胃排空率、血浆胃动素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胃液体胃排空率伴或非伴抑郁焦虑F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伴抑郁焦虑FD组与非抑郁焦虑FD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胃动素水平伴抑郁焦虑FD组低于非抑郁焦虑FD组(P0.01);且伴抑郁焦虑FD组、非抑郁焦虑FD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胃排空率变化与FD伴或不伴抑郁焦虑因素有明显相关性;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伴抑郁焦虑FD患者下降更显著;伴抑郁焦虑FD患者胃动力障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升降胶囊对军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6例F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服用升降胶囊,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及78.5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增高,腹胀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水负荷实验最大饮水量明显增加,胃排空率及正常胃电百分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升降胶囊对FD肝郁脾虚证有明显疗效,并通过多途径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