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丽华  王春芳  童浩  邓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585-10595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存在的大量条件致病菌,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本研究采用混凝沉淀-UF-NaClO消毒组合工艺作为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组合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鸟分支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并以再生水景观回用(划船游湖、孩童玩水、叠水花台观赏)作为评价场景,对条件致病菌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和参数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沉淀-UF-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水中三种条件致病菌及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均能达到98%以上,但出水中的大肠杆菌浓度与三种条件致病菌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含量不能够完全地指示三种条件致病菌的含量。二级出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城市景观休闲活动中,三种条件致病菌的单次感染概率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安全保障率可达70.9%~100.0%。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暴露途径中感染军团菌和鸟分支杆菌的年健康风险值均受年暴露频率f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划船游湖、孩童玩水两种暴露途径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年风险值受暴露体积v和铜绿假单胞菌浓度值C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综上,混凝沉淀-UF-NaClO组合工艺可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条件致病菌的浓度,回用于景观休闲活动中的微生物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微絮凝砂滤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小、造价和运行费用低以及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该研究通过模拟和试验分析对微絮凝砂滤工艺去除粪大肠杆菌进行探讨.从生物安全性和数学模型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工艺对二级出水中粪大肠菌的去除效果并对其进行了简单模拟.结果表明:当二级出水中粪大肠菌数量级为6.1~6.44时,微絮凝砂滤工艺可以去除0.6~1.0个数量级的粪大肠菌,絮凝剂剂量对粪大肠杆菌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滤速的增大和滤层深度的减小均会降低其去除效果.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微絮凝砂滤对粪大肠菌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梯度磁滤处理饮用水源微污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水厂现场试验为依据,对影响磁滤器处理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磁滤器处理效果与磁场强度、滤速、沉淀出水密切相关.它对水中污染物,尤其是细菌和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机物去除率平均提高34.21%,最高达68.8%,出水水质优于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出水.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大梯度磁滤器除饮用水微污染第一阶段实验中滤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结合原水水质以L湖水作为处理原水,采用该工艺确定最佳滤速范围,试验说明该工艺对水中浊度、色度、有机物、细菌、大肠杆菌及藻类等的去除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纳滤(UF-NF)双膜工艺对给水厂滤后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UF-NF双膜工艺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UF-NF双膜工艺对各项指标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超滤预处理能充分保证纳滤膜的稳定运行;UF-NF双膜工艺对常见微量有机污染物苯和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为98.73%~99.07%和99.58%~99.75%,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060μg/L和1.792μg/L;对常见重金属锌和镉的去除率分别为99.22%~99.34%和99.16%~99.34%,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025 mg/L和0.201μg/L。UF-NF双膜工艺出水中常量污染物、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等指标均远低于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饮用水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能全面提高和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超滤去除二级出水中PAEs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研究了精滤柱、活性炭柱、混凝沉淀3种不同预处理下超滤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3种工艺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混凝沉淀-超滤的去除效果最好,对DBP和DEP的去除率均在50 %以上.  相似文献   

7.
臭氧活性炭、纳滤联用对受污染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中试处理效果表明,在臭氧投量3.3 mg/L,臭氧化反应时间12min,活性炭滤速6.5 m/h的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预处理能够大量地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可保证纳滤的正常运行;纳滤采用一级两段的级联方式,在操作压力为0.6~0.7MPa,膜通量为25.6L/m2@h,回收率为75%的条件下,对预处理后残余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良好,其部分脱盐的特性可保留水中部分矿物质,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活性炭-微滤-纳滤流程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研究表明:臭氧能够有效把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于被活性炭吸附的小分子物质;活性炭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铁、锰等部分无机物;微滤和纳滤能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纳滤膜的选择性截留,能够保留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更适于饮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研究了精滤柱、活性炭柱、混凝沉淀3种不同预处理下超滤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3种工艺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e)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混凝沉淀-超滤的去除效果最好,对DBP和DEP的去除率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别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类,讨论了一些水处理工艺对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原理以及所能去除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bout one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created the need toimprove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notably withrespect to fresh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dry andsemi- arid regions in northern China. More than30 0 of China's 60 0 cities suffer from watershortages totalling about6× 1 0 9m3annually,whilemost of the rivers,lakes,and reservoirs arepolluted to some degree. Except for some inlandrivers and large re…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水回用大肠菌群的灭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中水回用过程中的大肠菌群进行灭活实验.选用呼和浩特市辛辛板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采用化学方法对大肠菌群进行控制,选取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新洁尔灭3种杀菌药剂对杀菌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得出3种药剂对大肠菌群的最佳作用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中水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时,大肠菌群的杀灭率分别达到91.6%,95.8%,99.9% 以上时,才能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段化学絮凝-湿式催化氧化-氯氧化-硅藻土混凝和微滤分离膜过滤组合工艺对间苯三酚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Fenton试剂、絮凝剂、NaClO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间苯三酚浓度由5.08g/L下降为0.36mg/L,去除率接近100%;COD由46450mg/L下降为24.6mg/L,去除率接近100%;颜色由深棕色完全褪尽,去除率为100%;处理后的出水浊度为0.18NTU,色度为5度.处理后的每吨水可回收硫酸钠、氯化钠等无机盐40千克.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效果优良,实现了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膜处理后的出水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技术在中水回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物膜过滤的机理研究,利用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再生全流程对污水进行一级、二级以及深度净化,定期从各取样口取待测水样,测定各单元对各项水质指标的去除情况,以观察最后出水是否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从而考察生物膜过滤技术用于中水回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中水回用面临的法律问题,常见的中水回用方式、中水的价格机制与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在全国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中水生产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推广中水使用范围,提高中水使用量对节约水资源与资源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将污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流程,搭建了一套可同时实现污水热能资源化、污泥化学能资源化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中,污水源热泵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热源回收其中废热,所产出60℃-70℃中温热能供给热需求约为50℃的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工艺;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可快速、有效去除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并产出清洁型能源沼气,而沼气可进...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太原市城市污水回用现状,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了再生水利用的潜在用户及其需求量,对再生水利用进行了规划,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