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各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自2001年9月-2003年8月,共施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3例,其中Dixon手术8例,结肠肛管拖出术(改良Bacon手术)2例,Miles手术3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210min(18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ml(10—500ml),无输尿管损伤,无吻合口瘘,住院时间10~18d。1例术后1年发现取标本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免疫干扰轻、术后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化疗时间亦可相应提前。有理由认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效果。在彻底切除肿瘤和保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疗效和技巧。方法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对35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0—35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100—2500ml,平均250ml,住院时间6~15d,平均10d,术后无肠瘘、死亡。结论在改善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条件下,腹腔镜手术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微创、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该组34例结直肠癌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右半结肠癌2例,横结肠癌合并胆囊结石1例,左半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3例,均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26例,8例行直肠前切除,18例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0 mL(30~30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2 h,生活质量好.随访4~53个月除1例无复发转移,住院时间平均9.8 d.结肠癌根治及Miles术住院费用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与娴熟的专业技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切实可行的,可达到开腹根治的要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阅125~180min,平均145minx术中出血90~160mL,平均120mL;7例直肠系膜均完整;术后2~4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0d,平均8.5d。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不仅可达到开腹根治术的目的.而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36例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式或Bacon式或Dixon式。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2 d、平均住院10 d。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能够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31例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转移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31例患者恢复良好,手术时间150~320min,平均222min;术中出血80~300ml;术后平均33h恢复胃肠道功能,平均住院10.5d,淋巴结清扫11个。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12月6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67例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2.0-4.5h,平均(3.2±0.4)h;术后住院时间9-14d,平均(11.2±1.8)d;出院后随访15-28个月,1例患者术后19个月发生肝脏转移,手术切除病变肝叶并辅助化疗后,预后良好;其余患者无发生转移和肿瘤细胞植入。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中严格实施无瘤技术,可有效降低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术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4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6 mL。术后病理证实远近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51.7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 d。无吻合口瘘及出血、腹腔出血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无腹壁辅助切口、恢复快等优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加强护理配合,主要方法有合理使用器械、遵循探查顺序、合理使用冲洗液、控制气腹压力、保护取出的瘤体等。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2±0.5)h、术后住院时间(11.5±2.4)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2.5)个月,有24例患者按时复诊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0%,无复发患者,均未发现切口种植。结论做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能够减少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尉建华 《临床医学》2012,32(4):72-73
目的探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诊治30例直肠癌患者,均对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结果 30例直肠癌患者,均经自然腔道取出肿瘤后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大约为1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150 ml,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4 d,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直肠破裂、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均恢复排便控便功能,大便成型,无失禁。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7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标本切除长度、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的排便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标本切除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8±1.4)cm、(18.5±2.1)cm和(7.2±3.1)枚,而开腹组患者相应检查项目分别为(3.9±1.4)cm、(18.6±2.3)cm和(7.7±3.4)枚,组间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23.8)ml、(140.2±22.3)min、(4.0±1.2)d、(6.0±1.5)d、(3.0±1.0)d、(3.5±0.5)d和(4.0±1.0)d,开腹组相应数值为(210.4±21.3)ml、(118.9±20.7)min、(4.5±1.1)d、(7.8±1.2)d、(7.0±1.6)d、(8.1±2.0)d和(10.0±3.2)d,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安全有效,可以对肿瘤做到根治性切除,且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该院86例经肠镜白光及活检病理判断为直肠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4例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FR);记录并评估3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面积、术前超声深度、手术时间、病灶切除大小、住院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R0切除率、侧切缘及基底切缘阳性率、并发出血、穿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EMR组、ESD组及EFR组病变切除面积中位数分别为100.00、240.00及320.00 mm2,呈明显递增趋势(P < 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0.04±6.44)、(46.35±8.76)和(54.21±7.65)min,明显延长(P < 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7±0.42)、(4.40±0.90)和(5.07±0.68)d,明显增加(P < 0.05)。而病变R0切除率、血管浸润率、淋巴管浸润率、神经侵犯率、垂直切缘阳性率、CD56表达率、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位于直肠的、无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小于10 mm的直肠NEN,可通过EMR、ESD及EFR安全切除。其中,EMR相对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及EFR;EFR具有较高的整体切除率和组织学切除率,可能优于传统的EMR及ESD,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SD和EMR,3种方法在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上并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1年本院收治的8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将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38例患者作为开腹组,观察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块切缘、淋巴结清扫总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切口长度以及需镇痛患者比例明显小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疗效确切,根治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采用低位切除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观察组(n = 53)和对照组(n = 45)。观察组采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保留LCA治疗,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IMA不保留LC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No.253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预防性造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8±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06±1.3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及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保留LCA的腹腔镜下Dixon术可以达到和高位切除同样程度的淋巴结清除,同时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其中Dixon术式42例,Miles手术9例。结果51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耗时150min,术中平均失血100mL,术后平均住院9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4例排尿障碍,5例出现明显性功能障碍。随访1—39个月,随访率为80%,2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穿刺口转移。结论腹腔镜下TME治疗低住直肠癌安全可行,且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良好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手术适应证以及丰富的开腹直肠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用套扎器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经内镜法切除的食管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套扎组35例[经内镜套扎器套扎法(直径10 mm)],STER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穿孔、出血、气胸和进食障碍)、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套扎组手术时间较STER组短[(8.9±1.1)和(62.3±2.8)min],手术费用较STER组少[(5 126.8±26.5)和(15 721.3±39.6)元],术中出血量较STER组少[(5.6±1.7)和(42.3±3.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直径10 mm的食管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肿瘤,经内镜套扎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方面均优于STER组,两种手术方法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8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Dixon术22例,腹腔镜Miles术16例;手术平均时间255 min,术中平均失血185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2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1d.手术切除淋巴结平均为8个,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在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32.32±14.92)vs(154.73±17.65)min,P=0.000];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299.93±56.49)vs(365.24±68.94)ml,P=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57.42±5.84)vs(61.85±7.40)h,P=0.002];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4±2.76)vs(14.75±2.10)d,P=0.0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肺炎、下肢动静脉血管血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2年复发率和死亡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1 (SILS+1)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and upper rectal cancer.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igmoid and upper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SILS+1 radical resection between October 2018 and January 2020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 initial 5-cm periumbilical transverse incision was made. Then, a multiport device was placed in the umbilical incision. Two 10-mm ports were used for laparoscope insertion, and the other two ports were used for laparoscope device insertion. A 12-mm trocar was placed in the right lower abdominal quadrant under laparoscopic view and served as the surgeon’s dominant operating channel.ResultsAll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without conversion to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or open operation. Three patients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ne patient developed ileus, one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one developed wound infection. There were no perioperative deaths.Conclusions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ILS+1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and upper rectal cancer was established by experienced surgeons in our study.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procedure compared with the benefits of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