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张璇 《贵州医药》2011,35(9):814-815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凡能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新生儿窒息后,正常氧化通路出现障碍而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可使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已证实窒息后肝脏是多器官受损的始动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病情况,窒息程度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3例重度窒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窒息与引起胎儿缺氧尤其是宫内窘迫等产科因素密切相关,窒息越重、时间越长,器官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窒息的预防和复苏非常重要而且是分秒必争的,复苏后还应进一步做好多器官损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钠、血钙变化及其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新生儿窒息后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钠、血钙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的检测,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相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血钠、血钙水平降低,IgM、C3明显降低,P<0.01,而IgG、IgA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钠、血钙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且新生儿窒息缺氧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补体C3可降低,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情况,它不仅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还可引起其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因此,认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害的重要性,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6例新生儿窒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引起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硬肿症、心肌损害、肾脏损害,严重者引起呼吸衰竭、D IC、肺出血、坏死性肠炎。结论多脏器功能损伤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且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加重,预防窒息是预防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6例新生儿窒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引起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硬肿症、心肌损害、肾脏损害,严重者引起呼吸衰竭、D IC、肺出血、坏死性肠炎。结论多脏器功能损伤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且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加重,预防窒息是预防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窒息是新生儿时期危重症之一.窒息时缺氧缺血导致脑、心、肝、肾等多个系统器官损伤.心脏是窒息缺氧缺血后最易受损器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最常见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因窒息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为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探讨窒息后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围生期窒息缺氧是脑损伤的基础,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是反应新生儿出生时有否窒息、指导复苏抢救、预测预后的重要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由于产时、产后等,凡能使其血氧含量降低的因素都可引起窒息。其发生率高,尤其是重度窒息,是围生期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合理的抢救,对降低缺氧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害,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近二年来,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与东茛菪碱联合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颅脑CT扫描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研究着重讨论足月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对7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结果与临床分度及窒息程度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2004年  相似文献   

12.
冯忠勤 《贵州医药》2001,25(9):805-806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严重而常见的重要疾病, 其并发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1],因此,积极防治产前时窒息 ,提高复苏成功率,积极早期诊治窒息后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等颅内病变,是降低新生 儿死亡、致残率的主要因素。我院1998年起收治的新生儿对有围产期窒息新生儿62例入院经 积极常规复苏后尽早予以1周内常规做颅脑CT检查,为新生儿窒息并发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与 颅内出血等脑损伤临床诊断、抢救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窒息新生儿,其中男39 例,女23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临床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宫内窘迫、体温多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8%,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55.6%。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器官损伤占首位的是大脑,其次为肾脏、心脏、电解质、胃肠、代谢、肺脏、肝脏。多器官损害随脏器损害个数的增加重度器官损害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死亡率亦升高。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低体温有相关性。注意保暖,减少冷损伤,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器官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 ,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高度发展 ,对各种难产技术处理的改进 ,产伤引起颅内损伤已明显减少 ,而围产期缺氧成了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 ,也是伤残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其中诊断轻度窒息15例 (占50 % ) ,中度8例 (26 6% ) ,重度窒息7例 (占23 4 % ) ,其中男20例 ,女10例 ,男女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分度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对该病患儿6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9例患儿以中、重度为主,重度患儿易出现肾脏、心脏损害、Apgar评分10分也不能排除脑部损害。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应以临床为主,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不应仅凭Apgar评分来判断,应结合窒息和缺氧缺血持续时间等综合分析,在治疗中,应注意钠、氯、钙离子的补给。  相似文献   

16.
足月新生儿黄疸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08年期间的足月新生儿黄疸120例,包括轻度窒息44例,重度窒息40例,无窒息者36例。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窒息缺氧越严重,足月新生儿黄疸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7.
孟生华 《江苏医药》2006,32(7):688-688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所产生的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所造成的心脏损害发病率高。本文对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和22例非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对照检测,并且对心肌酶谱与HIE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缺氧窒息导致的脑部病变。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威协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可产生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害。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16-119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分析与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0例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后1min取脐动脉血,测定Apgar评分、动脉血PCO_2、p H值和乳酸水平。以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表现等确诊新生儿窒息者,其余为非窒息者。比较窒息者与非窒息者Apgar评分、PCO_2、p H值和乳酸水平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分析Apgar评分、PCO_2、p H值和乳酸水平对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根据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表现确诊新生儿窒息者34例,其余新生儿为非窒息者。窒息新生儿PCO_2值和乳酸水平比非窒息新生儿高(P 0.05),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p H值比非窒息新生儿低(P 0.05)。不同诊断指标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ROC曲线显示,应用Apgar评分、PCO_2、p H值、血乳酸水平诊断新生儿窒息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0.688、0.698、0.731、0.866;乳酸水平诊断新生儿窒息AUC值显著高于Apgar评分、PCO_2和p H值(P 0.05)。乳酸水平诊断新生儿窒息的cut-off值为4.47mmol/L,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71.2%。结论新生儿窒息者脐动脉PCO_2和乳酸水平高于非窒息新生儿,而p H值较高。乳酸水平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价值较动脉血气分析高,其最佳截止点为4.47mmo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如何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8例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新生儿结合病史进行血液学检查,全部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部分行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和随访。结果 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有25例和新生儿窒息缺氧有关,4例和宫内感染有关,9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因此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与围产期窒息缺氧、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结论预防围产期窒息缺氧,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营养心肌治疗对新生儿心律失常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