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54例骨巨细胞瘤(GCT)及24例骨肉瘤(OS)进行了临床,病理及流式细胞DNA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17例复发GCT中,8例为超二倍体,平均DI值为1.07±0.13平均S,G2/M期细胞占20.78±7.64(%)。37例原发GCT中,仅5例为超二倍体,平均DI值为0.97±0.12,平均S,G2/M期细胞占17.14±6.62(%)。原发与复发GCT的DNA含量,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DNA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与DNA含量和倍体的关系。方法 将36例骨巨细胞瘤进行Feulgen染色,然后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含量和倍体测定。结果 骨巨细胞瘤各病理分级之间的DNA含量和倍体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传统的Jaffe分级已不能全面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 。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微血管密度和DNA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 Jaffe病理分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微血管密度以及 DNA含量的关系。 方法 将 36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和 Feulgen染色 ,在 Olym pus显微镜 (10× 2 0倍 )下进行 PCNA和微血管密度的计数 ,并应用 Video Pro3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 DNA含量和倍体测定。 结果 骨巨细胞瘤 级、 级和 级的 PCNA平均值分别是 132 .6 1,10 5 .0 5和 76 .6 1;DNA含量平均值分别是 1.2 1,1.2 7和 1.34;微血管密度平均值是 2 2 .342 9,2 2 .2 72 7和 2 6 .0 5 71。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发现各病理分级之间的 PCNA、微血管密度的计数和 DN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传统的 Jaffe病理分级可能在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iNOS在37例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iNOS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2.7%,58.8%。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iNOS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iNOS与恶性骨肿瘤恶性度有关,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对肿瘤的生长,分化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9例骨肉瘤和21例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P21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21存在于癌组织中,在骨肉瘤表达率为52%,21例骨巨细胞瘤2例呈阳性表达,此2例均为骨巨细胞瘤Ⅲ级,且又是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7.
男性,22岁,1997年1月7日入院。主诉三年前发现胸骨中段一突起包块,如拇指头大,X线片未发现病灶,未治疗,渐长大,近一年生长较速,达拳大小,向前突出,无自发痛,表面皮肤无改变,身体过度背伸时略痛,触有痛感,胸骨中段见卵圆形突起,质地较硬,胸部侧位片发现“肿块”要求治疗而住院。  相似文献   

8.
朱勇  龙海涛  李康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1):3229-3232,3235
目的研究Survivin和FLIP(FLICE—inhibitory proteins即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化酶抑制蛋白)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和FLIP在22例骨巨细胞瘤、13例骨肉瘤和8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Iaffe病理分级、x线分型、临床分型、综合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和FLIP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而与骨肉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Jaffe病理分级中Survivin和FLIP的表达在I级和Ⅱ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Ⅲ级(P〈0.05)。在x线分型、临床分型、综合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和FLIP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检测为判断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复发、预后,决定治疗方案,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体外培养的人骨巨细胞瘤第四代和第五代瘤细胞,进行~3H—TdR放射自显影术和Feulgen反应,先计算出银粒标记细胞(S,G_2)的增殖比率,再用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未被标记的细胞(G_0和G_1期)的DNA含量。结果,第四代单核瘤细胞DNA含量为亚四倍体值((?)=87.36,DI=1.83),第五代单核瘤细胞DNA含量为超四倍体值((?)=118.13,DI=2.47).两代瘤细胞DNA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证实了骨巨细胞瘤细胞长期传代培养可以恶化。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66例少见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着重X线诊断的分析探讨。男41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5岁。发病部位分布广泛,66例分布于23个骨部位。跟骨巨细胞瘤有单房和多房两种基本表现形式。脊椎巨细胞瘤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有的肿瘤表现颇似脊椎结核。巨细胞瘤易跨越关节。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肱骨、股骨颈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对16例骨包壳进行了详细观察,认为骨壳不是骨皮质膨胀变薄,而是肿瘤刺激骨膜形成的反应性新生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六例骨巨细胞瘤,探讨了多核巨细胞的超微結构改变,其组织发生有迹象表明由单核基质细胞融合形成的。根据形态特征、恒定存在和生物学行为综合分析,认为多核巨细胞也是骨巨细胞瘤的实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之德  沈建中 《上海医学》1994,17(12):699-702
报告1973年10月至1991年3月本院共收治50例骨巨细胞瘤。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12例,占24%。骨巨细胞瘤采用抓刮植骨术复发率40%。文章讨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恶性骨巨细胞瘤,赞同Mc Grath将恶性骨巨细胞瘤分为三类:I.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Ⅱ.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Ⅲ.继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对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更要提高警惕和重视,定期随访和注意恶性趋势。一旦有恶性表现立即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以我室制备的抗骨巨细胞瘤(GCT)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GCF-5,对41例GCT及其它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1例中的35例GCT标本与GCF-5结合呈阳性反应;除1例骨肉瘤细胞系(OS-732)细胞为阳性反应外,其它骨肿瘤均为阴性反应。经免疫金染色后电镜下,在阳性细胞表面可见金颗粒,证明GCF-5抗体是抗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GCF-5与GCT中部分基质细胞(STC)结合,除与一些双核细胞和核数少的多核巨细胞(MGC)结合外,与绝大多数的MGC不发生反应,但能与GCT体外培养、多次传代后的MGC发生反应。均支持本作者以前的观点,即GCT中的MGC与STC各自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成分:肿瘤细胞和与肿瘤免疫有关的细胞,仅肿瘤细胞成分能在体外培养中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及分子杂交方法研究了10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胎儿骨标本。大部分多核巨细胞(MGC)及约20%~40%的单核基质细胞(STC)对抗巨噬细胞单抗标记呈阳性,胎儿骨中破骨细胞对抗巨噬细胞单抗标记亦呈阳性。在抗p53蛋白单抗染色中,30%~60%的STC标记阳性。MGC呈两种标记反应,体积大、核多的MGC呈阴性,体积小、核少的MGC呈阳性。DNA分子杂交发现有1例GCT存在部分基因片断缺失。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占148例骨细胞瘤中的14.86%。着重探讨致使恶变的可能因素及X线表现。其中肿瘤骨干侧的虫噬样和长孔状骨破坏是长管骨巨细胞瘤早期恶变的可靠征象,认为系侵袭性强烈的恶性肿瘤细胞沿哈、伏氏管浸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组92例骨巨细胞瘤,经手术治疗的有88例。经8~15年随访复查者有75例,其中多发14例(18.66%);恶变或转移5例(6.66%)。本组有3例波及关节。其中1例同时侵犯相邻胫、腓骨,另1例在腓骨下端肿瘤切除术后半年又在相邻胫骨下端发病。本文对早期诊断骨肿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histomorphometry of ten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was studied using an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system and eight criteria of measurements were analys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is system provided a new technique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that similar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in various lesions of bone may be distinguished with bone histomorphometry. This method will form the basi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ree demensional structure of cell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和放射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9例骨巨细胞瘤进行CD34标记并进行MVD计数。结果:MVD在骨巨细胞瘤中虽随Jaffe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Ⅲ级>I级(P<0.01),Ⅲ级>Ⅱ级(P<0.01),但I级与Ⅱ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ampanicci's放射分级间MVD:Ⅲ级>Ⅱ级>I级,3组间MVD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巨细胞瘤的MVD与Jaffe病理不完全一致,Jaffe病理分级不能完全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而Campanicci's放射分级对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