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moshenko梁的行波与模态的混合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行波控制和独立模态空间混合方法。对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行波方法实现了对Timoshenko梁结构的振动控制。首先。采用模态控制方法,控制低频振动。而后,采用行波控制方法吸收高频振动能量,实现结构的振动控制。可见,行波/模态混合控制提高了振动控制精度和系统的鲁棒性。本文给出了悬臂梁振动的混合控制策略,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祁皑  刘季 《振动工程学报》1999,12(2):256-261
根据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混合控制系统HDS-AMD控制该类建筑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混合控制方法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而且易于实现,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江  何玉敖 《工程力学》2001,(A03):13-17
本文基于隔震技术和结构半主动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振动混合控制方法。其中半主动控制部分采用作者提出的等效力开关控制法。这种混合控制充分弥补了隔震和半主动控制各自的缺陷或不足,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扩大了两者各自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深入发展,在对装配线机械手电气混合控制方面,进行了科学与合理方法的革新,能够推动电控系统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其能够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良与革新,能够在控制方面得以新的研究与推广使用。装配线机械手电气混合控制,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与操作中得以工作效率与成本的最优投入,并能够对资源予以合理与优化的配置,将先进的技术同工作相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装配线机械手电气混合控制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并能够在技术领域得以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库仑摩擦力的结构地震响应混合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惠勇  王伟 《工程力学》2000,3(A03):111-115
本文铎基于库仑摩擦滑移型基础隔震的混合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将运动过程分为滑移期和非滑移期,同时采用变结构趋近律方法进行了控制设计,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表达式。结果表明,该混合控制能有效地减少结构各楼层的地震反应,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构随机振动混合控制整体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与随机振动主动控制等价的随机振动混合控制系统方程,选取混合控制中主动外加能源指标函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在物理空间的随机振动混合控制整体优化;在对结构模态参数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模态空间内实现混合控制整体优化的方法。对受零均值平稳白噪声激励的建筑结构实施混合控制整体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当被动控制部分合理设计时,主动控制部分所需外加能源指标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振动优化混合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国平  孙峰  王超 《工程力学》2000,17(2):129-133,128
本文采用混合控制方法对滞回非线性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进行研究,给出优化控制 算法,并对其充要条件进行论证。其中,被动控制采用基底橡胶支撑,主动控制采用主动质 量阻尼器(ATMD),结构非线性恢复力采用Wen模型形式。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建筑结构的 混合控制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控制方法。另外,文中所用控制策略同样也适合于其它组 成形式的混合控制,如主动作动器和摩擦型基底隔离组成的混合控制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离心力场中的振动台控制问题,指出控制的目标不仅是抑制住激振力产生的振动,同时需要解决离心力导致的系统偏离问题;根据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的前馈-反馈混合自适应控制方案;通过SIMULINK仿真,比较了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三种方案的效果,发现前馈控制具有抑振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不能够全部解决系统偏离问题,而反馈控制纠偏效果突出,却对振动抑制效果较差,而混合控制结合了前馈和反馈控制的优点,表现出对离心力环境下的振动控制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组合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振动控制体系———组合隔震结构振动控制体系,推导了其振动及控制方程,并研究了其振动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隔振结构振动控制体系能对结构地震响应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振支系统鲁棒H∞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控制理论,建立了结构振动系统鲁棒H∞反馈控制模型,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建立了一套以TMS320C3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核心的结构振动鲁棒H∞控制实验系统。通过对性能加权函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取得了在稳定频带上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气混合蝶阀串联系统具有强耦合、不确定性、干扰因素多、非线性等特点,首先建立了煤气混合过程双蝶阀串联系统数学模型,应用自抗扰控制(ADRc)静态解耦和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动态解耦技术.给出一种适用于煤气混合蝶阀串联系统的ADRC解耦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不仅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抗扰动能力,而且解耦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基于H∞控制理论,建立了结构振动声辐射鲁棒反馈控制模型,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建立了一套以TMS320C3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核心的封闭空间弹性壁振动声辐射鲁棒H∞控制实验系统,实验取得了在指定频带上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流程是目前最常用的天然气液化流程,该流程结合了级联式液化流程与混合制冷剂流程液化流程的优点,既高效又简单。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外界因素的干扰,需要控制器来维持液化装置的稳定,因此需要针对液化工艺的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动态仿真技术分别模拟了液位控制、温度控制和串级控制应用在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工艺各系统中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控制器的设定值得出液化工艺系统的响应以及恢复稳定所需要的响应时间,从而得出各个系统最优的控制方式。结果表明:在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中,丙烷预冷系统采用液位控制或串级控制,混合制冷剂系统采用液位控制,天然气系统采用串级控制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4.
吴明哲  陈武晖 《发电技术》2019,40(1):28-186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 converter,VSC)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拥有良好的有功无功功率控制能力以及更适合构成多端输电系统的优势,目前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及稳定性是影响输电系统运行安全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研究,首先概述了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及其解耦控制和附加控制方式,然后从基本的两端拓扑结构延伸到多端输电系统拓扑和混合输电系统拓扑,着重分析了多端系统的下垂控制、故障穿越能力和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接着又讨论了风电接入之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及控制,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文尚 《计量技术》2000,(11):13-15
本文介绍了所研制的控制理论混合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存储示波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接口实验的多种功能。文中,以温度测控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民政部。稍加扩展,也可以用该系统来分析波形。  相似文献   

16.
石方控制爆破的飞石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石方控制爆破中的飞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飞石的方法,对石方控制爆破的飞石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土层地基上建筑结构混合控制的减震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 -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混合控制减震效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土层地基上结构混合控制的运动方程 ,通过不同输入地震波、不同土层剪切波速、不同结构参数等条件下的数值分析 ,讨论了桩基础对结构混合控制减震效率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 :对于土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采用混合控制的减震效率明显要强于单一的 TL D的减震效率 ;在土层较为坚硬的情况下 ,混合控制仍具有较高减震效能 ;随着土层变软 ,土 -结构相互作用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效应趋于明显 ,混合控制的减震效率明显降低 ,因此 ,对软土地基上的结构实施混合控制时 ,必须先要正确分析土 -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以柔性主从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控制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系数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器权重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根据系统实时跟踪误差调整控制器中的权重系数,进而设计了自适应双向控制器和基于LQR的自适应伺服控制器。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选取合理的阈值,将两种自适应控制器有效结合,设计了自适应混合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混合控制有效提高了系统运动的稳定性,并显著减少了柔性执行手臂的振动衰减时间。  相似文献   

19.
孙杰  李敏 《工程力学》2016,33(7):234-243
全动垂尾结构不同于铰接方向舵的垂直安定面结构。该文深入研究了全动垂尾抖振响应的压电驱动控制、垂尾旋转控制以及混合压电控制和垂尾旋转控制的三种主动控制方法。使用压电驱动的载荷比拟方法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驱动器进行建模,利用偶极子格网法计算随体空气动力。采用线性二次型高斯最优控制(LQG)方法分别设计三种模型的控制律。分析三种控制模型的抖振响应,研究其控制效果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压电控制因受控制电压和压电功放所限,控制效果有限;垂尾旋转控制由于受限于控制频率,对高频激励控制效果不明显;混合控制方法兼具垂尾旋转控制和压电控制两种方法的优点,能同时降低低阶模态和高阶模态上的能量,从而扩大了控制频率的范围,因此其控制效果最好;最后,通过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全动垂尾模型的算例,验证了混合抖振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洪昭斌 《振动与冲击》2010,29(11):94-99
讨论了载体位置不受控、姿态受控情况下,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可保证载体姿态、关节角协调运动变结构控制鲁棒性并同时抑制所产生柔性振动的混合控制方案。该变结构控制仅设计来完成渐近解耦的载体姿态及关节角轨迹追踪,而不能对柔性振动模态进行控制;为了主动抑制柔性杆的振动,使用虚拟控制力的观念生成了变结构控制所需的混合轨迹,从而为柔性空间机械臂设计了追踪混合轨迹的混合控制方案。数值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混合控制方案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情况下,能够使载体姿态及机械臂关节角稳定地追踪期望轨迹并对所产生的柔性振动进行主动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