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石器时代对陶器上图形的发现到当代设计中对各式图形的应用,图形以其不同的形式大量的存在及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本文通过对20世纪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绘画作品中呈现的图形变异和矛盾空间视觉语言分析。阐明埃舍尔视觉语言对图形演变和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思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正>展览时间:2018.12.02-2019.04.07展览地点: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这是世界上首个将荷兰图形艺术家M.C. Escher (M.C.埃舍尔)与日本Nendo设计工作室作品联合展出的展览。整个浸入式展览空间由Nendo所设计,展出了超过150件埃舍尔的经典版画、图稿与Nendo最新完成的设计作品。展览囊括埃舍尔从1916年到1969年的艺术创作,其中包含多件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利用视错觉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展览时间:2018.12.02-2019.04.07展览地点: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这是世界上首个将荷兰图形艺术家M.C. Escher (M.C.埃舍尔)与日本Nendo设计工作室作品联合展出的展览。整个浸入式展览空间由Nendo所设计,展出了超过150件埃舍尔的经典版画、图稿与Nendo最新完成的设计作品。展览囊括埃舍尔从1916年到1969年的艺术创作,其中包含多件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利用视错觉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空间依然存在,"线条"却正在消失。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维度。从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复杂的建筑形态设计,到日本艺术家阿琦·路迷(Aki Lumi)神秘的跨次元摄影,再到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M.C.埃舍尔(M.C.Escher)迷惑的错觉图画,都超越了作品的传统意义,而带有某种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充满未来主义与超现实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
<正>空间依然存在,"线条"却正在消失。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维度。从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复杂的建筑形态设计,到日本艺术家阿琦·路迷(Aki Lumi)神秘的跨次元摄影,再到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M.C.埃舍尔(M.C.Escher)迷惑的错觉图画,都超越了作品的传统意义,而带有某种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充满未来主义与超现实感。  相似文献   

6.
正1.团队介绍沈阳工程学院-辽宁坤泰联队带来的国际十项全能赛作品爱舍Es-Block(图1)。爱舍系Es音译,Es是荷兰艺术家Esher(埃舍尔)名字的缩写,爱舍的诞生受其艺术创作思维的启发。将充满矛盾空间的绘画对比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创造一套崭新技术的微能耗高能效零排放太阳能住宅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关系。用Es赋予作品以活力的、经济的、宜居的  相似文献   

7.
<正>"槃达建筑"新近完成的北京鸿坤艺术活动中心项目,主要通过拱廊、台阶和镜子等元素来塑造空间,完成了一件"埃舍尔式"的艺术空间作品。让人们可以走进埃舍尔的魔幻空间,感受空间与视错觉互动的独特体验。鸿坤艺术活动中心项目位于北京西大望路,紧邻多个画廊和美术馆。设计团队接受业主委托,设计了一个可用于举办讲座、阅读活动、小型展览和艺术品交易的多功能空间。业主希望能拉近区域内公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进而创造公众与艺术之间的直接互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4)
中国大写意绘画作品注重可绘的意境之美,以其恢弘的气势使观者为之赞叹,可谓是东方绘画中的抽象艺术。而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同样注重营造感性的氛围,可称作西方的抽象艺术。中国大写意绘画作品注重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用随性的笔墨挥洒出自己内心的波澜壮阔。印象派绘画作品注重可见的色彩、光影,通过点与面来表现,摒弃线条的精准勾勒和平铺。该文主要从用笔、风格、情感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大写意绘画和印象派绘画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0)
后印象派画家塞尚高举艺术变革的大旗,反对一味模仿自然,努力探索绘画自身独特的语言,在绘画形式美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塞尚的作品力求达到构图的平衡和色彩的平衡,充满了和谐的结构之美,启发了后来的立体主义画派,焕发了绘画的独特要素——形、色、线的活力,绘画不再只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具有自身的语言之美,进而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因而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随着绘画艺术的快速发展,创作者对绘画艺术中的艺术风格塑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代部分绘画作品中可以发现,部分艺术家在创作中采用照搬照抄的形式,导致作品中原有的生命色彩与情感力量消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稚拙美引入绘画,从而使作品更具启发性与影响力。文章主要从原始绘画、儿童绘画的角度出发,对稚拙美在其中的体现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艺术发展的进程来看,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此而产生的新观念新想法新创意层出不穷,必然给相对较封闭的各艺术系统带来发展创新的生机。本文主要是从埃舍尔富于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并结合平面构成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来寻找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层次水平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过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紫砂陶刻艺术已然成为紫砂作品中最主要的装饰形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增加了紫砂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铭文的文辞美、铭文的书法美、图画的意象美、镌刻的金石美四个方面对紫砂陶刻艺术的审美要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6)
该文分析石涛提出的"创新之美""笔墨之美""意境之美"的艺术特色,引导人们发现石涛绘画的魅力,唤起绘画者对艺术特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是诗意的、如画的几何世界,绘画美学是绘画艺术的作品、工艺、文化在美学领域的基本特征。绘画美学其中既具有五湖六桥、山水秀遂的具象画面,也具有山石画理、植物画理、建筑画理、人物画理等工艺技术。以绘画美学进行建筑外部立面设计与形态设计,能够让建筑继承绘画美学中的形质之美和与深邃的意境之美,来创造奇妙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9)
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对绘画有了全新的审美需求。绘画本来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人们以往的审美要求多为形似,现在更关注的是绘画美不美。"像"和"美"之间是有差距的,美需要画家将物体的形、色、虚实、节奏都表现出来,并且对每一部分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也是对抽象美的研究。西方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倾向于表现抽象美,基于此,文章对西方抽象绘画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6)
综合材料绘画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西方,后传入中国并在新时期得到发展。综合材料绘画体现着新时代画家的全新艺术情感和思维表达方式,与传统绘画有显著区别且极富现代审美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不断创新,其艺术表现力也逐渐增强,画家创作出丰富多样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将新时代画家的艺术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以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表现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求该绘画形式的本质特点和表现的内在动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现代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纸雕艺术     
肖俊 《现代装饰》2010,(9):32-35
纸雕(Paper Sculpture)是以一种特殊纸质为制作材料的手工艺品。这种以纸为素材,使用道具塑形的艺术起源于中国汉代,结合了绘画和雕塑之美。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主题式的纸雕作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吴冠中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对"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创造性革新理念的不断探索上,通过锐利的艺术语言向现实主义的"内容决定形式"发起挑战,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吴冠中在作品中将西画与中国水墨画的精髓融合起来,画面简洁干练,其晚期作品以点、线造型居多,诠释自然之美。吴冠中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对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
对不同形式的几何对象,使用适当的几何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表现出的几何思维和应用能力。从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出发,运用几何画板让学生体验数学形体之美,感受数学动态之美,提升数学空间之美,强化数学思维之美四个方面来讲述如何借助几何画板,以体验为核心,提升小学生的几何素养;立足学本,引导学生从静态的眼光去认识几何,从动态的思维去辨识几何,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5)
在当今的绘画中,画家更加注重思维和创意的表达。当今的绘画多种多样,采用的题材愈加广泛,画家的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画家越来越注重创作想法,绘画作品越来越有内涵。画家运用自己的精神、技法、思维和现代语言艺术重置画面。根据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离不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画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