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对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真阳性率.方法 选择54例可疑冠心病且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并在同期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真阳性组(A组)和假阳性组(B组),对比分析各项临床资料及平板运动试验数据.结果 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在性别、最大运动耐量(Mets)、运动峰值心率、运动峰值收缩压及收缩压上升幅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A组平板运动试验后1、2 min心率恢复显著低于B组(P<0.05),提示A组心脏变时功能较B组差;A组中运动诱发胸痛、ST段下降>0.2 mV及包含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5);2组运动后心电图发生改变的主要导联有差异(P<0.05);2组年龄、ST段下降≤0.2 mV的例数以及包含2个以下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例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典型胸痛症状及平板运动试验的各项参数,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判断预后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谷旭放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8-1809,1812
目的 探索冠心病心绞痛之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平板运动试验各指标的客观特征表现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80例)与气滞血瘀证(80例)的患者共160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记录试验阴性或阳性结果、总运动时间、最大代谢当量、峰运动各导联ST段下移总和及峰运动ST段最大下移.结果 两组患者在终止原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心绞痛、极度疲惫和ST段下移>0.1 mv而终止试验的患者在气虚血瘀组较多,而气滞血瘀组能够达到目标心率者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与气滞血瘀组平板运动实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3.75%、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患者总运动时间短于气滞血瘀组,最大运动当量少于气滞血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患者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均大于气滞血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平板实验特征表现为:总运动时间短,最大运动当量少;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大.而气滞血瘀证患者表现为:总运动时间相对较长,最大运动当量相对较多;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movementtesting,TM T)时,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对诊断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 H D)的影响。方法 216名研究对象均完成静息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静息心电图分为ST段下移组与ST段正常组,计算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在ST段下移组均高于ST段正常组,分别为83%vs14%,79%vs51%.结论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诊断冠心病有更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冠心病女性住院患者56例,与同期的冠心病男性住院患者100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CAG)对照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P<0.01),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且TET假阳性组ST段下移持续时间、幅度均显著少于真阳性组(P<0.01),ST段下移导联数也显著少于真阳性组(P<0.01).结论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平板运动试验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诊断意义较男性小,应结合其它相关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以及临床依从性.方法:选择84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2例和尼可地尔组42例.常规组用常规抗心绞痛方法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结果: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尼可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组相近(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尼可地尔组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高,可有效延长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降低ST段最大压低程度,减少ST段压低导联总数,治疗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且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方法:对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测量心电图运动试验ST/HR指数及常规ST段阳性标准诊断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在入选的病例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在介入治疗后有75 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伴随疾病以及药物治疗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吸烟史、病变类型及病变血管支数有差异(P<0.05).对患者运动试验时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再狭窄组的运动峰血压(收缩压)、心率血压乘积、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HR指数与无再狭窄组对比,结果不同(P<0.05).ST/HR指数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0%、74.1%,与传统ST段标准(53.3%,66.7%)比较结果相似(P>0.05).结论:应用ST/HR指数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伴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  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 (HP)与 6 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非高血压患者 (NHP) ,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发现两组敏感性 (86 .5 % ,82 .6 % )、阴性预测值 (75 .0 % ,6 5 .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特异性 (83.3% ,4 4 .19% )、阳性预测值 (92 .6 % ,6 2 .7% )、准确性 (82 .8% ,6 6 .2 % ) ,NHP组高于HP组 (P <0 .0 5 )。HP组病人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NHP组延迟出现 (P <0 .0 1)。其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增加 ,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延迟出现 ,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  相似文献   

8.
运动试验早期心率快速增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早期心率的快速增加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45例进行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胸痛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中又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对比分析各组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第1分钟心率的增加量(AHR1ninute).结果:冠心病组AHR1ninute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着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增加AHR1ninute逐渐增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AHR1ninute与ST段压低值及冠脉病变严重度均呈正相关(r=0.252,0.47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AHR1ninute增大,△AHR1ninute可作为反映心肌缺血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对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组,单用美托洛尔的对照组,予治疗3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出现运动试验阳性的时间、ST段水平下移幅度、每天出现心绞痛次数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出现运动试验阳性时间、ST段水平下移幅度、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心脏X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TV1〉Tv5、Tv6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8例Tv1〉Tv5、Tv6者与52例无Tv1〉Tv5、Tv6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运动前两组比较,心率、血压、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对两组运动时间、最大ST段下移、峰值心率百分比、运动试验阳性率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电图Tv1〉Tv5、Tv6可视为早期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一种提示信号。  相似文献   

11.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平板运动试验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及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心病患者与2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QTcd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QTd与QTcd比较P均<0.01;冠心病组QTc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比均<0.01;QTd无显著变化,冠脉正常组QTd.QTcd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并对急性心肌梗塞高危人群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1 hST段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49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ST段回落良好组(A组),ST段回落不良组(B组).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K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Killip Ⅰ级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值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后1 h 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前3个月内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用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者病变程度较轻;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0.5%,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3.7%,特异性为78.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李锐  侯存月  钟伟文  王琍玫 《吉林医学》2013,34(7):1244-1245
目的:探讨200例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200例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患者临床资料,上述病例均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结果:平板运动试验真阳性率92.7%,假阳性率为45.5%,假阳性组运动时间、ST段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导联数均低于真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有利于筛查出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丁静 《吉林医学》2010,31(16):2377-2378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并且比较其与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后各时相QTcd及ST段变化。分析7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各时相QTcd动态变化,计算以运动后即刻QTcd≥50ms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的临床价值,并与ST段下移标准的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运动后冠心病组QTcd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与ST段下移标准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后者。结论:运动试验后QTcd≥50ms的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测量100例运动试验阳性者的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率最高时、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2min的QT离散度(QTd)以及QTcd,并与100例阴性者作对照。结果:阳性组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率最高时、ST段下移程度最大时及运动后2min时的QTd、QTcd较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尤以ST段下移程度最大时最明显。而阴性组上述各时段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试验中QTd、QTcd的变化与ST段的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QTd、QTcd值增加可作为运动试验结果判定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治疗组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1±5)d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后(186±21)d常规术后随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心率、血压变化,代谢当量、胸闷、心率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较低[(130±18)次/minvs(158±25)次/min,P<0.05],运动时间相对较短[(6.5±4.2)min vs (8.5±3.5) min,P<0.05],METS值较低[(5.3±1.2)vs(7.0±1.9),P<0.01],出现症状者也较多(5 vs 1,P<0.05).两组最大收缩压、ST段最大变化,心电图变化导联数,PCI血管对应导联出现心电图变化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新发ST段抬高、窒息、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早期进行运动试验是安全和可行的,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及其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胸痛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阴性(A组,20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B组,69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阳性(C组,88例),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运动平板试验前与运动峰值时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及Duke评分。结果 C组男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P<0.05)。B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C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Tp-Te/QT、Tp-Te/RR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B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QT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Tp-Te/QT差值、Tp-Te/RR差值、Tp-Te/QTc差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Duke评分较A组降低(P<0.05);C组患者Duke评分较B组降低(P<0.05)。Tp-Te间期差值(r=-0.26,P<0.01)、Tp-Te/QT差值(r=-0.35,P<0.01)、Tp-Te/RR差值(r=-0.32,P<0.01)、Tp-Te/QTc差值(r=-0.17,P=0.03)均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QT间期、QTc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和Tp-Te/QTc变化不同,其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心肌组织灌注的关系.方法 将PCI再通后1小时的18导联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ST段回落和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相关临床因素的观察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LVEF、室壁运动异常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明显好于B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示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与动态心电图ST下移的关系。方法:收治女性胸痛、胸部不适、突发呼吸困难的患者静息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者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临床资料及以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分为两组,A组35例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呈动态变化,心脏彩超27例(77%)诊断为冠心病,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梗死(74%);B组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无变化,行心脏彩超检查为其他心脏病。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呈动态变化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且随年龄增长,诊断价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