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由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和金属反射镜面形成的微腔结构。利用8-羟基喹啉铝(A1q3)作为电子传输层兼作发光层,TPD作为空穴传导层,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MOLED)。发现MOLED的光谱工比OLED的窄得多,而光密度则得到了增强,对腔长进行调节,MOLED光谱峰出现移动。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蓝光波段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芬  李雪  刘式墉 《中国激光》2008,35(12):2005-2010
针对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TEOLEDs)中的微腔效应会增加蓝光波段TEOLEDs的制作难度这一问题,提出利用高透明金属阴极并结合在阴极表面生长增透膜的方法来减小二极管阴极的反光性,从而抑制二极管中的微腔效应(这里主要是指多光束干涉);同时利用宽角干涉对器件结构进行设计来改善二极管的蓝光强度,制备了基于有机蓝光材料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的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优化了增透膜的厚度,研究了增透膜对于二极管电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性能(亮度、效率、色纯度等)可以与底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的蓝光波段TEOLEDs.  相似文献   

3.
分别介绍了小分子和聚合物平面微腔发光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以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对微腔的研究不但可以深化人们对空间限域条件下光子与分了相互作用的认识,还可以推动有机EL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微腔效应,通过调节不同发光层的厚度制作了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器件结构为Si/Ag/Ag2O/m-MTDATA/NPB/DPVBi/DCJTB:Alq3/Alq3/LiF/Al/Ag,其中DPVBi,DCJTB与Alq3的掺杂层分别作为蓝光和红光发光层,在选定490 nm的谐振波长时,通过调节DPVBi和掺杂层的厚度来实现对器件发光色度的调节.当DPVBi厚度为1 nm,电压为9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3,0.34),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此项工作为利用微腔效应制作高效率高亮度顶发射白光器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蓝光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典型蓝色磷光材料Firpic作为磷光金属微腔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发光层, 以高反射的Al膜作为阴极顶电极和半透明的Al膜作为阳极底电极,其结构为 Glass/Al(15nm)/MoO3(30nm)/NPB(40nm)/mCP:Firpic(30nm,x%)/BCP(10nm)/Alq(20nm)/LiF (1nm)/Al(100nm),x%为Firpic的掺杂 质量分数,分别为4%、6%、10%、12%和14%。实验 制备了不同的OLED,比较了测量角度和不同掺杂浓度对OLED发光特性的影响。结 果显示,对发光面积为0.8cm2的器件,测量角度的不同导致蓝光 辐射波长蓝移,色坐标发 生变化,器件的510nm和472nm两个峰值变化 不相同,随着角度的增大, 较大的峰值不断衰减,而较小的峰值不断增强;并且,当掺杂浓度为12%时,OLED得 到最好的发光性能,12V电压驱动下有最大亮度18870cd/m2,说明此时的主客体间能量转移最充分。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PPV为发光层、Ag和DBR为上下反射镜、结构为Glass/DBR/ITO/PPV/Ag的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特征矩阵法,系统地研究了DBR和银镜的性质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金属厚度较小时,随着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反射峰值不断增加并且蓝移,但是当厚度达到100 nm后,再增加厚度反射谱基本上没变化;2)随着DBR周期数的增加,器件的反射谱峰值不断增大,峰值半宽度不断变窄。3)器件的EL谱的峰值随着金属反射率的增加不断增大,而随着DBR反射率的增加是先增加后减小的。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DBR的最优化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大学的中村修二教授——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由于其在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由芬兰科技组织颁发的科技大奖——2006千禧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王振  陈家雯  卢永生  肖飞  梁真山  彭悦  张楠 《半导体光电》2020,41(6):794-797, 849
研制了一种结构为Ag/Glass/ITO/TAPC/mCP/mCP∶Firpic/TPBi/LiF/Al/Ag/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ITO玻璃衬底背面生长一层Ag反射膜,使器件发出的蓝光被反射膜反射到顶电极出射。利用顶电极表面的Alq3光耦合层有效地提升了金属复合阴极的透射率,降低了器件的微腔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光耦合层厚度为30nm时,获得了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8.91cd/A和5758cd/m2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EOLED);同时,在10V电压下,其色坐标为(0.157,0.320),当亮度从1cd/m2变化到5000cd/m2时,其色坐标仅漂移(0.002,0.010),表现出良好的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光子晶体微腔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子晶体微腔因其具有增强自发辐射、定向输出和单模工作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光子晶体微腔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设计、特性、制作及其典型器件。  相似文献   

10.
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微腔器件,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作为发光材料,通过简单改变两种材料的重量比,实现了微调腔长的目的,认为通过合理地调节两种材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微腔发光颜色的调节。两种配比的微腔器件均发出半宽很窄的双模发射(8和12 nm),而且调节两种材料的比例后所得光谱的谐振模式和强度均得到改变,但半宽却不变。另外,对比了传统异质结结构微腔和新型微腔的电流电压特性,发现通过将空穴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混合后,器件的开启电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从7V降到4V)。  相似文献   

11.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是实现全色显示的重要原型器件之一,而且作为一种超薄光源还可用作液晶的背光源以及一些特殊场合的照明.本文从发光区域、器件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回顾了有机白光发光研究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无源OLEDs器件的设计和制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无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s)的众多问题,诸如交叉串扰、等效电路和电压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计算无源OLEDs功耗的数学模型。与单屏驱动的OLEDs比较,采用双屏驱动可显著减小器件的功耗,主要原因是工作占空比提高了2倍。制作了2个绿色小分子OLEDs,二者的尺寸(64mm)和分辨率(128×64pixels)相同,但一个为单屏驱动,一个为双屏驱动。实验结果表明,当二者工作亮度均为100cd/m2时,采用双屏驱动的OLEDs的功耗比单屏驱动的降低了25%。  相似文献   

13.
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层厚度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彭应全  张磊  张旭 《半导体学报》2003,24(5):454-460
在陷阱电荷限制电流传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数值模型,研究了结构为“阳极/空穴输运层( HTL) /发光层( EML) /阴极”的器件中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随有机层的特征陷阱能量、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对于给定的HTL 和EML 的特征陷阱能量、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存在一个最优的HTL 和EML 之间的厚度比率,在此最优厚度比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达到最大.通过有机层厚度的优化,器件的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可提高多达两个数量级.另外,还研究了最优厚度比随有机层特征陷阱能量、总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在陷阱电荷限制电流传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数值模型,研究了结构为"阳极/空穴输运层(HTL)/发光层(EML)/阴极"的器件中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随有机层的特征陷阱能量、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的依赖关系. 研究发现,对于给定的HTL和EML的特征陷阱能量、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存在一个最优的HTL和EML之间的厚度比率,在此最优厚度比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达到最大.通过有机层厚度的优化,器件的电流密度和量子效率可提高多达两个数量级.另外,还研究了最优厚度比随有机层特征陷阱能量、总陷阱密度和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微细加工技术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为了实现高分辨率及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多种传统的及新兴的微细加工技术已被应用到该技术中,而且针对该技术还发展了阴极隔离柱等新技术。总结了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几种典型微细加工技术,并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发光器件的一种失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制备了结构为铟锡氧化物(ITO)/NPB/插入层/Alq/LiF/Al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测量了器件发光随电压变化的光谱和电压-电流-亮度特性,观察到这种结构器件在电压升高的过程中总是在某电压附近有一个光谱、亮度和效率等性能突变的不可逆过程,这是由于在发光区域附近的纳米薄层材料将导致电荷在该区域的局部聚集,并引起该薄层材料局部破坏。这一失效的机制表明,尽管在器件制备过程中可能需要在器件中使用几纳米厚的有机层,但是应当考虑尽量避免,以使器件内载流子分布合理,避免此类失效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源共蒸发技术制作了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下,Alq3∶Rubrene∶DCJTB双主体掺杂系统的红色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HIL/NPB/Alq3∶Rubrene∶DCJTB/Alq3/LiF/Al,其中发光层Alq3∶Rubren∶DCJTB是三掺杂发光结构体系。综合研究分析了Alq3与Rubrene的掺杂比例和发光效率、色纯度之间的关系,当Rubrene的掺杂比例达到60%时,器件达到最佳效果;电压9V时,该器件发光亮度达到3580cd/m2,发光效率达到4.58cd/A,功率效率也达到1.60lm/W,相应的色坐标为(0.65,0.35)。  相似文献   

18.
最近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WOLED)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WOLED本身无可比拟的优点,用于全色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照明光源以及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根据白光器件的不同结构,综述了WOLED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中的优缺点,总结了WOLED最新应用成果,并提出了发展高效、稳定的白光器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底电极结构,使用铝钼双层薄膜作为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底电极。同时分别从底电极结构、顶电极结构、空穴注入以及出射光谱等方面对器件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最终得到的器件电流效率达到6Cd/A以上,比优化前的器件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加强了对TEOLED器件的性能影响因素的理解。同时也比Mo作为底电极时的器件性能实现了提高,展示了此电极结构在顶发射OLED中的应用潜力,为下一步在硅基OLED显示器件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NPBX掺杂3%的DSA-ph作为发光层,BCP或TAZ作为空穴阻挡层,Alq3或Bphen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一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整不同的空穴阻挡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组合,得到了一组高效的蓝光OLED。测试结果表明,当空穴阻挡层为TAZ,电子传输层为Bphen时,器件的性能最优。当驱动电压为5V时,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为4.59cd/A。在12V时亮度最大,为6 087cd/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