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目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骨科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老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科2008-01~2011-04收治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总结和必要的分析.结果:术后髋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认真及时纠正患者手术围术期出现的问题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骨科围手术期多元复合镇痛效果,探讨最佳镇痛方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骨伤及骨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多元镇痛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予以多元镇痛治疗,对照组不予镇痛。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积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积极持续的镇痛方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结论骨科围手术期采用积极、持续、综合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腰麻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应用腰麻于217例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术中6例出现呕吐,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4例出现头痛,对症处理72h后完全消失。结论:腰麻是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值得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对全身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阳娟  黄伟  孙丽娟 《西南军医》2013,(5):569-570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术日晨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个性化指导,减少患者疑虑及并发症。因此,规范术前访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所有择期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实行术日晨访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Kim[1]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5%,吕厚山等[2]报道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为40.0%.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 [3~7].目前,骨科临床护理中虽对卧床患者采取了不同程度地预防DVT的措施,但没有系统的护理功能锻炼方案,重视了术后预防,忽略了术前预防,没有起到早期预防的作用.2007年10月~2009年1月笔者对87例行THA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多种形式、系统的功能锻炼,做到早期预防,积极有效地减少了DVT发生.现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骨科收治的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对其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愈合出院,并在随后1年的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防止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普丽萍  王元山  朱燕  周艳  孙芳  肖丽  许兰  许颖  王波 《西南军医》2010,12(4):780-78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护理的24例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髋部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的骨科术后并发症,血栓如果部分或全部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血管而造成栓塞,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残、致死率高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手术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我院骨科自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对2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6例患者中全部康复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我科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均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卫健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改变, 我国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也进入新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诊疗策略如定点隔离、核酸排查等措施也随之做出调整。基于国内医院骨科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开展围术期的工作经验, 并结合国内外现行抗疫政策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文献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形势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前诊疗、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以期系统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创伤骨科围术期的临床路径与诊治流程, 为各级医院在现行疫情政策下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龄骨科患者在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剧烈疼痛易致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围术期如何使用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消除局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又保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降低呼吸抑制的危险,是高龄患者麻醉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总结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镇静、遗忘作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失血、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对1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骨折按AO分型;骨质疏松评估按Singh指数法分度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变化,通过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此类术式围手术期存在较大的隐性失血。1例术后第1天出现谵妄,经治疗后恢复。全组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及旋转畸形、头颈钉穿出股骨头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对高龄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同时PFNA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威胁围术期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和处置围术期患者静脉血栓,对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手术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普外科围术期发生DVT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卓玛 《西南军医》2010,12(3):584-585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在局麻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206例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保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引起的代谢紊乱,使泌尿系肿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增多,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难度,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并发糖尿病的泌尿系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调查分析268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情况,所有手术病历中,抗生素预防使用率为85.8%;63.1%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37.8%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首次使用时间欠佳、用药档次高、疗程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分别在行颈深部淋巴结活检术、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右眼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脑梗塞,均于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7例患者均无颅内出血转化。其中,4例患者在溶栓24 h后神经功能恢复,2例患者在溶栓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残障,即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癫痫与肺炎死亡,病死率为14.3%(1/7)。结论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也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整体功能衰退、器官合并症增多、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护理难度增加, 且我国尚缺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规范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 制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 围绕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与观察、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 以指导临床实践, 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围术期隐性出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48例全部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出血量(791±155)ml,术后引流量(181±57)ml,全部病例均另予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输红细胞悬液量(800±425)ml。本组总失血量(2 532±341)ml,隐性失血量(1 521±116)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62.5%。结论进行双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重视隐性失血量,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充分有效地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安全渡过围术期及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