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老年痰湿质与平和质人群肠道菌群样品在物种分类、丰度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找出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肠道的特征功能菌群,以期为痰湿质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提供肠道微生物层面的依据。 方法 选择于2017年5月—12月在浙江医院中医内科就诊或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样本,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结合专业人员辨证,纳入痰湿质与平和质各30人,采集粪便样品并对其总RNA进行提纯,用Miseq测序仪进行基于16SrRNA的生物多样性测序,利用R(v3.1.1)软件对样品的物种分类、丰度、多样性及组间差异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各样品间菌群构成及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但主要构成菌种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②痰湿质组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小于平和质组(均P<0.05),simpson指数大于平和质组(P<0.05)。③痰湿质组拟杆菌门(38.439±13.545)相对丰度低于平和质组(46.669±12.984),厚壁菌门(52.802±13.861)相对丰度高于平和质组(45.742±1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均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为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的重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潘燕珊  胡锦兴  王维勇 《广州医药》2022,53(1):70-75,8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强化方案治疗1周及强化期结束的粪便标本,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和observedotus指数分别为(97.8±28.3)和(97.6±28.2),高于治疗1周组的(81±34.7)和(8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8)。基于加权和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中,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拟杆菌科、肠球菌科、肠杆菌科、丹毒菌科、卟啉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等相对丰度下降,毛螺菌科、梭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韦氏菌科等相对丰度增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瘤胃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门的柯林氏菌为组间显著差异菌种。结论 强化期治疗结束与治疗1周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肠道拟杆菌科丰度减少,毛螺菌科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50例,肠道腺瘤性息肉)、B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C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分析4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前3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 A、B、C组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D组,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腺瘤性息肉、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菌群多样性上存在差异,发生肠道癌变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且癌变患者可见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阴道常见真菌分布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健康女性(H组)、单纯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SVC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RVC组)阴道常见真菌菌种,分析真菌菌种分布与病程发展的关系.结果 RVC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真菌数量较SVC组和H组都显著升高(均P<0.001),克柔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数量仅显著高于H组(P<0.05),而与SV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VC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真菌数量较H组显著升高(均P<0.05).白色念珠菌是各组研究对象阴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菌种.RVC和SVC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都显著高于H组(均P<0.05),而前两组之间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VC组非白色念珠菌比例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常见真菌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快速诊断和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患者口腔细菌组、真菌组与健康对照(healthy, H)之间的差异,细菌组-真菌组的共现模式以及OLP患者口腔细菌组与宿主免疫之间的联系。  方法  收取临床OLP患者(n=35)和健康志愿者(n=18)的唾液,提取微生物组DNA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ITS2)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检测唾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7和IL-23的质量浓度,并分析其与细菌的相关性。  结果  OLP患者唾液细菌组和真菌组与H组整体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唾液细菌组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Solobacterium在OLP组有显著增高的丰度(P<0.05),唾液真菌组中念珠菌属(Candida)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唾液细菌-真菌组的共现模式表明,虽然上述差异菌属之间无相关,但曲霉菌属与细菌属的相互关系在H组和OLP组中发生了转变,即OLP组的共现关系减少。唾液IL-17水平在OLP组中明显升高,IL-17及临床评分均与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丰度显著相关。  结论  口腔普雷沃菌属、Solobacterium、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丰度增加与OLP发病相关,群落共现关系的改变和宿主免疫的变化可能参与OLP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程度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寻找日本血吸虫感染潜在的肠道菌群标志物。方法将15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轻度感染组(n=5)、重度感染组(n=5)。其中,轻度感染组每只小鼠感染(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重度感染组每只小鼠感染(6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第7周处死小鼠,剖开腹腔切下一块肝左叶和一段结肠组织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同时在无菌条件下收取小鼠结肠内容物,提取DNA后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结肠中可见明显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病变。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分析显示,重度感染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5);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12)。PCoA分析显示,轻度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群落组成比较接近,而重度感染组则与正常对照组的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小鼠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降低;Alistipes和Bacteroides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EfSe分析显示,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Desulfovibrio、Alistipes、Lactobacillus菌属是正常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菌属。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分布、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会受到感染程度的影响;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Desulfovibrio、Alistipes、Lactobacillus菌属可作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肠道宏病毒组和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名,同时招募1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志愿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和16S rRNA测序,分析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肠道宏病毒组和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差异。结果 宏病毒组测序结果显示卒中患者肠道宏病毒组的整体多样性与健康志愿者无差异(α多样性:P=0.320,β多样性:P=0.169, R2=0.037),但两者宏病毒组的组成不同,LEfSe分析提示Bacteroides phage B40_8和Cronobacter phage CS01的相对丰度在卒中患者中升高。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与健康志愿者存在显著差异(α多样性:P=0.950,β多样性:P=0.005, R2=0.117),LEfSe分析提示卒中患者中Megasphaera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而Bifidobacterium等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卒中患者的肠道宏病毒组中Streptococcus的噬菌体的相对丰度与其宿主呈正相关(r=0.550, P=0.036);而在健康志愿者的肠道宏病毒组中Faecalibacterium、Bilophila和Roseburia的噬菌体的相对丰度分别与其宿主呈正相关(Faecalibacterium: r=0.520, P=0.049; Bilophila: r=0.541, P=0.040; Roseburia: r=0.526, P=0.046)。结论 卒中患者肠道宏病毒组的整体多样性与健康志愿者相似,但宏病毒组的组成及其与菌群的相互作用模式不同;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健康志愿者存在差异,机会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在卒中患者中升高,但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间歇性缺氧(IH)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4周常氧处理(NC组)或间歇性缺氧处理(IH组)。然后采集并提取大鼠粪便DNA,进行16S rRNA焦磷酸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Welch T检验分析两组间样本α多样性差异,ANOSIM分析检验组间β多样性差异,KW秩和检验分析组间显著丰度差异。结果 IH组与NC组间OTUs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1指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物种差异分析显示,在门水平,拟杆菌门(P<0.05)、软壁菌门(P<0.01)在IH组肠道中显著富集,而厚壁菌门(P<0.05)在NC组肠道中显著富集,但并未发现IH对大鼠肠道内变形菌门(P>0.05)物种丰度的影响。在科水平上,优势菌科中,普雷沃氏菌科(P<0.05),克里斯滕森菌科(P<0.001),韦荣球菌科(P<0.05),柔膜细菌RF9(P<0.01)在IH组显著富集,理研菌科(P<0.001),乳杆菌科(P<0.01)在NC组显著富集。弱势菌科中,产碱菌科(P<0.01),红螺菌科(P<0.05),vadinBE97(P<0.05)IH组显著富集。网络分析显示,IH组和NC组间有广泛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间歇性缺氧可以显著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 利用卡介苗(BCG)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水平,并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正常对照组分别占59.50 %和37.90 %,造模组中依次占47.92 %、46.84 %,门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模型组厚壁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丰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丰度较高的前20个菌属中,模型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布劳特氏菌(Blautia)、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介苗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升高,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与正常产妇初乳菌群的丰度以及对其多样性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GDM产妇作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从所有受试者乳汁标本中分离获得DNA,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正常组与GDM组之间评估菌群的丰度指数的Ace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39)。2组研究对象的菌群在除Ace指数外的Alpha多样性上无差异,但在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M产妇母乳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链球菌科和孪生球菌科、链球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而放线菌门、葡萄球菌科、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平均值较对照组水平更高。结论:GDM产妇与健康产妇初乳菌群的丰度以及多样性均有差异,GDM母乳中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减少,可能对其子代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及早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定量母乳菌群的构成对该人群及其子代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高级别肉瘤的树鼩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为探讨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改变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例患有恶性高级别肉瘤树鼩粪便为CA组,6例健康树鼩粪便为对照NO组。通过16SV3+4区引物进行细菌多样性的鉴定,通过对Reads剪切过滤,OTUs聚类,并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得出两组树鼩肠道微生物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结果比较CA组和NO组树鼩肠道微生物结构,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值、ACE指数值、Shannon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组的树鼩肠道菌群OTUs为640种,而CA组为494种,健康树鼩肠道菌群结构呈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比较,其中CA组中螺旋体门(Spirochaetes)丰度为0.03%,低于NO组(丰度为0.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为77.79%高于NO组(47.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为0.75%低于NO组(8.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组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识。结论患有高级别肉瘤树鼩的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和多样性低于健康树鼩,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及厚壁菌门含量增加可能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新一代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细菌表型差异。方法:纳入30例黄褐斑病人为研究组,以20名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和表型特征。结果:研究组肠道微生物群落丰度、多样性相对降低。研究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拟杆菌属等丰度显著降低,而厚壁菌门、放射菌门、放线菌纲、乳杆菌目、双歧杆菌目、毛螺菌科、布劳特氏菌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 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Chao1指数在SHS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SHS组的Shannon指数升高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7,P=0.001);在门水平上2组均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在属水平均主要由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组成;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在4个门3个纲3个目3个科3个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  相似文献   

15.
Zhao JY  Xu W  Wang L  Jiang DL  Li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5):332-335
目的 应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建立药敏试验新模型,以更好地评价抗真菌药物的体内外一致性。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不同剂量(200mg,2次/d;200mg,1次/d)的伊曲康唑1周;取志愿者服药前、服药后不同时间(多次)皮肤角质层作为培养基(皮肤角质层剥离条),将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菌悬液,和别接种其上。培养后,行碘酸-雪夫(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法并辅以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被孢子和菌丝覆盖的面积大小。结果 在两组受试者的角质层培养基上6种真菌均可生长,但随着药物在角质层中的含量(浓度)不同,菌落的大小、菌丝稠密度、孢子数量也不同。真菌的生长受到药物的抑制,尤其是服药7d后真菌覆盖的面积明显低于服药前(P〈0.01)。两种不同服药方法对3种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光滑念珠菌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对6株菌表现了很高的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对6株菌表现了很高的抗真菌活性。结论 应用改良的角质层真菌计量生物学分析辅以计算机图形分析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在概念上有别于传统的体外药敏试验,建立了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新模型,对评价抗皮肤真菌药物的体内外一致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雅  冯娟 《广西医学》2023,(12):1504-150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患者生活质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EN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延续护理,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Simpson、Shannon、Ace指数)和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菌群整体结构),以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Simpson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Chao、Shannon、Ace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相差较大,菌种发生明显分离;两组患者GIQL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延续护理,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可更好地调节ENAD患者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素标记凝集素—卵白素过氧化酶法研究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在实验性小鼠感染病变中组织型的14种凝集素结合形式,并与其室温下培养的菌细胞结合形式比较。结果白念珠菌培养细胞与刀豆凝集素(ConA),扁豆凝集素(LCA),及豌豆凝集素(PSA)反应阳性,其他11种凝集素阴性。组织型茵细胞除与琥珀酸麦胚凝集素(SWGA)反应阳性外,其他结合形式同培养菌细胞,提示培养菌细胞转为组织型细胞壁糖分发生变化。热带念珠菌结合形式同白念珠茵,说明同属真菌细胞壁糖成分和结构的相似性。新生隐球菌与14种凝集素均不结合,与念珠菌结合形式不同,提示利用凝集素鉴定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15-618
目的研究新乡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细菌种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4个季节PM_(2.5)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冬季大气中PM_(2.5)浓度最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在细菌门的水平上,4个季节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春季和夏季丰度相对较高的菌属均为乳杆菌属,秋、冬季丰度相对较高的菌属分别为未鉴定线粒体、未鉴定叶绿体。4个季节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4个季节大气PM_(2.5)中群落多样性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春季和冬季大气PM_(2.5)中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乡市大气PM_(2.5)中细菌种群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和冬季PM_(2.5)中细菌丰度也相对高于夏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气阴两虚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方高剂量组、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分别为34例、32例和34例,各组均治疗30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指标、骨髓抑制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另取30位健康志愿者的粪便作为肠道菌群指标的健康组。结果:(1)益气养阴方对患者肝肾指标、骨髓抑制指标和肿瘤指标均无显著影响。(2)服药后,益气养阴方高剂量组CD3~+由(61.59±7.73)%提高至(64.04±8.45)%(t=-2.1304,P=0.0409),CD4~+/CD8~+由1.21±0.41提高至1.47±0.76(t=-2.0489,P=0.0499)。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CD4~+/CD8~+由1.27±0.50提高至1.70±0.92(t=-2.3840,P=0.0234)。(3)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组;菌群组成:厚壁菌门(56.69±27.99)%显著低于健康组(70.73±12.01)%(t=-3.8129,P=0.0002),变形菌门(20.52±26.44)%显著高于健康组(4.92±6.98)%(t=-5.1129,P=0.000001),放线菌门(3.77±7.69)%显著高于健康组(1.40±1.22)%(t=2.8206,P=0.0058),拟杆菌门(18.25±22.78)%与健康组(22.91±11.41)%无显著差异。(4)服药后,益气养阴方高剂量组变形菌门由(29.37±31.80)%降低至(18.70±25.67)%(t=2.2154,P=0.0354),该门的埃希-志贺菌属由(10.74±16.66)%降低至(3.66±7.71)%(t=2.0916,P=0.0477);安慰剂组埃希-志贺菌属由(4.01±6.76)%升高至(4.61±6.77)%(t=-2.0724,P=0.0476);进一步分析发现,益气养阴方高剂量、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高变形菌门(≥12%)个体肠道中变形菌门(t=2.3040,P=0.0359)、埃希-志贺菌属(t=2.2831,P=0.0455)的比例,而安慰剂组中低变形菌门(<12%)个体肠道中变形菌门(t=-2.4379,P=0.0237)、埃希-志贺菌属(t=-2.1616,P=0.0436)比例显著升高。结论:益气养阴方能提高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变形菌门及埃希-志贺菌属的增殖,益气养阴方高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37-40+44+封三
目的 探讨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消化不良的机制。方法 采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C57小鼠进行小鼠消化不良造模,灌胃给药“妈咪爱”或神曲消食口服液进行治疗,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Shannon指数,P0.05),在门和属的水平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均降低。经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后,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升高(Shannon指数,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在门的水平上,硬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增加(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降低(P0.05)。在属的水平上,小鼠肠道内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增加(P0.05),有害菌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能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可能与肠道乳酸杆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