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事儿科临证多年 ,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1 解表热勿忘和少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初遇天地间六淫之气 ,防而脏腑未全 ,抗而脏腑未壮 ,多致外邪长驱直入 ,破太阳之蕃篱 ,入少阳之转枢 ,结阳明攻心包 ,直中速传 ,变证蜂起 ,遗患无穷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因此 ,治疗小儿发热 ,在疏风宣肺、清解太阳风热的同时 ,要注意调少阳之经气 ,一则使少阳之气自内发外 ,以助肺卫之气驱邪外出 ;二则少阳经气舒畅 ,可预防太阳表邪循经传里。药选银花、连翘清疏太阳…  相似文献   

2.
疏肝化瘀法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产生阻滞的病机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而肝的疏泄失常是主要病机之一,其病机改变有肝郁气滞之血瘀、肝郁化火动血之血瘀、肝血失调之血瘀等不同,笔者在临床辨证施治时,遵异病同治之原则,抓住肝郁致瘀病机之关键,化瘀从疏肝入手治疗,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四例病证的证治分析,论述了血证的成因,认为血证属“气盛火旺”者居多,归纳出清气止血、凉血止血、降火止血等“清法”在血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而阐明犀角地黄汤、泻心汤、知柏地黄汤加味的治疗机理,初步揭示了“清法”之方药在血证运用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益胆片系合肥中药厂研制,并经安徽省药政局批准生产的益胆丸之片剂剂型(皖卫药准字(1982)632号),具有清热利胆,消炎镇痛之功效,受合肥中药厂委托,我们在1992年5月—1992年12月用该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7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观察病例为急、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疸一症,许多疾病皆可出现。仲景治黄之法颇多,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就可见到仲景退黄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不同之方法,各法均有其适应证,由于黄疸之病理特点不同,治黄之方也相应而变。“法者不定之方,方者一定之法。”仲景治黄八法,既可单用,也可合用,临证若能随机应变,黄疸之治自有左右逢源之妙。  相似文献   

6.
二便为肾所司,二便异常多责之肾而涉多脏,其中因乎肺者亦复不少。肺位居高而为五脏华盖,功可主持诸气而有治节之能。《血证论》云:“肺之气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者。”因而肺主治节,身负协调治理全身各系统机能重任。肺调方可使津液下输膀胱,气化如常而小便通利,大肠传导有序而大便自调。若肺气亏虚,肺阴亏耗,或肺被邪困,均可致治节无权,而致膀胱不利为瘪,不约为遗尿。据此,笔者从肺论治二便疾患多例,获效甚佳。此举数则,供同道参阅。1 温肺化饮治便秘 陈…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倡导的益气升提法,关键在于抓住脾气以升为贵,以清灵活泼为要的特点;兹就其在临症运用,举例如下:1 自汗症陈某某,男,32岁,1984年12月24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经常自觉手足心发热,(?)(?)汗出,屡服“六味地黄丸”、“多味地黄丸”等罔效;此次发病前三天,因稍事劳累,加之进食酒肉醇厚之品,遂致腹胀、腹泻,用消食健脾之药,胀泻显瘥,但自汗延至全身,淋漓不止,日需换两三件内衣,汗湿粘衣,寒冷彻骨,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缓。拟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为伤寒误下之后,邪气弥漫、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复杂症情而设。集大、小柴胡桂枝汤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于一方,对上、中、下三焦之余邪积热、肝郁、气滞、痰结所致之疾均有治疗作用,不失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之良方。近年来,笔者将其辨证化裁应用于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兹就临床所用归纳如下:1 癫痫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主要用于肝热痰浊型,其病机为风痰闭于脑窍,流窜经络。徐灵胎谓此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方函口诀》亦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  相似文献   

9.
我治泄泻,常分初、中、末三法。大凡暴泄治法,尽人皆知,兹不多赘。但方书所述中治法,尚嫌简略,以致临床不能曲尽其用,而末治法从厥阴论治,又为医家所罕取,兹再补充论述。脾泄又称滑泄,通常以参苓白术散为主。但临证往往投剂无效,当细审而辨治: 如食后即泄,苔腻者,乃脾虚湿淹、清阳不举之候,应予东垣升阳除湿汤加参术治之。药用:党参、焦白术、陈皮、焦麦芽、川朴、柴胡、炙升麻、防风、羌活、猪苓、茯苓、泽泻、甘草等。如食后即泄,苔薄净者,为中州气馁,脾气下陷之侯。经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以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炙芪、柴胡、升麻、山药、芡实、茯苓、陈皮、炙草等。  相似文献   

10.
瘀血为患,病症广泛,疑难杂证,它法不效者,从瘀治之,常收捷效,现择几例报道如下. 例1.阳痿孙某,男,32岁,教师,1990年5月14日初诊。婚后阳事不举3年,性冲动时阴部有胀感,阴茎根部胀痛,曾多处求治,屡服参、茸、附、桂等补肾壮阳之品而效果甚微,诊见:阳事不举,面色晦暗,头晕目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是仲景之名方,和法之典范。柯韵伯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师仲景之法,尊医圣之旨,灵活辨证,验于临床,每收奇效。今录验案于后,供临证者参考。1 顽固性呕吐 刘某,女,58岁。于1981年11月6日初诊。患者每遇冬季就呕吐、恶心,时发时止,已5年余。今年发作1个月来,呕吐恶心较频繁,食入即吐,伴口苦。经服旋复代赭汤、香砂六君子多剂,虽几见好转而终乏全功。近5天来,胸闷且感憋气,气短,经多方治疗无效,病情反与日俱增。11月6日子时,急呼余诊视。证见手足厥逆,冷汗出,呼吸微弱,…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症。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因而至今将“阴虚”或“燥热”作为治疗消渴的用药依据 ,而对于阴虚燥热所致全身广泛瘀血之病理改变却认识不足。其实早在《内经》中就已阐述了消渴与瘀血的关系。如 :“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 ,血气逆留 ,髋皮充肌 ,血脉不引 ,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中亦简述了瘀血作渴 ,曰 :“病人胸满 ,唇痿舌青 ,……脉微大来迟 ,……口干燥而渴 ,……是瘀血也。”唐容川在《血证论·发渴篇》详细地论述了消渴与…  相似文献   

13.
眩晕病名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又名眩冒,眩掉、颠眩、眩运,系指目花头旋之感。总观之,此为上实下虚之证,上实风痰瘀,下虚肝脾肾。究其因由,盖有外感、内伤之别,内伤多见,或二者兼而有之。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或辨证施治.或专方专药,或针、推、激光综合治理,均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拟复习近年有关文献,展示与评析中医治疗眩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针对初始阶段、浊瘀血分,持续阶段、有浊生毒,并发症阶段、浊毒分伤之病机,采用血脂异常早期当化浊行瘀以断毒之源,中期化浊解毒以阻消浊毒内蕴,晚期扶正以化浊解毒等法,运用中药、针刺和固定中药剂型等综合疗法,疗效肯定。但在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和疗效判定诸方面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亲神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VZV病毒既损害皮肤引起疱疹,又损及神经引起皮肤敏感和疼痛。该病即中医火带疮,俗名缠腰火丹、蛇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多因内有心肝之火、肺脾之热,火热内蕴发于肌肤所致。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中,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近百例,似有所得。深感以多种疗法交互配合,有序应用,是解除病痛的最佳方法。兹不揣浅陋,试析一端,以就正于同道。1 临床表现1.1 疱疹 多蔟性水疱出现于炎性红斑上,排列呈带状,水疱中央有脐窝,大如鸡卵,小如黄豆或有出血点、血疱,数日后水疱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内经》及后世先贤之有关论述,揭示“肾综”蛋白尿与中医之脾肾精微下漏相类的观点。并对蛋白尿产生之病理机转、标本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进行较详尽而有力之论述。同时,从多年之临床实践,提出了功善消除蛋白尿之中药,为中医辨治“肾综”蛋白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清热泻脾散出自<医宗金鉴>,由黄芩、栀子、生石膏、黄连、茯苓、生地黄、灯心草组成,其原方为治疗鹅口疮实证的首选方剂,具有清心泻脾之功效.笔者采用清热泻脾散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据“痰为百病之根”等理论,对某些疑难杂症从痰论治,颇为见效。文中举阳萎、经闭两则病案,均用二陈汤为主治疗,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加味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临床运用该方加味治疗斑秃、喘病、痛经等证,收到较好的疗效,拓宽了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家父邢鹂江为江苏省名老中医,生前勤于临床,经验丰富。本文就其血证的分证治法方药,简介如下: 1 肺虚火旺肺阴虚常表现为津液不足,若体虚久病肺阴积损,或他脏病变影响,或外邪犯肺化热生火,或过汗香燥误治,或病后失调,都能耗损肺之阴液,导致肺虚火旺、损伤血络、迫血外溢。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