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肝切除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伯作用和方法。方法:以右肝部分切除术治疗48例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根据手术的目的,分为两组:(1)根治性肝切除组33例;(2)显露性肝切除组15例,结果: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因肝断面持续不愈合须再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患者随访4-15年,根据治性切除组和显露性切除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66.7%(P<0.05);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分别为12.1%和605(P<0.01)。7例胆道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5例取尽,2例再次手术,结论:根治性右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最佳方法,若根治性手术无法进行,可选择显微性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前1wk及术后分期腹腔动脉插管化疗,根治性手术在关腹前腹腔以大量温热蒸馏水灌洗后放置5-FU和DDP。对照组手术后口服喃氟啶片。结果: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治疗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5、7a生存分率分别为52.5%、43.6%和35.5%、25.8%(P<0.01);腹腔转移复发率分别为10.4%和31.2%;肝转移复发率分别为4.5%和11.9%(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在围手术期即采用综合治疗,对防止术后腹膜复发及肝脏转移,提高5a生存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手术30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各种胸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将302例VATS按年龄分成三组作回顾分析。老年组93例,中青年组182例,儿童组27例。手术包括肺大泡切除、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胸水处理、血胸、脓胸清除及胸膜剥脱,纵隔肿瘤摘除,肺癌分期和其他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68.5(12-280)min。28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占9.27%,其中老年组18例(19.35%),中青年组9例(4.95%),少儿组仅1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3.7%)。结论:VAST手术能完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并已成为现代胸外科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究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提高手术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肺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患者接受全面的围术期护理。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几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干预组患者死亡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手术,吸烟指数高,年龄超过70岁,基础性疾病,FEV1<60%是导致围术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结论针对肺癌围术期并发症的高危影响因素,加强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几率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癌二级预防的价值。方法: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将18816名肝癌高危对象随机分为筛查组与对照组。筛查组每6个月作一次AFP与实时超声检查,5年中共检出86例肝癌,对照组不作主动检查,5年中共发生51例肝癌。结果:筛查组检出之肝癌中Ⅰ期肝癌占60.5%,能作手术切除者占46.5%,5年生存率达52.7%,对照组则分别为0、7.8%与0,差异十分显著(P<0.01)。筛查检出之病例作手术切除者术后1~5年生存率为89.7%、89.7%、84.9%、84.9%及84.9%,而非手术治疗者治疗后分别为39.8%、30.2%、19.2%、19.2%及19,2%。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差异显著,后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筛查检出之病例应尽可能争取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肝癌二级预防之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海燕  王武军 《新医学》2009,40(5):295-297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TDH)或膈肌损伤痛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1例TDH或膈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死亡者(死亡组)与存活者(存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12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例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18%,死于早期(入院24h内)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术后严重并发症5例,其中严重感染并ARDS2例、严重感染1例、ARDS1例、MODS1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的年龄、损伤严重度记分分值、围手术期输血量、入院时有休克表现、术后并发症、入院时收缩压、脾脏损伤等级共7个因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围手术期输血量等于或大于1400mL、脾脏损伤等于或大于Ⅲ级等2个危险因素是TDH或膈肌损伤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比数比分别为41、74,P〈0.05—0.01)。结论:TDH或膈肌损伤患者术前有严重合并伤尤其是脾脏严重损伤,围手术期大量出血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老年胆石症40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天民 《临床医学》2002,22(6):15-16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对405例老年胆石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胆道手术主要危险因素为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和并存病的加重。急诊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率42.4%,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10.5%(P<0.01);有并存病组术后并发症率38.0%,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13.1%(P<0.01)。恶性肿瘤并发率3.0%,术前漏诊率达75%。结论:老年胆石症除有严重并存病外,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重视术前全面检查,选择适当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的发生率,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普通胸外科手术患者各155例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如下干预方法:恒定室温、冲洗体腔盐水加温、铺垫38℃水循环变温毯、手术裸露部位用不同形状棉毯保护、热空气暖风装置保护体温,并制定手术患者浅低温预防的护理常规、流程、制度。评价指标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浅低温发生率。结果两组浅低温发生率分别为57.41%、18.06%;切口感染率分别为8.38%、0.64%;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67%、5.8%。3项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外科围术期患者的体温保护应成为手术室的护理常规,体温保护是提高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成为胸外科手术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有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2000年55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母婴预后。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0.43%,发病原因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外伤多见。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分别占52.7%、54.5%、40.0%、45.5%、23.6%和16.4%;无孕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影响更大,前者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0.01);胎盘早剥的孕龄越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越高(P<0.01)。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孕产妇剖宫产率高,贫血、产后出血、DIC发生率高;重型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母体并发症明显高于轻型;随着孕周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性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2年间我院收治的84例结肠癌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84例病人.右半结肠癌36例中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25例,Ⅱ期切除8例,姑息性手术3例;48例左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23例(Ⅰ期或Ⅱ期吻合分别11、12例).Ⅱ期切除21例,姑息性手术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4%(23例31例次),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18/31),吻合口瘘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9%。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8.4%。肿瘤Ⅰ期、Ⅱ期切除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6.9%(P〈0.01)。肿瘤一期切除后行一期、二期吻合手术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伴结肠梗阻的结肠癌,手术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创造条件,要力争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解除梗阻,但切除后行Ⅰ期或Ⅱ期吻合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食道闭锁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早产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1);住院时间干预组为(37.0±7.2)d,对照组为(55.2±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1);两组体重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1,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χ^2=4.36,P〈0.05)。结论对伴食道闭锁早产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保证手术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乌司他丁(UTI)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125例胸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74例),实验组于术中和术后应用国产乌司他丁(天普洛安)4~6d,而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以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结果比较术后并发症:实验组4例(9.80%),而对照组15例(18.9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1例。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开胸手术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抗手术侵袭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肺癌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肺癌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进一步降低肺癌手术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243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时间-常数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术前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P〈0.01),临床病理分期、癌残留情况(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临床病理分期、癌肿残留。结论 术后并发症、严重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高龄是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患侧全肺切除、病理分期晚期及癌肿残留也是肺癌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肺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李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105-110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切除围手术期的特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本组67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肺叶切除59例,楔形切除6例,全肺切除2例。结果:64例好转,死亡3例。术后病死率为5.3%。结论:只要围手术期认真处理并存疾病,尤其注意防治最易造成老年人死亡的肺部并发症,老年人是可以耐受肺切除术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Binders并发症评分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112例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器官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Binders并发症评分和病死率关系,探讨SAP护理工作应对措施。结果:SAP 112例,治愈92例(82.1%);死亡20例,病死率为17.9%。SAP器官或代谢并发症综合评分≥7分组和<7分组,两组病死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症为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分别占病死率的14.3%、7.8%、6.3%和5.3%。结论:SAP患者死亡原因不是SAP,而是其并发症,Binders并发症评分与病死率有密切关系。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护理重点是针对SAP原发病,防治致死性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术(Ⅰ组),其中112例同时行脾切断流术(Ⅱ组)。2001年11月-2007年2月,62例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Ⅲ组)其中37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Ⅳ组)。结果:Ⅰ,Ⅱ组间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3.45%(P〉0.05)。Ⅰ,Ⅲ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获得明显改善。Ⅰ组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8.5%,82.0%,高于Ⅱ组的91.7%,81.8%,74.6%(P〈0.05),而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3.6%,53.5%,两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1年的累积生存率亦明显高于Ⅳ组,87.7%VS62.0%(P〈0.05),而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vs44.7%(P〉0.05)。Ⅰ、Ⅲ组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比率分别显著低于Ⅱ、Ⅳ组,5.4%VS35.5%(P〈0.01),6.7%vs46.2%(P〈0.05)。结论:肝叶切除同时行脾切断流并不增加手术病死率。联合脾切断流或脾切胃冠状静脉结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助于提高近期生存率,但无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肺功能差的肺癌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 1995年1月-2003年12月,对46例用常规肺功能测定为低肺功值(MVV%≤45%,FVE1%≤45%)的病人加用闭气试验,爬二楼后血氧饱和度测定对心肺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在给予呼吸综合训练后,分成手术治疗(22例)与对症治疗(24例)两组进行治疗。手术组中:全肺切除1例,两叶切除1例,一叶切除(包括袖式切除和隆突重建)13例,楔形切除7例。结果 手术组围术期死亡1例。对症组住院死亡4例,并发症中手术组和对症组分别为:咳痰困难15例和18例,呼吸困难11例和15例,气管切开9例和6例,心律紊乱11例和10例,血糖高12例和6例。1年成活77.3%和66.7%,2年成活54.5%和33.3%。结论 结合实际做好术前心肺功能综合评价和呼吸训练,灵活选择手术术式,缩短麻醉、手术时间,加强围术期管理,对低肺功值的肺癌病人采用手术治疗是可行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性脐带脱垂与围生几死亡的关系、易发因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显性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官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者占52.17%(12/23),显著低于阴道分娩84.38%(27/32)(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存活率91.30%(21/23),高于阴道分娩组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iagnosis delivery interval,DDl)〉30min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者占82.76%,显著高于DDI≤30min患者58.33%(P〈0.05),且前者新生儿病死率为44.83%,显著高于后者4.17%(P〈0.01)。结论显性脐带脱垂与围生儿病死率有密切的关系,围生儿生存和窒息情况与分娩方式、诊断至分娩时间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结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6例,年龄70~82岁,平均74.4岁。随访满5年,生存数据统计到2013年4月,随访率91.4%。结果术后临床病理TNM分期Ⅰ期17例(14.7%):ⅠA期5例,ⅠB期12例。Ⅱ期为42例(36.2%):ⅡA期11例,ⅡB期31例。Ⅲ期57例(49.1%):ⅢA期50例,ⅢB期7例。全肺切除9例(7.8%),肺叶切除97例(83.6%),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10例(8.4%)。5年生存率Ⅰ期65.3%,Ⅱ期42.6%,Ⅲ期18.7%( P<0.05)。Ⅰ、Ⅱ、Ⅲ期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1.7±3.5)个月、(44.8±3.7)个月、(28.9±2.6)个月(F=8.741,P=0.005),总生存期分别为(66.3±2.7)个月、(54.6±1.8)个月、(32.7±2.4)个月(F=4.941,P=0.036)。患者共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47例(40.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7%。术前是否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心肺血管疾病一般不是手术禁忌。重视术前心肺脑功能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2组进行治疗。(1)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ITIE组,17例);(2)经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HAI)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5例)。结果: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率,二组分别为5.8%、20%(P<0.01);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ITIE组为58.5%、35.3%、11.7%,联合治疗组为80%、53.3%、26.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AI+ITIE联合疗法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效果优地单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