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下腺囊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口内型、混合型及颌下型 ,前两型临床上较易诊断 ,而颌下型较易误诊。本文报告我院198 0~ 1996年颌下型舌下腺囊肿 17例 ,被误诊的临床资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10~ 5 1岁 ,平均年龄2 7.6岁。左侧 9例 ,右侧 8例 ,均为首次诊断为颌下囊肿 ,其中 15例由乡镇医院行囊肿摘除颌下腺 囊肿摘除 ,术后复发转本院再行舌下腺摘除术 ,2例为本院误诊。1.2 典型资料 患者 ,女 ,32岁 ,5年前因右颌下无痛性隆起 ,在基层医院行“右颌下囊肿摘除术”。术后 1月复发 ,继续行“右颌下囊肿摘除术…  相似文献   

2.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下、颏下发生的口腔外舌下腺囊肿 ,因其表现部位的特殊性 ,该病在诊断上易发生误诊 ,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现总结我院从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2 0例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以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1 一般情况1.1 临床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14~ 4 7岁 ,发病时间 4天~ 6个月。就诊原因颏下隆起 3例 ,颌下隆起14例 ,颌下肿物切除后复发 3例。病史中均无肿物时小时大及疼痛症状。1.2 治疗方法 单纯舌下腺摘除术 18例 ,舌下腺颌下腺一并切除 2例。治疗后半年均无复发再诊。2 典型病例病例 1,女 ,17岁 …  相似文献   

3.
舌下腺囊肿及颌下腺囊肿均为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 ,但潜突型舌下腺囊肿与颌下腺囊肿常易混淆。现将本院收治的 1例此类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 ,33岁 ,因右侧颌下区肿物术后复发入院。患者 1年前右侧颌下出现一肿物 ,并逐渐增大 ,入院时约核桃大小 ,无痛痒不适 ,诊断为颌下腺囊肿 ,经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 ,治愈出院。术后半年肿物复发 ,症状同前 ,再次入院治疗。检查见右侧颌下区有一 2cm× 2cm× 2cm大小肿物 ,质地中等 ,边界清楚 ,无明显压痛 ,表面光滑 ,皮温不高 ,皮色不红 ,张口无受限 ,口内舌下区未见隆起 ,双颌下区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60例舌下腺囊肿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1月。6年以上随访口内进路完整摘除舌下腺及囊肿,颌下 口内进路均无复发,10例单纯囊肿摘除复发6例,5例襞形缝合术均复发。结论 通过口内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创伤小,少复发,适用于各型舌下腺囊肿。  相似文献   

5.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但单纯突入颌下区的舌下腺囊肿即潜突型是该病中的一个少见类型。本科自 1982~ 1998年共收治潜突型舌下腺囊肿 34例,分别采用颌下进路和口内进路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病人 34例,男性 18例,女性 16例。最小年龄 2岁,最大年龄 36岁。囊肿均位于一侧颌下区,其中左侧 20例,右侧 14例。 1.2治疗 1.2.1口外进路在患侧颌下平行于颌缘下 1.5~ 2.0cm作切口,于颈阔肌下找到囊肿,沿囊壁作钝性加锐性分离,寻找避开…  相似文献   

6.
谈洲斌  张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795-796
舌下腺囊肿通常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舌下区,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在颌下区有囊肿,而舌下区有或无囊肿,称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即舌下腺囊肿颌下型及舌下颌下联合型)。它的诊断与通常的舌下腺囊肿有差别,而它的治疗与普通的“颌下区肿块”也不同。我院共收治潜突型舌下腺囊肿8例,现报道如下,以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35岁,13岁以下者5例,14岁 ̄19岁者1例,20岁以上者2例。单纯颌下型舌下腺囊肿5例,舌下颌下联合型3例。3例未做超声波检查,4例做B超检查,2例做彩超检查(其…  相似文献   

7.
谭汉提  李正华 《华夏医学》2004,17(6):960-961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19例特殊类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9例中哑铃型10例,颌下型9例。主要表现为颌下及舌下区的肿胀。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愈。结论:经口内进路将舌下腺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丁修明  张祥 《吉林医学》2013,34(1):94-95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对98例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舌下腺囊肿,其中单纯型90例,口外型6例,哑铃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及邻近囊肿。术后1例复发,术后同侧颌下阻塞性肿大1例。结论:舌下腺囊肿为假性囊肿,完整摘除患侧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术中、术后注重细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舌下腺囊肿31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资料 本组共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0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舌下型21例,舌下作颌下型8例,颌下型2例。曾行其它方法治疗后复发者7例(囊肿切开术3例,囊肿摘除术3例,硬化剂囊腔内注射1例)。手术方式及效果:舌下腺及囊肿同时摘除9例,单纯舌下腺摘除22例,随访28例,最长时间为9年,最短为半年,均未复发。其中8例舌下伴颌下型及2例颌下型全部仅从口内作舌下腺摘除,其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10.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早在 6 0年代 ,就有人提出摘除舌下腺及囊肿能够达到根治 ,本人就我科 1989年以来门诊收治的 6 4例舌下腺囊肿的诊治情况作一临床分析。1 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 33例 ,女性 31例 ,10岁以下 2 6例 ,10~ 30岁 2 1例 ,30岁以上 17例 ,儿童、青少年占 73.4 % ,本组中左侧 2 9例 ,右侧 35例 ,其中舌下型 5 1例 ,颌下型 10例 ,舌下伴颌下型 2例 ,颏下型 1例。1.2 诊断 舌下腺囊肿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 ,常在口底部表现为浅蓝色 ,表面半透明的囊性肿物 ,穿刺可见液性粘稠液体 ,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7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诊治经验及教训进行探讨。结果:彩色超声检查及颌下穿刺可辅助诊断潜突型舌下腺囊肿。76例患者中有16例在入院前曾就诊于别处,其中14例被误诊,1例被误治。全部病例均予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69例患者1周内囊肿消退;6例患者1个月内囊肿消退。结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容易被误诊,彩色超声检查及颌下穿刺可辅助诊断,完整摘除舌下腺并辅以囊液抽吸、持续颌下加压包扎是治疗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舌下腺摘除术是各型舌下腺囊肿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舌下腺囊肿的治疗,过去多用袋形纤合术。此法操作简便,但复发率高。自81年来采用舌下腺及舌下腺囊肿切除法,经观察效果良好,无1例复发,特报告如下:共9例舌下腺囊肿采用舌下腺切除法治疗,观察1~4年未见复发。9例中均一次同时切除囊肿及患侧舌下腺。详细情况下表: 手术方法:1.体位:躺卧或坐位均可。 2.以含肾上腺素的普奴卡因浸润麻醉。 3.令病人大张口,将舌向上提起,在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简单、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复发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收集1998~2006年我科收治的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病例,均采用术前囊内注射泛影葡胺行X线造影检查囊肿界线及颌下区走行,确定诊断并指导手术。结果通过术前X线造影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舌下腺腺体残留情况,术后效果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术前通过X线造影对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提供了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安全、简便、经济、实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青壮年 ,多由腺体及导管损伤排泄不畅 ,腺液外渗所致。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有囊壁化学药物烧灼法 ,袋形术 ,单纯囊肿切除术 ,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等。各有优缺点 ,且效果各不相同 ,现将我院近年来 ,应用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治疗的 4 0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构成  1 990~ 1 999年住院患者4 0例 ,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7~ 4 6岁 ,平均 2 8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2年。囊肿部位 :左侧 1 8例 ,右侧 2 2例 ;位于舌下36例 ,颌下 4例 ;原发 32例 ,复发 8例 ,其中 2例为颌…  相似文献   

15.
X线造影在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简单、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复发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收集1998~2006年我科收治的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病例,均采用术前囊内注射泛影葡胺行X线造影检查囊肿界线及颌下区走行,确定诊断并指导手术。结果通过术前X线造影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舌下腺腺体残留情况,术后效果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术前通过X线造影对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提供了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安全、简便、经济、实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总结特点,避免临床上误诊误治。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8月经治疗的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75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50例经口内进路手术摘除舌下腺,25例行穿刺抽出囊液并用硬化剂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从术后疼痛、复发、局部肿胀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5例经局部检查、穿刺检查及淀粉酶检查,辅助B超检查作出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手术治疗患者与采用硬化剂治疗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局部肿胀、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彩色超声检查、颌下区局部触及柔软囊性肿物、穿刺抽出蛋清样粘稠丝状液体及淀粉酶检查阴性,是颌下区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依据,手术彻底摘除舌下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临床疗效,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31例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类型、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等.结果:31例舌下腺囊肿其中单纯型23例,口外型5例,哑铃型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及邻近腺体的囊壁,术后复发1例,术后发生出血1例,术后发生颌下腺导管损伤1例.结论: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舌下腺囊肿一般分为舌下型 ,舌下———颌下型和颌下型。由于颌下型囊肿位于颌舌骨肌下方 ,肿物多突向颌下区 ,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其它囊性病变。我院 1 990年~ 1 998年收治 2 8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误诊误治病例 ,现就其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本组 2 8例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1 3~ 2 5岁。囊肿位颌下区 2 6例 ,颏下区 2例。囊肿最大 6cm× 8cm ,最小 2cm× 2 5cm。舌下区均无肿块可见 ,穿刺液呈浅黄色粘稠液 9例 ,蛋清样粘稠液 1 9例。淀粉酶试验阳性 2 0例 ,阴性 8例。1 2 误诊误治情况 误诊为颌…  相似文献   

19.
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但单纯突入颌下区的舌下腺囊肿即潜突型是该病中的一个少见类型。本科自1982~1998年共收治潜突型舌下腺囊肿34例,分别采用颌下进路和口内进路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睿  申海  李艳  张军 《黑龙江医学》2003,27(7):557-558
舌下腺囊肿 (Sublingslandcyst ,SG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囊肿 ,系因舌下腺导管炎症、涎石、损伤或其它因素引起缩容或阻塞 ,分泌物潴留所致 ,故又称潴留性囊肿。SGC临床可分为 3种类型 ,其中口外型易被误诊为颌下腺囊肿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总结 1 3例舌下腺囊肿 (SGC)口外型的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3例 ,男性 8例 ,女性 5例。年龄最大者4 2岁 ,最小者 7岁 ,平均 2 1 4岁。病程最长为 1年 ,最短为 2 0d ,平均 8 5周。其中 3例于外院行颌下腺摘除术后复发。1 2 方法术前行颌下区的囊肿穿刺 ,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