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0例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EN组46例病人,术前给予EN支持,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组44例,术前给予常规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PN支持.结果:EN组病人术后第8天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X线导向下置入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27例SAP病人入院3~5 d后,通过X线导向,经鼻置入空肠管行EEN支持,持续使用2周,并与同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29例病人进行对照。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血淀粉酶较营养支持前明显下降;EEN组较TPN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两组病人前清蛋白较营养支持前上升,EEN组较TPN组明显上升(P0.05)。EEN组病人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两组病人治愈率和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X线导向下置入鼻空肠管行EEN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对SAP病人疗效好,并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病人分为早期EN组与PN组,对两组病人的术后临床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病人主诉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观察指标,还是营养指标,EN组均优于PN组。结论:贲门癌病人行空肠间置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将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病儿出生后均给予PN作为基础营养,其中试验组在出生后12h内给予EN支持;对照组在出生后3d给予EN.监测和记录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7和第14天体格发育指标(身长、头围、体重)和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两组早产儿达到完全EN的时间. 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7天,各项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后第14天,试验组病儿的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达到完全EN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N联合EEN能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对机体恢复和营养状态的效果,探讨急性结肠穿孔术后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60例急诊手术的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根据所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EN+PN组和TPN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EN+P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P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穿孔术后EEN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加速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6例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33例.EEN组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24 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PN,总热量为125kJ/(kg·d).术前1 d、术后第1、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免疫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第10天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IL)-2水平EEN组较PN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均下降,术后第10天EEN组IgA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 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可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早期恢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EEN对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98例食管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同时观察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3、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泻发生率略高于EEN组.另外,EEN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EN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P<0.05).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早期使用EN支持能有效地提高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危重症病人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将77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第1、3、5和7天肠内营养(EN)的喂养量、腹腔压力的变化。并对比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1周后全肠内营养(TEN)和加用肠外营养(PN)的比例以及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第5、7天EN喂养量多于对照组(P0.05)、腹腔压力较对照组减低(P0.05)。治疗组EEN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TEN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EN+PN比例降低(P0.05)。治疗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肠道功能,减轻急性胃肠损伤。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蔡汉炯 《健康研究》2014,(1):46-48,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59例,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肠外营养组28例,观察上述两组治疗后1、3、7天血清中TNF-α、IL-1β、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并观察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ammacte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3、7天血清TN 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P<0.05),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各系统机能的恢复,是可靠、安全、经济的营养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 d给予鼻饲流质.结果:试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4和第28天的GCS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E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3例SAP病人随机分为TPN组、EEN组和大黄联合EEN(REN)组.观察三组病人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人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REN组无一例死亡,EEN组死亡1例,TPN组2例;REN组病人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均低于其他两组(与TPN组比,P<0.01;与EEN组比,P<0.05).治疗1周后,REN组APACHEⅡ评分和CRP明显下降(P<0.01);PCT阳性例数由21例下降为2例(P <0.01);TPN组PA显著上升(P<0.01).结论:大黄联合EEN治疗SAP,能促进病人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由鼻空肠营养管给以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对照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输注输入肠外营养。两组均达到非蛋白热卡(20±2)kcal/kgd-1,氮0.2g/kgd-1(氨基酸1.5g/kg)的喂养目标。营养支持在患者入组后12h内开始。[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入组,1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20例,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之间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完成研究的患者间的分析,发现研究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患者的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手术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24.1±5.3)dvs.(34.5±9.3)d,t=-2.615,P﹤0.0001)],住ICU时间[(14.6±8.7)dvs.(25.7±11.9)d,t=-4.197,P﹤0.01]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Early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 car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RPOSE OF REVIEW: Today, early nutrition support is considered standard care in most ICUs. The recommended method is the enteral route, although there is only minor evidence for this. Often inadequate delivery of energy and a cumulative energy deficit are impli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indication for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r immunonutrition an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ad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 RECENT FINDINGS: The indication for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guidelines for enteral nutrition recently published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Some more recent results strengthen the indication for a special formula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septic patients. A recent metaanalysis has shown that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superior to delayed enteral nutrition. Ad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hus seems to be the way to avoid cumulative energy deficit associated with insufficient or no enteral nutrition. SUMMARY: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s recommended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pecial formulas indicated in specific subgroups of patients. If enteral nutrition is insufficient or fails, parenteral nutrition should be instituted, respecting the often reduced demand for exogenous substrat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胰腺炎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RAI)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过程中,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前瞻性观察两种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病人代谢的影响。方法:临床烧伤病人19例,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有严重吸入伤,休克,消化道出血,明显腹泻及腹部疾患者不列入本研究。除行常规抗休克等处理外,EN组伤后第1天即口服或经鼻饲管注入奥力康,PN组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和葡萄糖等,两组热量和氮摄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PN组(n=30)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在营养支持后第1和第2周的营养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EN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PN组有明显改善,而PN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较EN组有明显升高。EN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EN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