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鳞癌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 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皮损中HB EGF蛋白表达。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HB EGF表达于基底层 (10 0 .0 % ) ,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 (12 .5 % ) ;在癌旁组织中 ,HB EGF不仅位于基底层 (10 0 .0 % ) ,且在基底上层中也有表达 (91.7% ) ;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 ,几乎无HB EGF的表达 (8.3% )。结论 HB EGF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 ,基底层中的HB EGF对保持正常表皮形态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8例正常肾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肾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3%(3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而正常肾组织无1例阳性表达。RT-PCR结果表明,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56.25%(18/32)。Survivin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具有密切相关性,提示survivin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银屑病中抑癌基因TIG1的表达变化以揭示其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皮肤组织、银屑病组未受累皮肤组织和皮损中TIG1m 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皮肤组织中,TIG1表达于表皮全层;在银屑病组未受累皮肤组织和银屑病边缘皮损中,可见TIG1表达于基底上层,在银屑病中间皮损中无表达。TIG1在银屑病边缘皮损和未受累组织基底层中的表达低于其在正常组皮肤基底层中的表达(P<0.01);TIG1在银屑病中间皮损基底上层中的表达低于其在未受累皮肤和正常组皮肤的表达(P<0.01)。结论TIG1可保持表皮正常分化功能,TIG1的降低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石蜡标本及3例正常肺组织中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患者,而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②在56例肺癌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也随之下降;③Ⅰ、Ⅱ期肺癌患者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患者;④在19例有转移的肺癌患者中,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的患者。结论PTEN基因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CIP2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IP2A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统计分析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IP2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则较少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23.3%(14/60),且阳性染色分布散在稀疏;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P<0.05)。CIP2A mRNA转录水平与肝癌直径、肝癌组织病理分化、临床TNM分期以及是否合并肝癌转移(门静脉癌栓浸润以及肝内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IP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IP2A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EZH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肾脏组织(8例)及肾透明细胞癌标本(58例)中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5%(1/8)、74.1%(43/58)(P<0.05).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局部进展性肾癌(Ⅲ)与转移性肾癌(Ⅳ)EZH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局限性肾癌(Ⅰ+Ⅱ)(P<0.05);高分化肾癌、中分化肾癌及低分化肾癌EZH2蛋白表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ZH2在肾透明细胞癌明显高表达,提示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3种抗体对1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其中6例含有正常涎腺),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涎腺的肌上皮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呈角蛋白强阳性。在腺样囊性癌中发现,筛孔状假囊的衬里细胞、细胞巢的外周细胞、小管状结构的外层细胞和小梁边缘细胞呈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有时呈角蛋白阳性。而小管的内层细胞和小梁中央细胞呈角蛋白阳性。以上发现提示,腺样囊性癌可能来源于正常涎腺纹管和排泄管的基底细胞。  相似文献   

8.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 ,TRAIL)在食道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2例食道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IL在正常食道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 (P <0 .0 1) ;在Ⅰ、Ⅱ级鳞癌明显高于Ⅲ级和未分化鳞癌 (P <0 .0 1)。而在早期鳞癌和晚期鳞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P >0 .0 5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RAIL的表达可能与食道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食道鳞癌的分级呈负相关 ;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WWOX(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鳞癌、31例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WOX基因在72.8%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失表达或表达减少,而在相邻正常肺组织中有80.0%正常表达.WWOX基因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在鳞癌和低分化癌中WWOX基因失表达或表达减少.结论 WWO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该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蛋白P-糖蛋白(P-gp)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化学治疗耐药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例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46例上皮性卵巢癌(浆液性癌28例、粘液性癌12例、内膜样癌6例)组织中的Survivin、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g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34.8%,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31.3%、0%和正常卵巢组织(阴性)(P<0.05)。Survivin蛋白在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P<0.05);在低分化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Survivin与P-gp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存在共同表达,卡方检验P<0.05,呈正性相关。结论卵巢癌存在原发性耐药,而由Survivin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yr61、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及1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yr6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Cyr6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26.3%(5/19)(P<0.05);Cyr61的表达与胆囊癌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P=0.014、P=0.007,P<0.05);2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42/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5.7%(3/19)(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胆囊癌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8、P=0.002、P=0.024,P<0.05);3相关性检验显示,Cyr61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 Cyr61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中存在显著高水平表达;Cyr61和β-catenin阳性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Fas蛋白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肿瘤结合抗原(RCA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Fas蛋白和RCAS1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P<0.001),RCAS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P<0.001);Fas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CAS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Fas蛋白和RCAS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的免疫学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癌旁肾脏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肾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为55.1%。MMP-7的异常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有无血尿、腰痛、肾盂浸润、肾静脉癌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肾细胞癌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有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组织分级高、临床分期晚的肾细胞癌MMP-7表达率高于无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分级低、临床分期早的肾细胞癌(P<0.05)。MMP-7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结论 MMP-7在肾细胞癌中有较高程度表达,并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检测MMP-7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FOXA1和YA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A1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胃癌组织80例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8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FOXA1和YAP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检测两者在胃癌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FOXA1蛋白和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FOXA1:3.50±0.20 vs.1.13±0.11,P<0.01;YAP:3.40±0.20vs.1.55±0.14,P<0.01);FOX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YAP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FOXA1和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FOXA1和YAP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显著高表达;FOXA1和YAP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 6、P5 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恶葡 )、绒毛膜上皮癌 (绒癌 )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的肿瘤抑制基因P1 6、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1 0 /1 0 )、75 % (3 0 /40 )、41 .7% (5 /1 2 )、2 2 .2 % (2 /9)呈递减趋势。正常绒毛组织与葡萄胎之间以及葡萄胎、恶葡、绒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绒毛组织P5 3蛋白不表达 ,葡萄胎表达呈弱阳性 3 0 % (1 2 /40 ) ,恶葡为83 .3 % (1 0 /2 0 ) ,绒癌为 88.9% (8/9) ,显著高于正常绒毛组织和葡萄胎 (P <0 .0 5 )。正常绒毛、葡萄胎、恶葡和绒癌中P1 6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恶葡及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低表达和P5 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与滋养叶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NF-α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结果 TNF-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7..5%(19/40),细胞核内无阳性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内无阳性表达(P<0..05)。结论 TNF-α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FAK蛋白在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了FAK表达与肝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0.48±0.12 vs.0.17±0.07;P<0.05)。FAK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30例肝癌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FAK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60%(18/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3%(8/30),10例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2/10)。结论 FAK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判断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的指标,提示FAK可能成为肝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控因子Snail、Slug对E-钙黏蛋白的调控和参与人宫颈癌细胞转移侵袭的机制。方法对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85例宫颈鳞癌标本制成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lug基因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转录因子Snail蛋白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Slug蛋白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其阳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Snail蛋白在鳞癌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浸润癌组织高于宫颈CIN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肿瘤组织,宫颈CIN组织高于浸润癌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人宫颈组织上皮-间质转化在宫颈癌侵袭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Snail、Slug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eIF4E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结果 eIF4E蛋白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7.5%,肾癌组织中e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eIF4E mRNA在肾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0.859±0.064 vs.0.705±0.072,P<0.05),且eIF4EmRNA在Ⅲ期肾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0.961±0.043)。在临床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及Ⅱ期与Ⅲ期肾癌组织间,eIF4E 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肾癌组的eIF4E蛋白和Phospho-eIF4E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0.676±0.095vs.0.556±0.056;0.605±0.066 vs.0.466±0.045,P<0.05)。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随着临床分期越高,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Ⅰ期:0.629±0.085和0.588±0.058;Ⅱ期:0.699±0.049和0.596±0.061;Ⅲ期:0.812±0.053和0.689±0.046;P<0.05)。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在肾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癌之间,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18842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LINC00467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收集的25对NSCL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NCI-H129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467的表达;然后将NSCLC细胞系A549分别转染LINC00467siRNA(si-LINC00467组)和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结果 GEO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LINC0046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和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NSCL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A549细胞中si-LINC00467组中LINC004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si-NC组,si-LINC00467组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00467呈高表达,沉默LINC00467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