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瑜  钟占华  朱健  凌志毅 《现代医院》2013,13(3):106-108
目的了解辖区内医用x射线机房的防护状况,为今后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09~2011年期间,抽查在区内部分医用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落实情况,并对机房周围环境的外照射剂量率进行现场监测。结果2009—2011年共抽检的54家放射诊疗机构的157个医用x射线机房,现场监测4261点,合格率为100%。被抽检机构的医用x射线机房防护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结论使各放射诊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对放射防护工作重视提高,各机构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强化放射防护意识,有效地防范放射性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某区放射诊疗机构受检者放射防护情况的专项调查,以期发现目前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的现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方法,了解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概况和放射工作场所中受检者的防护情况,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74份调查表和现场检查的结果,68家医疗机构制定了受检者防护制度,占91.9%。受检者防护中使用防护设备的医疗机构有11家,配备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医疗机构71家,共占95.9%。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中的受检者防护职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辖区内17家放射诊疗单位职业病危害评价前后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发现机房防护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今后新建机房防护设计提出合理建议,规范放射诊疗单位的防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调查放射防护评价前后放射诊疗单位机房防护设计、安全设施、人员的情况、安全管理措施等。结果 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评价前的放射防护工作远远不如评价后完善。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落实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改善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工作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结果 连云港市放射诊疗机构共有放射工作人员数827人,男性占69.6%,女性占30.4%;荧光屏透视机使用率6.9%;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备率80.3%;放射工作人员在岗培训率89.4%,个人剂量监测率90.4%,职业健康体检率61.1%。结论 加强对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力度,提高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管理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保医用辐射安全,了解放射诊疗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更新现状,全面掌握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情况。方法 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听取汇报、现场检查、信息上报等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医疗服务机构放射诊疗现状与数据。结果 国家实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但在医疗服务机构开展放射诊疗活动中,仍存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设备性能检测不及时等问题。结论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聊城市某医院放射诊疗设备应用状况与安全防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放射诊疗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职业危害状况和医疗单位对放射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以便于加强放射卫生的综合监督管理。方法对聊城市某医院使用中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状态监督及辐射水平监测、同时检查工作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及相关资料,统计后作出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放射诊疗设备配备较齐全,各种诊疗设备状态监测的各项指标基本能够符合标准的要求,多数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较好,除64MV加速器的房顶外,其余辐射水平均为天然本底;但是对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率、健康体检率、个人剂量检测率与监测频率均不能达到100%,造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准确,档案不健全。结论该医院对于放射性职业危害的整体管理尚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进一步改进与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基层放射诊疗受检者防护现状,为监管提供依据,引导受检者正确认知放射诊疗自身防护,促进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方法 采用填报调查表、现场核实的方法,对40家放射诊疗单位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以及防护设施、管理措施进行调查,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6个受检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乳山市放射诊疗单位按照GBZ 130-2020要求配备了受检者防护用品,抽样调查发现一级医院受检者防护品实际使用率为37.5%,二级医院为53.3%,三级医院为62.5%,其中受检者主动要求的仅有10.3%。结论 乳山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设施及用品配备基本齐全,但受检者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情况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宣传及监管,以保护受检者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本辖区医疗机构X线机房放射防护状况,预防和控制放射性危害。方法以现场检测和现场检查的方式,选择有代表性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抽检,并对放射防护设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结果抽检67家医疗机构,监测样品点数共2 350点,总合格率为99.66%,有3家医疗机构3个放射机房8点监测点超标,机房防护门成为射线泄漏最易发生环节。结论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放射诊疗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依法防护意识和自律管理能力,定期开展防护设施维护,加强监督执法,提高放射防护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枝江市放射诊疗单位安全防护实际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方法,现场调查该市放射诊疗单位综合防护管理与安全防护制度落实情况,放射诊疗场所、设备、设施安全防护及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等情况,现场对放射诊疗场所实施防护监测.结果 90.48%的放射诊疗单位制定了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仅有47.62%的单位有执行制度记录,机房防护合格率78.12%,防护用品配备合格率66.67%,仅40%个人防护用品能正确配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健康监护率均达到100%,机房防护监测合格率90.62%.结论 放射诊疗单位安全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放射诊疗单位负责人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区放射诊疗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证》持有、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计佩戴及监测情况,掌握依法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概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监管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依据国家放射防护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调查表,对已掌握的放射诊疗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最后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区放射诊疗单位157家,共有1051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率96.67%、监测率85.15%,按规定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62.13%。结论 大部分放射诊疗单位健康监护工作较好,通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吴海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3):261-263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邵阳市1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解决的办法与对策。方法将预评价项目及建设单位进行分类,对建设单位申评时点、建设单位预评价相关资料提供的情况及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申评项目的及时申评率为68.75%;乡镇卫生机构为项目申评工作的空白点;建设单位提供的申评资料不够完整和全面;项目的放射防护设计方案不够完整和规范;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结论要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预评价工作的宣传、检查和执法力度,增强建设单位的法制观念和放射防护意识;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防护施工单位和评价机构各方职责,强化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计的重要性;应重视放射防护设施设置、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建立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占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01-1702
目的了解某选冶厂对密封源装置的辐射水平的防护效果。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相关标准,检测在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及周边环境处辐射水平并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处辐射水平为0.22~7.71μSv/h;密封源在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为0.27~0.56μSv/h。结论该选冶厂密封源装置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江苏省省管单位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0年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值为研究对象,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当量Hp(10)。结果 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其中95.0%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243 mSv。结论江苏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其中,医疗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马贵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8):942-944
目的强化邢台市放射治疗防护监督,保证放射治疗质量与安全。方法制定《邢台市2010年放射治疗防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将专项整治分为动员部署及自查自改、监督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结果该市放疗单位放射诊疗许可率为13.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率为71.43%,个人剂量检测率为51.43%,物理师配备率为20.00%,设备状态检测率为35.29%,放疗仪配备率为46.67%,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配备率为26.26%,模拟定位仪配备率为86.67%,标准水模配备率为46.67%,个人报警仪配备率为80.00%,固定式报警仪配备率为20.00%。以上结果市级明显好于县级。结论该市放疗单位存在放射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应强化放射治疗防护监督。采取对策限期整改。  相似文献   

15.
周口市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  朱冬梅  方新立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09-2311
目的了解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周口市2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95名正常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中异常体检结果人员比例达41.22%;患病情况、眼状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患各种疾病的概率高于对照组,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挺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46-1347
目的了解某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效果并提出对策。方法按照《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外照射监测》(GB 5294-2001)对某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 2003—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共2 314人次,集体年剂量当量之和为1 710.99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4 mSv/a,年剂量当量<5mSv的2 278人次,占98.44%;人均年剂量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X射线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并随医院级别的升高而降低,密封源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低。结论应加强该市X射线特别是镇级医院X射线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7.
包天宇  钱斌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095-2096,2099
目的对无锡市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的相关工作人员所受放射电离辐射的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为今后制定最优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的要求,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无锡市389例放射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年放射线受照剂量。结果 5年来,无锡市放射相关工作人员年放射线受照剂量均20 mSv,但年放射线受照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级别医院间放射科工作人员年放射线受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间放射相关工作人员异常症状及体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还须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的医务人员的剂量监测与健康监护工作,并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较低级别医院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8.
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结合监督工作实践和现场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放射防护法规与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尽快制订军队职业健康管理法规、推行军队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论证、建立有效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培训与健康检查制度、规范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加强放射卫生监督执法是解决当前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王利晨  曹晓晨  李医博  谢昭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17-3019
目的对某公司新建电子加速器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辐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保障职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和监测结果与国家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使用美国产451P便携式剂量仪和沈阳产3510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结果该公司电子加速器机房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全部为仪表最低检测限。放射作业人员全部进行职业病岗前健康检查未发现禁忌证,可以继续从事放射作业,年个人剂量限值均小于5mSv。结论该公司电子加速器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经检测及现场调查加速器机房防护符合多重性纵深防御原则。但需在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及放射防护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从确保安全角度考虑,需佩戴便携式防护仪表或个人剂量检测组件以防误照事故出现。安全连动装置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赵杨  吴富荣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19-3021
目的对某医院新建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进行评价。结果该院新建建设项目的屏蔽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院新建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时,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