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以固相萃取为基础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的非溶剂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将取样、萃取、富集、浓缩、解析和进样过程集于一身,不使用有机溶剂,更为清洁环保。与固相萃取技术相比,克服了固相萃取易堵塞吸附剂孔道的缺点,且具有操作简单、回收率高等优势。因此,固相微萃取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本文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装置,着重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具有黏度大、蒸汽压低、热稳定性好、设计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离子液体可被应用于固相微萃取技术中。离子液体固相微萃取结合了液相微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从离子液体在固相微萃取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作用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固相微萃取技术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翟建 《广州化工》2012,40(7):38-40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将取样、萃取、浓缩等过程合并在一个操作步骤中完成,不需要有机萃取剂,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文章在系统地介绍SPME的发展、原理、装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样品前处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需消耗大量萃取溶剂、操作繁琐且难以实现自动化。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具有无萃取溶剂、可直接进样、操作简便快捷、灵敏的特点。本文简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几年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会云  何娟  刘德仓 《化学世界》2008,49(4):252-254
固相微萃取是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材料的新兴技术。将两项技术相联用,即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的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既具有固相微萃取高效萃取的优点,又具有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具有的强大的分子识别能力。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相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样品前处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劳动强度大,处理时间长,易发生样品损失。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有机溶剂等特点。本文简述了固相微萃取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几年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化学的瓶颈,1987年提出固相微萃取(SPME)后样品前处理领域极大进步。近年出现的多种SPME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SPME在活体和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相关模式,包括纤维固相微萃取、管内萃取和搅拌棒萃取等模式,并阐述了固相微萃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化学的瓶颈,1987年提出固相微萃取(SPME)后样品前处理领域极大进步。近年出现的多种SPME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SPME在活体和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相关模式,包括纤维固相微萃取、管内萃取和搅拌棒萃取等模式,并阐述了固相微萃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天然产物中所含有机成分种类复杂,为了实现对天然有机成分快速高效地研究利用,需要通过提取技术对天然产物进行有效地分离提纯。文中综述了一些新型微提取技术,固相微萃取、基体分散固相萃取技术、磁性固相微萃取技术、泡腾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并对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炸药释出微量气体的固相微萃取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6种不同吸附剂固定相的固相微萃取对炸药造型粉在120℃放置所释放的微量气体进行了萃取吸附选择性研究,同时采用75μmCB/PDMS固相微萃取和气密针进样对在75℃条件下放置的炸药造型粉释出微量气体组分进行了采样分析,GC/MS初步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的各种萃取头对该炸药老化过程中释放的多种微量气体和有机挥发性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萃取浓缩作用,固相微萃取可将这些微量组分富集浓缩1000倍以上,是一种有用的检测炸药释放气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固相微萃取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富集技术,简便快速、无污染、易于和其它技术联用。文中对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涂层材料、涂渍技术、萃取方式及其在分析检测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法(SPME)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夏阳  刘俊亭 《农药》2002,41(3):15-16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崭新的无溶剂萃取分离技术,SPME具有灵敏度高,无溶剂、样品用量少,而且简便、快速等优点,已成为分析方法前处理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对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韩婷婷  李崇瑛  张萍  余朝琦 《广州化工》2011,39(15):18-20,30
液相微萃取是集萃取、净化、预分离于一体,具有萃取效率高、消耗有机溶剂少等优点,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本文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方法在环境水样中痕量多环芳烃预处理中的应用,对单液滴微萃取、多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固相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江腾辉  鞠荣  徐汉虹 《农药》2004,43(10):463-466
固相萃取是一种新型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操作简便,节省有机溶剂,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药物检测、食品检验检疫等领域。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还使得提取不同类别农药的选择性增强,样品回收率提高,尤其是结合HPLC—MS、GC-MS、CE-MS等仪器的联合鉴定,可实现自动化分析,能简单、快速、灵敏地提取定量许多物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精密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酚类环境雌激素是最为常见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其对人类、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介绍了酚类环境雌激素的种类和毒性,详细讨论了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溶剂萃取、索氏提取、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膜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分子印迹聚合物萃取、超声辅助萃取、离子液体萃取、浊点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并对酚类环境雌激素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8,(12):71-72
化工行业容易产生工业废水,化工厂产生的气体不合理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化工行业环境检测尤其重要。论述了萃取法在化工行业环境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固相萃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液相微萃取法检测技术,分析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探讨了萃取法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1980-2015年期间钒矿、含钒磷铁、废钒催化剂、钢渣和石煤等常见提钒原料之提钒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目前较具代表性的提钒工艺技术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总结,将这些提钒工艺技术归结为冶金工艺、焙烧工艺、湿法提钒、其他新型工艺四大类进行分类阐述;对各类提钒工艺技术进行了举例说明,对其基本过程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客观的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提钒工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钒资源提钒的工艺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废弃物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其次伴生矿或元素利用较低,钒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指出了提钒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强调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乞待开发新的环境污染较少、钒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高的提钒工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空纤维的微萃取技术集采样、萃取、富集于一体,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两种基于中空纤维的微萃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Dioxins are among aromatic compounds that at present arouse the most part of discussions as environment pollutants. In the present works from the French norm AFNOR, there is no simple way of sampling and analysis for gas emissions.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proves to be an adapted technology for dioxin sampling in gaseous phase due to its rapidity, relia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material. In this study, a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with a 100 w m polydimethylsiloxane fiber interfaced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y has been optimized for a monochlorinated dibenzo- p -dioxin: exposure of the fiber into the gaseous sample during 1 hr at 125°C.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fiber/matrix of the 1-monochlorinated dibenzo- p -dioxin has also been calculated versus temperature (K = 5.85 at 12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