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是关键.北京奥运会面临着国际恐怖组织、“东突“分离势力、台湾分裂势力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赛场暴力、“集中性“违法犯罪的困扰,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将严重危害奥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危及国家的主权、国家声誉.应建立配套协调的安保体系以保障奥运会的安全.要协调好安保与节约、高效,安保与国家主权,安保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矛盾.安全奥运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是关键。北京奥运会面临着国际恐阵组织、“东突”分离势力、台湾分裂势力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赛场暴力、“集中性”违法犯罪的困扰,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将严重危害奥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危及国家的主权、国家声誉。应建立配套协调的安保体系以保障奥运会的安全。要协调好安保与节约、高效,安保与国家主权,安保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矛盾。安全奥运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历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根本保障,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行,奥运会安保工作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奥运安保对其中应用的各类安防技术和产品也  相似文献   

4.
以史为鉴备战2008奥运自1964年日本的东京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当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由于不同的年代、环境、安全因素,对奥运会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作为对我国奥运会的警戒,从中找足教训,找足处理的经验,从而解决我们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关注到世界各个国家最先进的反恐设备,我们都用奥运安保的经费来引进,从经验上、装备上提高我们的防控、反恐能力。  相似文献   

5.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8A):98-101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重大。为此,2004年12月,由公安、安全、外交、体育、宣传等15个政府部门和职能单位组成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体育赛事组建国家级安保机构。聘请了69名国内各行业的专家担任奥运会安全专家,来自北京行者集团总裁、清华大学博士后马昕就是奥运安全专家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7,(6B):104-107
“911”事件以后,对奥运会而言,其安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竞赛本身。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有关北京奥运安保的话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面对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赛事,其安全保卫工作将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那么是谁在指挥北京奥运安保这盘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与历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的安保措施有何不同?作为奥运安防中最重要的部分——奥运场馆安防建设,如今进行的怎样了?奥运场馆的安防建设有什么特殊之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安防建设有哪些特点?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奥组委奥运安保工作相关负责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六措施开展场馆安保工作自从北京获得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奥运场馆工程建设便成为奥运筹备工作第一个任务,确保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安全也成为奥运安保工作的首要任务。奥运在京的比赛场馆是31处,还有45个独立训练场馆以及国家会议中心等5个奥运相关的设施。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在筹备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先期开展了工作,对所有场馆建设工地保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种成功首先表现在北京奥运会是一届平安的奥运会,与严密的奥运安保工作密不可分。成功的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本文在此试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08,(15):133-135
安全是历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根本保障,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行,奥运会安保工作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奥运安保对其中应用的各类安防技术和产品也有不同以往的严格要求。在体育场馆安保系统中占据了50%份额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外部入侵防护、区域防护、目标防护的三级综合防控体系中,是实施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最直接的安防措施,需要对重要设施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对重要领导、重要运动员所在区域、所经通道等实施重点全方位不间断跟踪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锋 《法制与社会》2011,(34):197-198
本文以9.11事件后举办的奥运会安保为研究对象,从指挥体系与职责分工、安保人员结构,情报保障、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奥运会安保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奥运安保工作经验、教训,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型体育赛事安保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