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起伏地表(黄土塬、沙漠和山地)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不但要避开地表障碍,还要避开峰顶和陡坡(即:避高、避陡)。论述了适用于地震勘探采集设计的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属性分析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起伏地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设计中的数字地形应用原理,实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设计的避高、避陡自动优化设计,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9,(12):118-122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煤田小断层和隐蔽性地质体探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煤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地的地质保障。为了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从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淮北矿区的勘探实践为基础,详细论证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面元大小、偏移距,接收线距、炮检距等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基本原则,从而建立了针对勘探目标体的观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了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面元属性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为煤田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复杂地质条件下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及采区内断层、褶曲、陷落柱的基本特征,以山西晋煤集团晋圣亿欣煤业为试验点,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试验区内地质构造进行探测,设计了可靠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合理的观测系统。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层的起伏形态与地质构造。本次三维地震勘探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地质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菁  董君鹏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11):125-126,131
在地震勘探原理一书中介绍了二维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计算公式以及综合平面图示法,但对三维观测系统中覆盖次数的计算没有系统的介绍。以中间放炮10线8炮束状观测系统为例,结合MESA和CAD软件对三维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资源不断开采利用,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正逐渐转向特殊油气藏,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目前的勘探形式下,通过设计较好的三维观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地震资料品质,最终提高勘探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对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参数设计以及工作步骤的探讨,为从事地震资料采集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杨国敏  刘伟  卢君实 《煤炭技术》2005,24(10):89-91
绿山MESA软件是三维高分辩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软件,其依据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参数以及地理条件,可以生成符合要求的观测系数。考虑各种参数的相互制约及相互影响因素,根据蒲河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的要求,利用绿山MESA软件,求证了各种参数的设计流程及控制方法,布设了观测系统,达到了勘探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秋华  宋国阳 《煤炭技术》2003,22(6):113-113
介绍了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荣华二斜井三维地震勘探方法 ,山地三维勘探难度大 ,采集成本较高 ,但通过合理设计观测系统 ,提高激发质量以及改善检波器的接收条件等措施 ,成功地进行了野外三维数据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三维地震勘探为基础的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煤矿采区的开发决策、巷道布置与开拓提供了可靠依据,解决断层、褶曲、火成岩分布、采空区等问题。针对淮北某煤矿特殊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探讨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以便更好地解决诸多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未睍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2):50-52
现今,随着勘探对象的复杂,传统的基于共中心点和共反射点重合的观测系统设计已不适用[1]。照明度模拟是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所采用的一种正演方法。它是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所采用的一种新的分析评价方法。把三维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和射线理论结合起来,实现正演模拟的照明度模拟,用于指导和优化观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在地层倾角较大的山地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一直面临着野外数据采集方面的技术难点,这些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这一勘探手段在这类地区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方面的能力.而作为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观测系统的设计也就成为了最大的难点之一.结合山西某典型的大倾角山地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针对这一难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一勘探实例在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及相应效果的分析,总结得出了在此类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时针对这些采集难点所采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面积勘探方法,观测系统形式很多,常用的线束型三维观测系统,由于其排列片狭长,存在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弊端。宽方位观测系统采集技术较之常规束状采集技术在各个方位角上的炮检距和覆盖次数分布均匀、合理。将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于上海庙矿区,得到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与地震勘探成果精度相关,煤炭全数字三维地震资料成像质量与空间采样密度、观测系统相关。详细分析了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三维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属性解译技术。研究表明: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处理时间剖面上的煤层波频带宽度达到160 Hz以上,煤层波的主频为110 Hz,可有效识别落差5 m的断层及巷道。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三维地震施工中往往遇到村庄、工厂、山区陡坎等多种多样的障碍物,给野外资料采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文章研究设计了合理的树枝型三维地震野外特殊观测系统,论述了特殊观测系统的原理和布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枝型特殊观测系统布置设计,并在永城李大庄三维地震勘探和济宁彭庄三维地震勘探中进行了野外现场障碍物树枝型特殊观测系统设计,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观测系统是地震勘探的核心,观测系统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地震勘探的效果及地震施工的性价比,通过对几种常规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分析来比较一下他们在地震施工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饶河清  李萍军  黄河  马丽 《金属矿山》2014,43(12):143-146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方位角、偏移距及满覆盖次数分布等特点,以地质构造发育、各向异性显著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萌城矿区某勘查区为例,对宽、窄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勘探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窄方位角观测系统,宽方位角观测系统1次覆盖向满覆盖过渡快,野外数据采集时对地表障碍物变形观测易于实现;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大大提高了横向上的观测能力,有效扩展了观测方位角,使获得的地震数据更趋于全息三维,方位角分布更均匀;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重进行子波保真、远道动校正及速度分析,便于获得分辨率较高、构造成像清晰的地震数据;相对于窄方位角地震勘探,宽方位角地震勘探观测通常覆盖次数更高,但勘探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6.
彭红卫 《煤》2008,17(4):57-59
通过对某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阐明在煤田地震勘探中,根据工作区的地形条件、地质特征和地质任务,设计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文章用勘探成果阐述了三维地震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震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勘探精度的最重要因素。大屯矿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传统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在观测系统设计、采集参数选取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近年来的三维勘探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合在大屯矿区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通过综合研究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方法体系,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断层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目前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的主要物探方法是二维地震勘探。二维地震勘探由于使用大偏移距、单边激发观测系统,对浅部地层的探测不利。三维地震勘探由于数据量大、偏移归位准确、横向分辨率高、探测深度范围大,有利于对复杂构造和小构造的研究。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三维地震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即观测系统选取、资料采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震勘探的广泛应用,三维地震技术的普及和勘探装备与采集技术的进步,在城镇及工矿区、村庄密集区等复杂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已成为可能。经过近10年的攻关与实践,对城镇及工矿区、村庄密集区的地震勘探主要是在观测系统设计上下功夫,也就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一步优化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该文以七五生建煤矿的地震攻关试验资料为基础,在村庄群下复杂观测系统设计的优化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由于地形和地表地质条件复杂,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成为关键。文章结合阳泉某矿三维地震勘探实例,通过野外的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条件,进行观测系统优化等多项技术措施,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