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珍 《天津药学》2009,21(1):56-58
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中药的疗效、安全性、筛选种质资源、药代动力学以及方证相关的机理研究等领域展示了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必将大大加速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发育毒性是毒理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传统的发育毒性评价方法均存在实验成本高、周期长、技术复杂等弊端.人多能干细胞(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具有分化多能性和无限增殖的潜力.近年来hPSC在发育毒性评价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从hPSCs培养中代谢小分子的变化、hPSCs...  相似文献   

3.
<正>中药毒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有害效应、机制、安全性评价的科学,而有毒中药的研究、评价和应用至关重要。历代医家应用有毒中药治疗疑难重症,效果显著。怎么发挥中医药对有毒中药传统认识和临床实践的优势,结合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索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安全性评价与临床合理应用,揭示其毒理学原理,不仅是中药毒理学形成的基础,而且将丰富现代毒理学的内容[1]。1中药毒性分级中医古籍和中药主流本草中记载了许多"毒药"、"毒性"、毒性分级、有毒中药增效减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医药将有毒中药毒性分级为大毒、有毒、小毒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三级,但未涉及具体药物;《名医别录》、《新修本草》将有毒药物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则分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近代中药著作大多按大毒、有毒、小毒  相似文献   

4.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数据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是监管部门在实验动物中评估药物相关毒性及其对临床试验人类安全性影响所必需的。随着全切片图像、数字病理学和算法研究的进步,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人类临床医学实践。但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非临床毒理学试验毒性病理学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简要综述了毒性病理学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法概述、深度学习方法在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毒性病理学中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安全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中药的毒性是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参照国际惯例和西方植物药研究的标准规范,依据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研究规范,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可行思路。对近年来课题组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开展的有关中药毒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雷公藤等典型中毒中药的毒性研究提供研究示范,推动中药毒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安全性监测评价新方法对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34-135
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公众用药安全意识的普遍提升,有关中药不良反应(ADR)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客观认识、分析和评价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疗效、为评价和控制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药物警戒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种中药安全性监测新方法在中药ADR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免疫毒性研究已作为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照近年国内外有关药物免疫毒性的相关研究报道,尤其是临床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颁布的ICH S8指导原则,对免疫毒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检测技术、其他相关试验方法和免疫毒性评价等进行综述,阐述药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进行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免疫毒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早期、快速地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是当前遗传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早期、快速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AmesII试验、Gadd45 Green Screen试验、高通量体外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核试验,主要围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操作流程、预测毒性的可信度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展开。同时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毒性预测模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中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毒性反应。中药使用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出现毒性反应,以及毒性的大小,主要与药物的毒性、机体的状态和临床是否合理应用有关[2]。本文在中药毒性分级、中药毒性类型、中药毒性安全性评价论述的基础上[1],对中药毒性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论述,以期阐明中药毒理学的思维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纳米药物和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药物毒性效应机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对加速纳米药物临床转化进程,确保纳米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纳米药物特殊的理化性质影响纳米药物安全性的内在机制、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框架和具体的检测手段进行了综述。结果与结论纳米药物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纳米药物对机体造成毒性效应的主要原因,这种相互作用又主要取决于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形态、可变形性、表面性质、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由于纳米药物复杂的结构组成和特殊的理化性质,传统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纳米药物,需要采取基于级联检测的毒理学评价方案并对特殊的理化性质进行充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盘龙七片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盘龙七片,3片/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膝骨性关节炎生存质量量表(QOL-KOA)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晨僵时间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QOL-KOA中各项目评分及其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MMP-9、VEGF和NO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盘龙七片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整体疗效满意,能安全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与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基于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技术为中药毒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发现毒性物质、探讨毒性机制等。综述中药毒性及安全性评价领域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Current drug screening methods are insufficiently predictive of clinical toxicity and efficacy. Recent advances in stem cell technolog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drug screening. For tests of cardio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cardioactive drugs, cardiomyocyte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or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ollectively termed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PSCs), have been utilized as model alternatives to current drug screening platforms. In this review, we report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PSCs to cardiomyocytes and summarize the evidence for pharmacological responses in hPSC-derived cardiomyocytes.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以来的10多年间,紧密围绕构建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目标,为我国新药研发和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获得重大进展。药品监管科学是近十几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本文秉着中药监管科学发展与现实存在问题,需要理论创新、药物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推进的9个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之一。启动以中药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构建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体系。作者认为通过监管科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质量标准和评价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特别是经典名方制剂品种示范研究,有利于中药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在本文中还结合当前的中药监管科学问题,加强药材和饮片的基础研究、中药注射剂质量疗效的再评价研究、经典名方的开发和简化申请的监管科学研究,提出监管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建议,制定技术原则与技术指南,有利于药典品种和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有效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中药安全性是监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提升对中药安全性的全面认识,本文从立足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毒药和毒性的起源、沿革以及安全性认识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中药安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基础研究薄弱、安全性风险防控措施研究不足、安全性研究成果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性有限等,并提出探索建立中药安全性风险管理流程、充分挖掘利用有毒中药的疗效特点及加强对已知中药安全性风险的警示等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以期为促进中药安全性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In the recent years, a wide range of metabonom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dern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attach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TCM toxicity problems. Thus, many stud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mechanisms of TCM. Among these studies, many metabonomic-based method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facilitate TCM toxicity investigation. At present, the most prevailing methods for TCM toxicity research are mainly single analysis techniques using only one analytical means. These techniques includ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etc.; with these techniques, some favourable outcomes have been gained in the toxic reaction studies of TCM, such as the action target organs assay, the establishment of action pattern, the elucidation of 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action material foundation. However, every analytical techniqu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no existing analytical technique can be versatile. Multi-analysed techniques can partially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single-analysed techniques. Combination of GC-MS and LC-MS metabolic profiling approaches has unravelled the pathological outcomes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nephrotoxicity, which can not be achieved by single-analysed techniques. 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tabonom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especially multi-analysed techniques, metabonomics will greatly promote TCM toxicity research and be beneficial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in terms of exte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means in the TCM safety assessment, assisting the formulation of TCM safety norms and establish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与分析我国传统中医药文献在药物安全性及其警戒意识方面的认知,为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内涵,探索控毒方式及其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有史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常以"毒药"表达药物警戒及其安全性;并常通过控量限时、炮制、配伍等方式降低毒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在此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用药经验,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综述分析了中药现代研究与发展的挑战。中药是国际上医学、生物医学和制药机构作为一个有价值药用制剂的潜在来源。研究和发展中药,第一个挑战是评估疗效、药理特性、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第二是要及时总结,并发展可靠的方法学,以提升中药研究的质量并通过提供适宜的评估方法,利于管理部门的法规制定及中药产品的注册;第三是研究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第四是采用新的“组学”技术和工具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及中药现代化过程。因此,需要运用现代方法去研究、开发和探索充满潜力的中草药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