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约有900km与已投入运行的西气东输管道并行,其间距大部分在30 ̄50m,并行段内的部分区域需进行石方管沟爆破施工。为确保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分别按30m以内、30 ̄50m、50m以外划分为近距离、中等距离和远距离进行模拟爆破试验,确定出了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振动速度以及安全单次齐爆药量的计算式。该试验成果已在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成功应用,使并行段内近300km管沟爆破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了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表明该模拟爆破试验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福建LNG管道工程途经的泉港区涂岭镇汶阳村段,属于海冲击平原,地表0.1m以下为砂砾,遇水液化,无法成沟,而且LNG管道与一条沿河堤的自来水管道平行敷设,间距仅2m,LNG管道施工时必须保证自来水管道的安全。文章以该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在高水位流砂地段敷设管道时,采用小型轮式机械开挖管沟和用编织袋装砂砾石护砌的施工方法,不但成功解决了管沟成型和近距离自来水管道保护两个施工难题,而且方案操作简易可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前管道穿越技术主要有大开挖法、定向钻穿越及钻爆隧道法等.大开挖法就是在河底挖出一条管沟,管沟的深度应能保证管道下沟后管顶在河流的设计冲刷线以下,然后管道下沟、回填,恢复自然河床.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周期短,不开挖地面,不破坏地层结构,不影响通航,施工占地少,目前在国内外应用已非常普遍.钻爆隧道多数情况下都采用钻眼爆破进行开挖,以其施工技术成熟、工程投资省等优点,决定其仍是今后隧道施工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选择爆破方法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第八标段石方段总长37.0km,地层石方以粉沙岩、泥岩、硬质岩等为主,岩质坚硬,管沟开挖采用爆破方法。石方爆破总的原则:保证西气东输管线的安全,采取多打浅眼、少装药的爆破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近距离并行敷设时,管沟开挖往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效率低、费用高,且容易扰动在役管道。文章结合静态爆破的特点,深入讨论了采用静态爆破方式开挖管沟的方法及技术要求,并以兰成原油管道与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并行段为例,介绍了静态爆破的施工方式及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榆济输气管道工程浊漳河所有穿越段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河道地形和水流量,考虑地下水位比较高,且管沟土质为流砂和卵石,管沟不宜成型,采用整体围堰和导流渠导流相结合的方法施工.管沟采用分层开挖,降水采用集水坑和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施工措施中,充分考虑了河流的护底、护岸等水保工程.管道在流砂地质条件下,在无法采用定向钻、顶管等穿越方式情况下施工,主要做好水和沙的处理,采取导流、围堰、支护以及进行大坡比的管沟开挖,保证管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处河流穿越试验的成功,为浊漳河的其余13次穿越及管道沿浊漳河20余千米高水位流砂地质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确保了榆济输气管道工程山西武乡段的管道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7.
塔轮输油管线局部更换工程全线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管线沿线为风积沙,承载力低,给管沟开挖和管线下沟作业带来了困难。经过现场论证,开挖试验段取得成功,决定采用单侧沉管施工方法。单侧沉管施工工序如下:施工准备→管线中线确定→管线位置调正→防腐层检漏→单侧沉管试验开挖→试验段验收→单侧沉管正式开挖→管道埋深验收。采用单侧沉管方法成功解决了沙漠地段管沟开挖和管线下沟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节约成本、进度快、施工风险小、流水作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石油工程建设》2011,37(1):36-41,7,8
新管道建设中,经常出现与原有的油气管道并行的情形,在很多地段与原有的在役油气管道距离很近。当采用爆破作业时,确保在役管道的安全成为关键问题。文章根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施工作业实践,总结了在役管道近距离并行管沟施工的爆破作业技术要领,包括爆破作业的方式选择、参数确定、技术措施和安全要求、爆破网路连接等,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双管同沟管线的施工是一个新课题,由于管沟宽,施工与一般管线不同,在西部管道的施工过程中,经我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践。总结出一条沟上、一条沟下的施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大口径双管同沟的施工课题。  相似文献   

10.
礁石区的海底管道路由布置及石方量计算在国内还是较为少见的一个课题,尤其弹性敷设是礁石区路由布置的重点和难点,其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文章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如:满足应力要求的曲率半径、自重作用下的挠曲线的曲率半径以及石方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