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电场机组监控系统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力发电场的大量建设,风场变电站SCADA监控系统、风场视频安防系统、风力发电机组远程监控系统也大量应用,监控系统的建设对于风机的安全监控、提高风能利用率、提高风机工作效率、风电场的安全监控都十分重要。但这些系统应用环境恶劣,需要管理型宽温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进行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风力发电的大力发展,在进行风力发电场电气设计时会遇到一些和常规火力发电厂不同的问题,如风场短路电流计算、风场内无功损耗、风力发电场无功功率补偿和集电线路的设计等问题。本文用电气设计软件ETAP对风力发电场内系统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同时研究风力发电场内无功功率损耗情况,提出风场内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方案,希望能够给从事风力发电场电气设计的人员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据初步测算全区风能蕴藏量为每年11,000亿度,总功率为3.1亿千瓦,而且风能的品位高,稳定度大,连续性能好,具有风能利用的优越条件,还有许多适合建设大型集群风力发电场(风力田)的风场,发展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为此我局经过调查研究以及一年多的测风,已选择了风况甚佳的八大风场,均适宜建设兆瓦以上规模的风力田.其中朱日和风场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1米,建场条件相当理想.及早开发利用这种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建成并网风力田,可以节约大量煤炭,给电网补充能量和改善电网末端的电压质量,对解决边远城镇、工矿区的生活、生产动力用电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亮 《电器工业》2012,(7):46-49
目前国内外电力系统关于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软件都已经相当成熟,但对风力发电机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和对于各种风电场不同问题的研究全都很少,绝大部分是从电力系统的角度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没能做到真的适应于风力发电场的实际情况.而风电场内部的电气设备选择直接影响到风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将风电场作为独立系统进行短路电流的分析计算,对其风场内系统配置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低温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寒地区低温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条件、特殊要求、主要技术规范。通过对低温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载荷的计算分析;应选择具有优良低温性能的风机零部件材料;使用低黏温油指数的液压油、润滑油;增加独立的加热系统;采用三支撑结构布置轴系;对机组轮毂内进风口和机舱内的进风口进行了优化。最后对该型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试验及风场运行验证,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湖南城步南山风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湖南城步南山的风力资源及风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南山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在开发南山风力资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冷锋和南山微地形对风场的影响,从而提高南山风能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风电场群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电场群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是将大量分散于各地的风力发电场进行集中的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实现风电场"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减少风电场的运行管理费用。监控系统通过对接入风场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风机运行监控,变压站的运行监控等方式对风场实现全面的远程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8.
张开华 《供用电》2004,21(6):5-7
上海奉贤海湾风力发电场是上海新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并已商业运行的上海第一爿现代化的风力发电场.该发电场一期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为3400kW.风电机组自2003年11月投运以来,各项运行参数正常.该G52-850型风力发电机是前置三叶片、变速、变桨双馈式,并且主动偏航的风电机组.叶轮直径为52m;风机配有Ingecon-W控制系统.所配发电机是一台高效率的4极双馈式发电机,带有绕组转子和滑差线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以通过远程SGIPE风场管理系统来集中实现.SGIPE风场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和集成的控制系统"开放"是因为它允许引入新的系统功能;"集成"是因为它包括了风场的全部功能,能够满足实际运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处在一个能源大转折的时期。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出了国内首台320kW风力发电机。尔后,连续研发出国内不同风场、不同环境条件的400kW、600kW和1300kW风力发电机,至现在已大批量生产出1.5MW和2.5MW成套风力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0.
胡国强 《电器工业》2012,(10):65-69
为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在自然风风向多变的状况下可以自动平稳的校准其方向以保持风能的最大可利用率的问题,将PLC及软启动技术应用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系统中。开展偏航系统自动控制、平稳启动的分析,建立了PLC、软启动和偏航电机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PLC对风场的自然风风向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角度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并自动进行内部的数据处理,进而对偏航电机的工作状态加以控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自动偏航至与自然风风向相对应的角度。通过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的自动控制及平稳启动。  相似文献   

11.
周沈杰 《华东电力》2007,35(10):96-98
提出风电场风机布置的原则.认为不同地理环境条件、风资源条件、地区经济状况都会对风机的布置方案产生影响.对内陆风电场和沿岸滩涂风电场设计中风机布置技术和经济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内陆风场的风机布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行列距组合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子杰  段宇平 《发电设备》2009,23(5):376-378
结合甘肃省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工程对测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1年中各月份的平均风速,10m高及70m高处各等级风速的百分比,风向分布等,可得出主风向、年风功率密度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从而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精确评估。  相似文献   

13.
风电场选址与风机优化排布实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场建设需要进行宏观和微观选址,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综合考虑风能资源、联网条件、地形地貌和交通运输等条件,选择出适合风电场建设的小区域,再对该区域进行风资源评估,确定每台风机的位置,以取得风电场最大的年发电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结合某风电场的实例,对风电场选址和风机优化排布实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于计算平均风向的优化矢量平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风向数据的计算是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平均风向数据的计算方法通常为算术平均法和首风向代表法,这2种方法在风向变化跨越0或风向变化频繁时,可能出现选取的代表风向代表性较差甚至错误的情况。矢量平均法适合处理含有方向的数据,可以有效避免首风向代表法和算术平均法存在的问题,因此将矢量平均法引入到风资源平均风向计算中,并加入数据筛选,剔除偏离主风向较远的个别数据,形成了优化矢量平均法。计算结果证明,优化矢量平均法在已有的各种平均风向数据计算方法中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可通过Excel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5.
风电功率预测对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风速预测精度可以改善风电功率预测精度。风电场的风不是时刻都垂直有效作用在风机上,风向代表了风速与风机间的夹角,进而决定了垂直作用在风机上的有效风速,因此风向也是影响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因素。分析了风向空间分散性及其带来全场风电功率计算和预测误差的机理,给出了各种误差间的相互关系。算例结果表明,考虑风向的空间分散性,比仅以平均风向计算有效风速得到的全场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小。实例表明,在风速空间分散性基础上考虑风向空间分散性会进一步提高全场风电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王彩霞  李琼慧  谢国辉 《中国电力》2014,47(10):156-160
研究了影响风电供热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和风电供热的价格机制,并结合案例对风电供热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单位面积售热价格、售热量、热力站投资,核算热力站与风电场整体经济性比单独核算热力站经济性更为合适。在单位面积售热价格、售热量、项目投资一定的情况下,要保证热力站与风电场整体经济性,热力站可承受的购电电价不能高于一定值,可通过补贴热力站投资等方式保证风电供热项目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风速波动情况下并网风电场内风电机组分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风电机组的分组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风电机组间尾流模型并考虑风向变化对尾流效应的影响,研究了风电机组输入风速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风电机组的分组方法。考虑风速、风向随机波动的特点,提出利用三维相关系数矩阵对大型风电场风电机组分组的方法。通过研究表明:在根据风电机组的输入风速是否相同对风电机组分组时,风电场的输入风向是决定风电机组分组的主导因素;利用三维相关系数矩阵可方便查询风速和风向变化时风电机组分组情况,为建立风电场的随机模型,研究风电场的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中,传统的测量—关联—预测(MCP)方法未充分使用参考站的观测数据建立参考站和目标站之间风功率密度的映射关系,导致目标站长期风能资源的预测精度不高。在传统MCP组合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参考站风功率密度和风向的特征组合,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理论,建立2种不同的MCP模型,并将传统的考虑参考站风速、风向特征组合的MCP模型作为对比模型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实例研究表明,考虑参考站的风功率密度和风向特征输入的MCP模型对目标站风功率密度预测决定系数高于0.9,预测精度和适用性要明显优于传统的MCP模型,因而,该模型可用于评估区域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国内复杂地貌地形和气候条件,研制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风资源评估软件,旨在为我国风能资源评估提供技术手段。该软件根据各地实际风速分布的不同情况采用了相应的拟合较好的风速分布模型,使我国风资源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系统除具有常用软件对风速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风速风向频率的分析功能外,还可结合具体型号风力机功率曲线估算某拟建风场的发电量,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该拟建风场的经济分析。文中把本系统试验结果与德国WPL53最新版本的风资源评估软件对同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证明了本系统的正确性。这可表明解决了我国特殊地形下的风资源评估问题,将为我国风电场选址和风资源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风电场50年一遇极大风速是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风资源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照常规方法计算,满洲里地区50年一遇极大风速结果偏高.通过对计算条件的深入分析,采用风压复核进行了重新核算,准确确定了满洲里地区的风电场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