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烟田治蚜与防病(CMV)效果研究再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多年多点试验,明确了在烟田进行治蚜仅对降低烟蚜种群数量效果显著,而对防治CMV等蚜传口针系病毒病没有效果;分析了银膜驱蚜及麦套阻蚜防病的原因所在。主张在当前既无抗病品种又无较好药剂的情况下,防治CMV等蚜传口针系病毒病应以驱(避)前期有翅蚜为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烟株前期抗(耐)病能力为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研究,明确了安徽省烟草蚜传病毒毒源主要为烟田及田边杂草,以及烟田周边菜地、中草药田等;明确了安徽省烟田发生的主要病毒病为PVY、CMV,其次为TMV、TEV、TRSV和PVX;探索了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物理阻断蚜虫法基本可以控制烟草病毒病的为害。研究开发了烟草病毒病抑制药剂。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避蚜与防病关系研究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苗床不同避蚜措施在移栽后病毒病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避蚜时期及设施与病毒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40目防虫网避蚜防病效果最佳,悬挂塑料条带和苗床四周平铺薄膜也有较好的避蚜防病效果。网室栽培条件下,对照的烟苗带毒率都在30%以上,防虫网等避蚜防病效果显著。大田地膜栽培条件下,移栽后25d,防虫网等处理对蚜传病毒病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移栽后30d-40d,所有处理同对照无显著差异。移栽后45d-60d,防虫网处理的发病情况显著轻于对照。因此,苗期避蚜结合大田地膜覆盖对预防病毒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烟草炼苗期采用纱网罩、病毒抑制剂,大田期采用病毒抑制剂和推迟移栽期来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结果表明,正确使用病毒抑制剂防治效果可达到60%左右,随移栽期推迟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显著减轻.炼苗期烟草苗床是传毒介体有翅蚜着落的靶子中心,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第一高峰期,蚜虫带毒率较高,造成苗床大量未显症的带毒苗,是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为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关键时期.用纱网罩烟苗能阻止传毒介体与烟草接触交叉传染,移栽前后适时喷施病毒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介体天敌.  相似文献   

5.
烤烟保护性栽培(烟田覆盖40目防蚜网)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保护性栽培烟田的TMV、CMV、PVY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烟田,平均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纯收益都高于对照烟田。  相似文献   

6.
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及烟蚜茧蜂防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生物防控作用,于2014—2016年系统调查了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烟蚜茧蜂控蚜效果及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汉中烟区有翅蚜、无翅蚜种群动态曲线均呈双峰曲线。释放烟蚜茧蜂后,放蜂处理组表现出良好的控蚜效果,以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对烟蚜的控制效果最好。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的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仅施用杀虫剂处理组,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20%“烟虫一次净”乳油防治烟蚜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蚜是云南省烟草的重要害虫之一 ,为筛选出有效的药剂 ,于 1999年在云南省弥勒县烤烟旺长期进行了 2 0 %“烟虫一次净”药剂防治烟蚜的药效试验。 2 0 %“烟虫一次净”乳油稀释 2 0 0 0倍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在药后第 5d、10d分别达到 92 .1%和 95 .2 % ,均显著地高于对照药剂 2 5 %“避蚜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陕西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侵染源主要为油菜田,蚜传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第一次迁入烟田的蚜虫量显著相关,以后烟田发病缓慢上升或维持一定水平,第二次迁入烟田蚜虫量与病毒病发生程度相关不大。预测模拟结果表明,第一次蚜虫迁飞高峰时百株烟草上有翅蚜量(X12)、2~4月份降水量(X4)、4月份平均气温(X13)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病株率极显著相关,模拟所得方程为;Y=1.5973-0.0014X4+0.6084X12-0.1079X13,回归检测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8.5%以上。   相似文献   

9.
某些因素对烤烟病毒病(PVY、CMV、TMV)发病程度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6年在河南省宝丰县、襄城县和叶县,花叶病普遍较常年严重,故此对20种类型烤烟大田的病毒病(PVY、CMV、TMV)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每种因素两种类型烟田的病毒病发病率差异和病情指数差异用新复全距法(SSR)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麦烟套种、地膜覆盖、距公路较远种烟和轮作显著减轻病毒病;NC89烟田和砂质土烟田分别比G80、K326烟田和粘质土烟田病毒病显著减轻;幼苗剪叶、土施微肥(Zn、Cu、Fe、B)、移栽相对早晚和浇水相对早晚对烤烟病毒病发病程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陕西烟草病毒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西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种类及初侵染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蚜传病毒病(CMV、TEV、PVY)为陕西烟草病毒病发生主要种类。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越冬油菜田,第一次有翅蚜迁飞高峰有翅蚜量与病毒病发生程度有很大相关性,越冬毒原量不是影响次年烟田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同时作了几种病毒防治剂对病毒病防效试验,500倍3.85%病毒必克防效最佳,达到82.1%。  相似文献   

11.
36%"广灭灵"对地膜覆盖烤烟田间杂草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 《烟草科技》2003,(6):38-40
为了有效地防除地膜覆盖的烟田杂草 ,于 2 0 0 0~ 2 0 0 1年进行了 36%“广灭灵”ME 4种用量(15、30、4 5、60mL/ 667m2 )、5 %“敌草胺”WP和清水 (对照 )喷施防除地膜覆盖烤烟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烟苗移栽大田后 ,喷施 36%“广灭灵”ME 4 5~ 60mL/ 667m2 ,药后 80d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防效均达 96.7%以上 ,而且对烟株无药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调制变黄期的光照对晒烟叶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动态测定了晒烟叶调制变黄期内光照处理与遮光处理(CK)下烟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H2O2和MDA含量及抗氧化酶的活力。  结果  ① 光照处理下叶绿素降解速度比遮光对照快。②光照处理下第4 d烟叶的PS 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hiPS2)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第1 d时分别降了60%和75%,都明显大于它们在遮光对照中的降幅。到第7 d时光照处理的光化学淬灭值(qP)已降至0.28、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至0.23,较同期遮光对照的qP和Fv/Fm值分别低了38%和43%。③光照处理下烟叶H2O2和MDA含量峰值都约为遮光对照下相应峰值的150%,并且都比在遮光对照中提前2 d出现;光照处理中POD和CAT酶活性峰值也比遮光对照中出现得更早、更高;表明光照处理下烟叶的胁迫状况比在遮光对照下严重。④烟叶的被测指标中PhiPS2、MDA和H2O2受光照影响最显著。  结论  在调制变黄初期晒烟叶的光能利用效率快速下降,可促进晒烟叶内形成大量过剩光激发能,造成细胞内活性氧激增、氧化胁迫加重,加速烟叶叶绿素、细胞膜膜脂等化学物质的降解转化,损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烟草漂浮苗主要病毒病种类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勇  李应金 《烟草科技》2006,(11):58-61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对云南省烟草漂浮苗移栽前后样本进行了病毒种类的检测。苗期采集的1400多个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为害烟草漂浮苗的病毒种类主要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占95%以上;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包括PVY和TEV等)较少见,占5%以下。感染TMV的育苗池,烟苗带毒率大多比较高(15%~80%);管理良好的育苗棚,烟苗TMV带毒率为零或很低(低于0.5%)。在移栽后团棵期对花叶型病毒病发病率高(20%以上)的取样点采集的697个烟草花叶症状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烟草病毒病害仍以TMV为主,检出率48.1%~100%,CMV和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较少见,检出率0%~12.2%。因此,漂浮育苗苗期和移栽后大田前期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应以TMV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在烟草上的应用效果,以晚花K3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天达-2116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天达-2116能够增强烟株长势,改善烟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提高烟株抗病性.其中喷施500倍液天达-2116,烟叶化学成分较为谐调,烟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提高243.1 kg/hm2,产值比对照增加3719.7元/hm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7%.因此,喷施天达-2116可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更有效地防治烟田害虫,测定了生物农药4%“力杀死”乳油对烟青虫和烟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力杀死”乳油对烟青虫和烟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96 mg/L和0.03mg/L。4%“力杀死”乳油2500倍液对烟蚜的校正防效,施药后第4d和第6d达98%以上,和“甲胺磷”2000倍液没有显著差异;对烟青虫的防效低于烟蚜,但施药后第5d时,2500倍“力杀死”的防效达79.4%,与“甲胺磷”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氟菌·霜霉威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明确了氟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及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胺与霜霉威盐酸盐以质量比1∶10混用(氟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 mg/L。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在773.4 g a.i./hm2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可达81.50%,显著高于甲霜灵(55.75%)和烯酰吗啉(67.83%)的防效。氟菌·霜霉威在提高烟草株高、茎粗、有效叶片数及光合速率等指标优于与甲霜灵和烯酰吗啉,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施用氟菌·霜霉威后,烟株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本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可作为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替代药剂用来防治烟草黑胫病。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连续施用生物质炭对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烟叶品质的长期效应,设置不添加生物质炭(CK)、添加烟秆炭(T1)、废弃烟叶炭(T2)和玉米秸秆炭(T3)4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植烟土壤pH和CEC值、烟叶外观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pH和CEC值,提升效果为T2>T1>T3。生物质炭处理的叶片外观质量略优于对照。连续施用生物质炭后烟叶品质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2显著高于T1和T3。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和氮碱比、糖碱比升高,而烟碱、氯含量和糖氮比降低。整体上废弃烟叶炭(T2)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pH和CEC值、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指标。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但其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连续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鄂烟6号为供试材料,在团棵期至成熟期通过人工遮阴,设置3种透光率水平(100%、80%、60%),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和中性致香成分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80%处理小区的烟叶单位面积叶源量明显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与60%透光率处理。在遮阴前期,光照强度起主要控制作用,遮阴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小(100%>80%>60%);而遮阴后期,遮阴处理小区环境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与空气中CO2浓度相对较高,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增加,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100%<80%<60%),胞间CO2浓度降低。烟株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较强,长期遮阴能激发其对弱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透光率80%的中性致香成分、感官质量、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均优于100%自然光照。但100%自然光强更能提高烟叶中水溶性糖含量,促进烟叶对水溶性氯、钾成分的吸收。总的来看,80%的光照条件下的烟叶品质更好,能满足工业企业的配方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牛粪有机肥对西南山区植烟黄壤的改良效果。  方法  采用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牛粪有机肥用量对植烟黄壤理化性质、水力学参数、水分常数以及蒸发量的影响。  结果  结果显示:1)施入牛粪有机肥,可改变黄壤颗粒组成,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缓解黄壤酸化,明显降低黄壤容重。2)随着牛粪有机肥用量增加,黄壤总空隙度明显增加,极微孔隙比例降低,中小微孔隙比例增加,大孔隙和土壤孔隙基本不变。3)随着牛粪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黄壤残余含水率(θr)和进气值倒数(α)显著减小,而饱和含水率(θs)和饱和导水率(Ks)明显增大;黄壤田间持水量和易利用水基本不变,而凋萎系数和无效水显著降低,有效水大幅增加。  结论  牛粪有机肥可明显改善植烟黄壤的理化性质和持水性能,但由于牛粪有机肥具有肥效缓慢持久的特点,烟田当季施用易导致烤烟贪青晚熟,因此应在烤烟前季作物上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