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并进行分析,以提高CT早期诊断价值,达到对该病的早期及时治疗和预后恢复的观察。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298例临床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HIE头颅CT表现为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脑水肿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颅内出血可见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结论:高海拔地区HIE发病率明显偏高,早期行头颅CT扫描检查对高海拔地区HIE早期诊断、分型、预后的判断、治疗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CT表现与特点.方法:对61例HIE患儿的CT资料片由两位影像科医师进行双肓法阅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①HIE结合文献按受累脑叶范围分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6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②HIE易并发颅内出血,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约占44%.结论:HIE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新生儿正常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存活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本文分析59例,新生儿HIE的CT表现,本文收集我院经临床确诊的59例HIE,就其患儿的头颅CT表现,探索CT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旨在有助于提高HIE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产期因缺氧缺血导致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据国外资料表明约25%的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患儿正确及时地诊断,科学地分析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CT能客观显示脑组织损害程度,它已成为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我们对46例患儿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CT影像分度标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与临床表现(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最常见严重疾病,重度者可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就120例HIE患儿的临床与CT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CT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9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CT值)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和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颅内出血情况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与临床分度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CT对预测新生儿HIE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69例HIE患儿行头颅CT检查,并对CT结果分为轻、中、重度与HIE临床分度进行对照比较,并对107例患儿复查CT片进行分析。结果CT分度轻度与临床符合率为80.7%,CT中、重度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4%、43.7%。本组轻度HIE复查CT时病灶多已吸收,无明显后遗症;中、重度HIE大多数亦可治愈,少数形成外部性脑积水,而且外部性脑积水可以逐步吸收直至痊愈。结论HIE患儿头颅CT分型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差异性,两者综合评价可作出较明确诊断,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CT对HIE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6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 74例行 1~ 4次CT复查。 1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2 13例有异常CT表现 ,占 79%。其中 ,脑白质低密度区CT值 <18HU者 2 0 0例 ,占 94% ,低密度区范围扩大者 192例 ,占 90 %。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占 3 .3 %。脑室内出血 4例 ,约占 2 %。脑梗塞 1例 ,约占 0 .5 %。 1月~ 1岁左右复查 5 1例 ,其中 2 7例CT有异常表现 ,轻、中度主要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重度主要表现为脑软化灶 ,脑萎缩。 2岁以后复查 2 3例 ,有 2例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1例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 :①脑水肿 ,表现为脑白质出现低密度区 ,该低密度区CT值更小 (一般 <18HU) ,范围更大 ;②脑出血 ,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 ;③脑梗塞 ,少见。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 ,重度HIE患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血性损害,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并易造成后遗症.CT检查可作出准确的诊断与分度,对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我院58例资料完整的HIE患儿,对其CT表现及与临床对照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预后,探讨临床分度、窒息程度与CT分度的关系,以及CT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83例有明确窒息史,且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和CT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 79例HIE患儿CT显示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梗死.同时有合并颅内出血(42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多见(28/42),混合出血次之(14/42).HIE临床分度与CT分度基本一致(r=0.7989,tR=11.95,P<0.01);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692,t1=8.63,P<0.01),程度越深,CT分度越重,脑损害也越严重;复诊CT资料显示CT轻、中度异常病例脑实质低密度范嗣逐渐缩小或消失,SAH完全吸收.重度混合型颅内出血及脑梗死演变成局部软化灶、脑萎缩、脑积水、脑组织钙化、脑穿通畸形,随访死亡3例.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密切关系(χ2=30.95,P<0.01).分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脑梗死和并发颅内出血,是CT诊断HIE的主要影像学依据.SAH是HIE的最常见并发症,CT检查能为临床HIE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因与CT表现。方法分析120例新生儿HIE的病因与CT的特征。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是采用Sarnat and Sarnat分级标准分类的。结果120例HIE新生儿中:轻度75例,中度30例,重度15例;按脑损伤的CT表现,轻度81例,中度29例,重度10例。发病原因主要为子宫内窘迫,其次为娩出过程中严重窒息。早产儿HIE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表现与CT特征综合分析。作好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儿监护,及时排除围产期缺氧因素是预防新生儿HIE的关键性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预后,探讨临床分度、窒息程度与CT分度的关系,以及CT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对83例有明确窒息史.且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和CT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79例HIE患儿CT显示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梗死。同时有合并颅内出血(42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多见(28/42),混合出血次之(14/421。HIE临床分度与CT分度基本一致(r=0.7989,tr=11.95,P〈0.01);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692,tr=8.63,P〈0.011,程度越深,CT分度越重,脑损害也越严重;复诊CT资料显示CT轻、中度异常病例脑实质低密度范匍逐渐缩小或消失.SAH完全吸收。重度混合型颅内出血及脑梗死演变成局部软化灶、脑萎缩、脑积水、脑组织钙化、脑穿通畸形,随访死亡3例。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密切关系(χ^2=30.95,P〈0.01),分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HIE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脑梗死和并发颅内出血,是CT诊断HIE的主要影像学依据。SAH是HIE的最常见并发症,CT检查能为临床HIE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颅脑CT扫描,并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临床轻度HIE与CT轻度HIE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度和重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HIE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相关性基本一致,但轻度HIE两者有分离,故两者结合诊断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分度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出生周内正常新生儿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颅脑CT影像特点。方法128例正常新生儿和332例HIE患儿行颅脑CT扫描,取特定的扫描层面及位置,双侧对称检测脑实质密度CT值。结果正常新生儿灰质密度CT值范围27~39HU,白质密度CT值范围20~28HU;HIE患儿脑白质CT值范围:轻度17~19.9HU,中度14~16.9HU,重度14HU以下。结论出生周内正常新生儿与HIE患儿颅脑CT值测量指标对HIE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有围产期窒息史、CT诊断为HIE的27例患儿分别于3个月、1岁、1岁半进行了CT复查和临床智能发育随访。结果:CT复查4例有外部性脑积水,5例幕上脑室扩大,其中3例伴局限性脑萎缩,另2例死亡;余16例CT表现正常。临床智能随访,8例有发育异常,占存活病例32%。结论:1、HIE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中者预后良好,重患者预后差。2、早产窒息儿颅内病变重,如脑质弥漫性低密度灶伴有出血或脑室内出血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与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分度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和临床随访,总结CT诊断HIE的价值。按HIE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的病变分为3度。结果 在98例中CT诊断轻度HIE32例,中度HIE48例,重度HIE18例。跟踪随访HIE所致脑低密度灶在生后3个月内吸收消失;19例3~6个月出现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外部性脑积水消失;3个月后部分病例可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重度HIE在2个月内可引起脑软化和脑萎缩。结论 HIE的CT分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以下简称HIE)的发展规律及其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头颅CT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83例,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岁、2岁和4岁以前进行头颅CT和临床复查。结果:3个月时56%病例有头颅CT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28%病例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6个月时33%病例有CT异常,33%病例有临床表现。1岁以后约20%病例有CT异常,表现为局限性脑软化灶和脑萎缩,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论:(1)HIE所致脑质低密度灶在生后2~3个月内吸收消散。(2)HIE在3个月时有半数病例头颅CT表现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外部性脑积水愈合,约20%病例留有局限性脑软化和脑萎缩等严重后遗症。(3)HIE的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度者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简称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5 5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 ,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 ,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 ,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病灶密度即CT值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IE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随访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展转归,CT分离与预后的关系,并评价CT在HIE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围产期窒息史,头颅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62例。根据脑水肿范围、程度,将HIE分为轻、中、重3度、,分别对于3个月、6个月、1岁、2岁和4岁内进行头颅CT复查。结果HE所致脑低密度灶在生后3个月内吸收消失;3-6个月时可引起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EH的表现消失;3个月以及后可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