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为探讨近代堆土体中滑坡的治理方法,本文通过丁山边坡治理的实例,简要阐述:㈠丁山滑坡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属类型;㈡丁山滑坡的成因与因素;㈢滑坡下滑力确定及稳定性分析;㈣综合治理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靖通高速公路某深路堑段滑坡治理为例,结合该滑坡场地地质环境与滑坡岩土体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及类型,依据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剩余下滑力进行计算,计算参数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反分析方法综合确定,通过技术和经济条件分析对比选取抗滑桩治理滑坡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土工基础》2017,(2):201-205
通过野外勘查和地质钻探等手段对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滑坡灾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从滑坡的分布、形态、结构及物质组成等方面研究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并对典型滑坡(孙家院三社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计算了天然暴雨及地震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查明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边坡形态、结构与物质组成。计算表明,暴雨条件下,滑坡不稳定,具有下滑的可能性。调查结果为该区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岩质顺层滑坡为例,在进行此类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剩余下滑力演算时,将三维立体问题转换为平面应变问题,沿滑动方向的视倾角即为视向滑面倾角,得到滑坡受力分析的基本参数,进而按照相关规范计算方法得到滑坡稳定性分析的一系列成果,对其他工程地质条件类似的滑坡治理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耒阳龙塘江头滑坡区地质概况,阐述了该地区滑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滑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分析,指出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地下水渗流或暴雨作用下存在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某铁路隧道进口端红花村古滑坡防护工程所面临的突出地质问题,结合滑坡体的地层岩性、水文条件,气象特征等地质资料,分析隧道施工作业对古滑坡扰动规律,采用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分析红花村古滑坡稳定性状态,优化抗滑桩配筋情况,得出古滑坡对隧道进口段的不利影响。采用抗滑桩、锚索框架梁、结合地表排水体系等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综合治理。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治理后的红花村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确保某铁路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的四排桩结合锚索框架梁的滑坡处理方式是一种创新,最后的工程实施效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滑坡稳定性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的稳定性分区和影响因子分析是工程治理区划的关键问题。构建模糊聚类–灰色关联综合决策模型,可实现其稳定性综合区划研究。基于官家滑坡实际地质条件,进行稳定性模糊聚类分区,并结合详细地质调查分析和滑坡属性特征研究将其整体分为深层易滑区和浅层坍塌区,即碎石土深层滑动区和含碎石黏土浅层滑坡及局部坍塌区;再对各区构建影响因子决策矩阵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判决各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易滑区主要影响因子是滑体重量、地下水、下滑推力,坍塌区主要影响因子是下滑推力,并且经工程治理评价证实综合决策模型对滑坡工程治理区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铅山县稼轩乡岩前村娘娘山滑坡地质勘查,对娘娘山滑坡现象应用有效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传递系数法进行定量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推力,为评价该滑坡的稳定性及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西南地区正在建设中的某大型水电站近坝库段一古滑坡体为例,在宏观地质判断的基础上,对该古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古滑坡目前处于稳定,在380 m蓄水期和450 m施工期间稳定性也较好。当600 m蓄水并考虑地震工况后,在滑坡的局部地方将发生滑动,但由于在蓄水后,滑坡不具备整体高速下滑的条件,滑坡大部分物质已被库水淹没,滑动物质的势能将非常低,因此对工程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头道河滑坡防治为目的,以该滑坡勘探报告为基础.首先对滑坡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质条件、滑坡特征等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分工况,主要是库水位变化与暴雨组合工况.滑坡计算大体划分了4种工况,对滑坡的不同工况采用Janbu条分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推力大小.再次,根据滑坡的稳定状态及下滑力的大小选取抗滑措施,进行抗滑设计.通过分析该滑坡决定采用抗滑桩进行抗滑,抗滑桩长27m,截面尺寸为2.0m×3.0m.最后,对抗滑桩使用校核工况进行验算,得知该滑坡治理方案可以满足抗滑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房县窑淮乡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与钻探等手段,查明了窑淮乡滑坡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及滑坡的基本特征,利用室内试验、工程地质类比、反演分析等手段综合确定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选取典型主滑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条件下,整体上处于蠕滑状态,其稳定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及时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庙店村3~#滑坡,位于泾河南岸黄土塬边。在泾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础上,对该滑坡的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整个滑坡体,分两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降雨饱和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结合该滑坡自身特点,建议实施削坡减重工程和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13.
刘建平  左勖  曾斌 《山西建筑》2008,34(18):104-105
根据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490 m正常蓄水位的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现场调查所得结论一致,在暴雨和库水位骤降至452 m的工况下滑坡将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14.
张啟兴  郑长远  王辉 《矿产勘查》2019,(9):2422-2428
青海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源县滑坡分布广泛且具有时空集中性,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滑坡稳定性的认识和防治十分必要。本文以纳隆村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勘查钻探等资料,利用瑞典条分法对P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出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经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前缘纳隆村村民带来较大危害。成果为该滑坡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临汾至吉县高速公路12#滑坡为例,在查明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状态+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分析滑坡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的工程处治方案,并探讨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矿山创面高陡边坡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难点。该文选取四川都江堰白依庵泥岩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认为边坡失稳、滑坡灾害和创面边坡大面积裸露制约白依庵泥岩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识别出2处创面边坡滑坡,其中Ⅰ#滑坡堆积区岩土体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Ⅱ#滑坡当前经历过整体失稳滑移,目前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基于生态自循环理念,在创面边坡构建合理的土壤结构,以生态修复措施协助自然生态恢复。将创面边坡分为破碎岩面、完整岩面和滑坡面三种类型,根据泥岩面的特点分布设计生态修复方案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降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因素。以龙江红岩子滑坡为例,研究三峡库区碎石土质岸坡失稳启动机制。基于FLAC3D渗流分析模块功能和算法对三峡库区龙江红岩子滑坡的机制进行研究。根据龙江红岩子岸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建立了龙江红岩子滑坡渗流模拟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通过编写内置的FISH函数对降雨入渗、不同库水位等工况进行模拟,得到了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库水位及降雨条件下碎石土质岸坡的稳定性,揭示了岸坡在降雨和水位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衰减过程。降雨和水位骤降的共同作用是龙江红岩子滑坡的触发因素。为研究不同库水位和降雨条件下碎石土质库岸滑坡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怀建  杨永华 《山西建筑》2010,36(27):88-89
以阳泉—盂县高速公路五架山滑坡勘察为例,阐述了碎石土滑坡的基本勘察方法,得出滑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滑坡滑动面的寻找是碎石土滑坡勘察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稳定性计算时定量评价服从于定性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华莹 《山西建筑》2009,35(12):253-254
结合某膨胀土路堑滑坡的概况,对滑坡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提出了滑坡工程的整治方案,总结了该膨胀土路堑滑坡整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位于川藏公路上的102滑坡为一大型堆积体滑坡,山高坡陡,常规的勘探技术很难实施。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质特征,同时选用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等物探方法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探测。多种物探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得到了较准确的地质解释。说明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对堆积体滑坡的工程地质调查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