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在CKD 3~5期非透析和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血糖评估价值.方法:入选18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CKD 1~2期68例,CKD 3~5期ND患者89例,CKD 5期HD患者30例,比较各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终末期肾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结果:HbAlc与GA在每组均显著相关(CKD 1~2期:r=0.632,P〈0.001、CKD 3~5 ND期:r=0.647,P〈0.05、CKD 5 HD期:r=0.585,P〈0.001),但血液透析患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显著高于CKD 1~2期及CKD 3~5期非透析患者(4.14 vs 1.84、2.12,P〈0.05).CKD 5 HD组GA/HbAlc的值显著低于非透析组(3.01±0.75 vs 2.48±0.58、2.48±0.59).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透析组仅空腹血糖是影响GA的因素.结论:GA与HbAlc在CKD 3~5期非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评估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HbAlc明显低估了血糖的真实水平,GA较HbAlc更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在营养状态、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各20例的营养、透析效果指标,以及近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预后差,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崔国利  张旭  张文陆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62-162,18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静脉采血糖化血红蛋白,清晨收集第1次晨尿,测尿微量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的mALB、HbA1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水平增高,mALB水平也随之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损伤越重,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皆呈显著正相关。DM患者应定期检查HbAlC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以监测DN的发生与发展,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下血糖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方法:测定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小球病变患者血液透析前、透析2h、透析结束时、透析结束后2h血糖,对两组患者血糖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糖为(8.3±4.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糖为(7.8±2.3)mmol/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2h糖尿痛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3.0±2.1)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4.7±1.3)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结束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1.9±2.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4.4±2.2)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结束后2h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2.1±1.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5.6±2.1)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血糖下降快,透析结束后血糖恢复慢,透析期间和透析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素组)和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药前后3月分别测定Scr、BUN、24hUAlb、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其作用可能和黄连素的降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但对肌酐、尿素氮作用不显著,提示黄连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脑梗死74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其中74例脑梗死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非糖尿病(NDM)组。并选取本院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高;复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首发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梗死容积均大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并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燕 《中国科学美容》2014,(15):123-12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随访的1358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8例和700例,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过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未接受过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分别应用糖尿病自我护理效能量表(DESE)和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红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抽取45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定义为A组);再抽取45例同时合并患有冠心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红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3个项目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B组患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以上3项指标的上述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对预后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2型糖尿病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随机将104例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手术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空腹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发生意义及与肾脏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88例,使用MDRD公式计算eGFR,将患者分为3组:A(eGFR≥60 ml·min-1·1.73 m-2)、B(eGFR为30-60 ml· min-1·1.73 m-2)、C(eGFR≤30 ml·min-1·1.73 m-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连续监测48 h血糖,计算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7.8 mmol/L)时间比、高血糖(〉11.1 mmol/L)、低血糖(〈3.9 mmol/L)时间比、空腹血糖平均值及餐后2 h葡萄糖,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生化、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激素,计算身高体重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胰岛素抵抗( HOMR-IR)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间关系。排除近6个月使用激素患者、有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结果:B组及C组血糖波动系数及血糖〉11.1 mmol/L时间比明显大于A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午餐后2 h血糖平均值大于A组,而在低血糖时间比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中晚期患者易出现血糖的异常波动,主要表现为波动性高血糖,尤其餐后明显,临床上需关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有助于对CKD患者血糖波动细节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浆瘦素进行测定,并探讨血浆瘦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月1日-2003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将其分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1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5例,无糖尿病肾病组22例,另设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及对照组血浆瘦素分别为17.41±5.81、13.32±6.78、9.52±4.34、5.1±3.4。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纽分别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各糖尿病组血浆瘦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血浆瘦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浆瘦素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致病的过程,并且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鄂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DN患者,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人为对照组。将200例DN患者分3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分期后每一期患者平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患者DN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金水宝胶囊。检测及评价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氮、血肌酐、24h蛋白尿水平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B组、中期B组和晚期B组患者给予金水宝胶囊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81.82%和82.35%,与同期A组比较,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提高(P0.05);与同期A组相比,金水宝胶囊可通过效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和24h蛋白尿水平;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对DN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DN所导致的肾脏血管病变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管病变症状者占46.74%,ABI异常者(〈0.9,B、C、D组)占17.24%;ABI正常者(≥0.9,A组)与C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间歇性跛行47.83%、疼痛23.91%、皮肤发凉17.39%、溃疡26.09%、坏疽4.35%,A组分别为9.95%、24.31%、14.58%、5.56%、0。4组年龄、病程、运动强度、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饮食控制、静脉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及年龄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对于无症状性血管病变筛查有良好作用;但ABI正常(≥0.9)人群中,仍有部分有血管病变症状表现,对于病程长、高龄或高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当重视,应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舍糖透析液时的血糖变化。方法将28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无糖组与含糖组各14例.分别应用无糖和含糖透析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进行血液透析.比较透析前后血压、血肌酐及透析前,透析2h、4h血糖变化。结果两组透析前后血压、血肌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含糖组透析2h、4h血糖显著高于无糖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舍糖透析液较为安全,且不影响透析效果。应用无糖透析液患者需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与毕Ⅱ式吻合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胃癌行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102例,其中56例行ROUX—en—Y吻合,设为ROUX—en—Y吻合组;46例行毕Ⅱ式吻合,设为毕Ⅱ式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空腹血糖(FBG)、矮后两小时血糖(PBG)、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价术后1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除术后1周FBG指标外,ROUX—en—Y吻合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毕Ⅱ式吻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ROUX—en—Y吻合组、毕Ⅱ式吻合组中,不需要药物及饮食控制血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64%、45.6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能够有效降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达到长期缓解,且优于毕Ⅱ式吻合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吻合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音乐治疗及心理疗法辅助治疗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音乐治疗+糖尿病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治疗后每周做1~2次的血糖谱检测,1、3个月后各复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同时测量血压。结果治疗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bA1C治疗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及心理干预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效改善,血糖代谢水平及躯体不适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同时测定前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C肽、餐后2h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le)、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结果 65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但仅腰椎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30例(45%)合并骨质疏松(OP)。OP与非0P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会导致骨矿密度减低,并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干预情况及其疗效。方法:对社区31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西医治疗组(A组161例)和中西医治疗组(B组14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血糖等检查指标、并发症、平均年(中西医)卫生费用(门诊、住院)、因病平均年休天数等,1年后进行复查。结果:第1次调查A组与B组在血糖等检查指标、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调查A组与B组在血糖等检查指标及门诊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新增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且B组年住院费用、年总费用及因病平均年休天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特别是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减少费用及因病平均年休天数,应加强并普及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Tenckhoff卷曲管、Tenckhoff直管、鹅颈直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不同腹透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7月在我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15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资料,按导管形态不同分Tenckhoff卷曲管组(n=53),Tenckhoff直管组(n=54)和鹅颈直管组(n=50)。观察三组导管功能障碍、出口感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及对腹膜透析效率的影响。结果:各组共发生导管功能障碍21例,A组11例(13.21%),B组8例(16.67%),C组2例(4%),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出口感染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别为12例和42例,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腹透管对透析效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鹅颈直管相对Tenckhoff卷曲管和直管可减少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三种导管在出口感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对透析效率的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 MHD 患者炎症改善情况。方法: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单纯应用益比奥,B 组益比奥联合应用蔗糖铁,C 组益比奥联合应用蔗糖铁及左卡尼汀,疗程为1年,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C 反应蛋白(CRP)和主要生化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等)的变化。同时将 C 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原发疾病分为糖尿病组(18例)与非糖尿病组(40例),观察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CRP 的组间差异。结果: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有所上升,但 C 组患者血红蛋白较 A、B 组有显著性明显改善(P 〈0.05);3组患者治疗前CRP 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 〈0.05),同时治疗后 C 组较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病组 CRP 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 〈0.05),但糖尿病肾病较非糖尿病肾病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左卡尼汀联合 EPO 和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简单给予 EPO 和蔗糖铁治疗,并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 MHD 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