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对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光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8例,先行X线检查,再行MSCT扫描,观察2种检查方式的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及MSCT下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MSCT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漏诊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检查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1.38%(53/58)、93.10%(54/58)、13.79%(8/5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63.79%(37/58)、68.97%(40/58)、0.0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1,χ^2=10.994,χ^2=6.579;P<0.001,P<0.001,P=0.010);MSCT下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病灶平均直径为(1.96±0.57)cm,可见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征等多种征象。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准确判断TNM分期,并可显示病灶征象及其周边形态特征,有助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及X线组各44例.X线组采用X线平片诊断,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及其应用价值.结果:X线组血管集束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X线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检查方式分为X线组和CT组,观察两组诊断结果、影像学特点和骨折分型。结果 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P0.05);X线检查椎体后凸成角的准确率和高度减少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CT检查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椎弓根间距加大、附件骨折的准确率高于X线(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以X线检查为基本方法,联合CT扫描,能够准确反映损伤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57-3558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腹部X线及CT检查,判断肠梗阻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X线及CT的检出率分别为80.0%(32/40)和92.5%,CT组的检出率较X线组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肠梗阻部位、原因及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5%、35.0%和30.0%。螺旋CT对肠梗阻部位、原因及较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5%、77.5%和70.0%。CT组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线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临床肠梗阻患者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份我院收治的周围性肺癌患者152例,分别进行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法对周围型肺癌临床典型征象及TNM分期诊断的检出率,并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空泡征、分叶征、胸腔积液、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典型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1)。X线平片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6.58%,多层螺旋CT为92.11%,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可更好的对周围型肺癌的典型征象及临床TNM分期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更加接近病理检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1-4092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详细检查结果分组:CT诊断结果为研究组,胸部X线诊断结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就诊断准确率而言,研究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种诊断方式均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但CT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联合应用CT、X线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本院手术结果证实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次进行X线扫描检查、CT检查,观察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的影像学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P<0.05),但与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线扫描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腰椎骨折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68例患者选入研究中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入院,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上述患者分为X线组与CT组,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检出情况、腰椎骨折范围、分型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T组患者的骨折检出准确率为100.00%,明显较X线组高,P0.05;CT组患者的单节椎骨骨折、双节椎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61.71%、32.35%,均明显高于X线组,P0.05;CT组患者的三节椎骨骨折检出率与X线组比较,P0.05;CT组粉碎性骨折检出率(47.06%)、压缩性骨折检出率(38.24%)均高于X线组,两组患者的骨折脱位检出率分别为11.76%、17.65%,两组比较P0.05。结论:将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可以将患者腰椎骨折的具体情况清晰直观的反映,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和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经CT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64例经X线胸片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CT组和X线组。两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与X线组患者相比,CT组患者的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等影像学表现明显更多,敏感性、特异度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X线胸片诊断相比,CT诊断方法鉴别肺癌、肺部良性肿瘤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随后,再进行CT检查,对影像学检查为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痰培养方法进行确诊。统计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肺部感染早期检出率和阳性率。结果: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0%,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的阳性率为66.67%,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并经过痰培养确诊的32例患者的CT影像显示感染类型有混合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类型,其图像特征主要呈现肺部实变影、结节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等。结论: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中X线检查与CT检查均有一定的准确率,而两者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获得肺部感染类型及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CT检查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早期周围性肺癌患者56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和转移情况。结果:在诊断情况方面,X线检查方式与CT检查方式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与检出病灶数量明显更高(P<0.05);在诊断转移情况方面,CT检查诊断转移情况方面明显更好(P<0.05)。结论:CT检查应用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0例,这5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均接受螺旋CT扫描(SCT)以及高分辨CT扫描(HRCT),对其SCT与HRCT扫描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高分辨CT扫描,其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率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53-3955
目的探讨64排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接受过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64排CT检查与X线检查检出的主要征象,并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分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结果64排CT检查检出主要征象(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棘样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水、肺门肿大)占比(86.67%、83.33%、46.67%、33.33%、33.33%、13.33%、40.00%、23.33%、80.00%)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果(70.00%、65.00%、28.33%、16.67%、15.00%、1.67%、18.33%、8.33%、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64排CT检查对Ⅰ期、Ⅱ期周围型肺癌检出率与对周围型肺癌总检出率(91.67%、95.43%、97.65%)均高于X线检查结果(41.67%、60.00%、7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Ⅲ期、Ⅳ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检出疾病的主要征象,且对不同分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病变分布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确诊患者102例,占比86.64%,X线检查确诊患者56例,占比47.46%,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患者显著高于X线检查确诊患者(P<0.05)。118例患者中病变部位共有322个,多层螺旋CT扫描的总检出率为94.41%,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45.34%)(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应用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5例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3例患者术前应用X线进行检查,为X线组;另外52例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检查,为CT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确诊率以及诊断方案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X线组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5.48%、11.32%、13.21%,CT组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4.23%、1.92%、3.85%;X线组确诊率显著低于CT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高于CT组(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73.59%、94.23%,X线组显著低于CT组(P<0.05)。结论:采用CT进行诊断复杂性四肢骨折,能显著降低发生误诊和漏诊的几率,提高确诊率,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7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实施X线检查与CT影像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诊断分期结果。结果:CT诊断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0期、Ⅲ期、Ⅳ期、Ⅴ期分期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诊断组在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影像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对Ⅰ期、Ⅱ期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76-2077
对比分析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选择2001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分别CT组与X线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CT与腹部X线平片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两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CT组的特异性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P0.05),CT组的敏感性为90.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P0.05);CT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P0.05)。CT扫描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而且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经病理学诊断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结果患者均采用X线胸片检查后采用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分析检查CT前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CT检查前比较,CT检查后患者中检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可有效辅助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经X线片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4例进行研究,均行X线片与CT诊断,比较两者诊断价值,观察影像特征。结果X线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影像指标中细颗粒与网点阴影检出率87.50%、支气管充气征检出率59.38%均显著高于CT诊断的62.50%、39.06%,P<0.05;X线诊断并发症检出肺炎率9.38%与肺出血率3.13%均显著低于CT诊断的23.44%、12.50%,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X线片诊断虽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对并发症检出率较低,而通过CT进行补充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全面检出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