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5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3组均采用金纳多和胞二磷胆碱作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I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及联合用药组(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CI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疏血通组(P〈0.05或P〈0.01),未发现出血等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低分子量肝素、杏丁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杏丁注射液组(34例),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杏丁注射液组的用法为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4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组或杏丁注射液组(P〈0.05和P〈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4.
张国强 《山东医药》2009,49(29):45-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R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AMI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LM-WH5000 U,2次/d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RH5000 U,2次/d腹部皮下注射;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电图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率、1 a内再梗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皮下注射LMWH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给予降纤酶10U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连用10天,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4天内观察起效时间、疗效、副作用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P<0.05),起效时间早(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仅发现1例出血性脑梗死和4例注射部位有瘀斑。以上提示降纤酶治疗急性及梗死作用迅速,并且有效、安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44例)与B组(40例),A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A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神经营养剂,大面积脑梗死降颅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1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d,联合降纤酶10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检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观察组治疗后1例出现大便潜血阳性,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活化、炎症反应及纤溶抑制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治疗A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4例,治疗B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16例,均治疗7 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血浆IL-6、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治疗组OI改善明显,血浆IL-6、PAI-1明显下降,APACHEⅡ评分明显好转;治疗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A组(P均〈0.01)。三组治疗前后血浆APTT和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出血增加情况。OI与血浆PAI-1呈负相关,IL-6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均〈0.01)。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病死率分别为41.7%、35.7%、2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均能改善ALI/ARDS患者的预后,但以5 000 U剂量者疗效明显。低分子肝素钠可能通过抑制IL-6等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安全性。方法:140例UAP患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75例)和普通肝素组(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2次/日,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日;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7500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点,1次/日,共10日。观察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及出血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常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TPP)。结果: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是93.3%,96.9%(P>0.05);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24.6%(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朱俊卿  王玉轩 《山东医药》2009,49(30):57-5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养血清脑颗粒的疗效。方法将伤后24 h内入院,GCS 5~8分,选择保守治疗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0例)。A、B组均行常规保守治疗,A组24 h后经鼻饲管给予养血清脑颗粒首次8 g,以后4 g/次、3次/d。分别观察治疗7 d时再出血发生率、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治疗30 d时GCS升高值和治疗后3个月GOS。结果A、B组治疗7 d时,再出血发生率相近(P〉0.05),A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B组(P〈0.05);治疗30 d时GCS升高值和治疗后3个月GOS A组均高于B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抗凝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抗凝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抗凝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8/50),抗凝组总有效率为82%(41/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5/5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抗凝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对照组38例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王兰芬 《内科》2009,4(4):534-535
目的探讨患者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按压时间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7~10d,平均8d,每例患者平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钙16次。将每例患者的16次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按压时间3~5min,乙组按压时间〉5min。观察每次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点的大小。结果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大小之间存在关联(P〈0.01),且〉5min组出血率及出血面积与3—5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按压〉5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丹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丹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8例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NIHSS以及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治疗40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救治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照组 2 0 0例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 2 0 0例加用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血小板数恢复更多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更好 ,纤维蛋白原降的更低 ,肌力恢复的更快 ,治疗效果更好 (P <0 .0 1)。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脑保护剂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P=0.0008)、全血低切黏度(P=0.0009)、血浆黏度(P=0.0008)、红细胞压积(P=0.0351)、血沉(P=0.0093)、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007)、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00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75)均显著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神经营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输注,每天2次,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钠5 000IU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14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经验. 方法 对3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脑梗死组)与31例单纯DVT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方法均为制动3 d;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博璞青)0.4 ml(100 IU/kg),皮下注射,12 h皮下注射1次,用药14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第10天加口服华法林,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的用量,为防止老年人发生出血,INR控制在2.0~2.5;并辅以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g/d,14 d. 结果 所有患肢水肿明显减轻,治愈及无效均为0,两组均无肺梗死.但脑梗死组发生脑出血4例,此4例年龄均大于80岁,出血发牛时间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3~7 d,及时停用抗凝药,给予降颅压,3例痊愈,1例因颅内大出血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对照组无死亡. 结论 对年龄大于80岁的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应谨慎.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4例,分别给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