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一个必检项目。目前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木瓜酶法、卡式法及聚凝胺法等。我科对50例病人的血样用此4种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聚凝胺法试验是一种快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交叉配血,输血前抗体筛选,聚凝胺法配血较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具有方便法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而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聚凝胺法配血,探讨聚凝胺配血实验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本院986例输血患者与ABO同型献血者进行盐水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在聚凝胺法配血实验中发现7例由冷凝集引起假阳性,3例由IgG类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前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理想的方法,灵敏、快速、简便,不用特殊设备,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推荐一种新型交叉配血方法,应用改良Polybrene(聚凝胺)交叉配合试验与盐水介质交叉配合试验同步作出200例的结果分析情况。结果,195例两种方法结果完全相同,5例盐水介质交叉配合不合。认为聚凝胺试验是一种能快速、准确检出免疫性抗体的敏感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5.
武进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51-2252
目的:探讨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作用。方法对我单位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494例输血患者与同型供血者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494例样本中,聚凝胺法试验中共发现3例由冷凝集所造成的假阳性;2例是因IgG类不规则抗体所导致的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检出IgG类不规则抗体,从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霞  杭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99-1700
目的:探讨应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技术交叉配血试验时误判和漏检的因素。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5 820例次的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共同出现阳性结果的有22例,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出现阴性结果2例。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血试验,易引起假凝集,微柱凝胶技术操作过程的标准化、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规范化要求。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易引起假阴性,结果易判断、操作过程不易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给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保证,采用聚凝胺法,该方法不论在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方面均有灵敏、快速、简便的优点。方法 病人血清加献血员血球加低离子强度介质加聚凝胺混匀,离心,发生凝集,再加入再悬液血球,立即分散为配合合适。结果 5800例的聚凝胺法与盐水法对比试验,结果聚凝胺交叉法检出1例有自身抗体,而盐水法未检出,在血型鉴定中聚凝胺法检出2例Rh阴性,盐水法未检出。结论 聚凝胺法优于盐水法,是值得依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输血患者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探讨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869例输血患者与ABO同型献血者进行盐水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中发现8例由冷凝集引起假阳性,2例由IgG类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1例由IgM类天然抗体,抗-M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可以检测到免疫性抗体及自身抗体,在Rh血型系统较抗人球蛋白方法更为敏感,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聚凝胺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可对结果进行清晰显示,假阳性少、灵敏度高、快捷、准确、效果明显、不用特殊设备等特点,是目前交叉配血最理想的方法,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子珍 《吉林医学》2013,34(23):4775-4775
目的:为了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保证,探讨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选用低离子聚凝胺法和盐水配血法,进行配血效果的比较。结果:与盐水配血法比较,聚凝胺法可以检出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绝大多数抗体。结论: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有灵敏度高、快捷、准确和效果明显的特点,是目前交叉配血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王喜洪  辛琪 《现代医学》2011,39(1):93-9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试验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7例,相合5例,相合率为41.7%;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9例,相合3例,相合率为25%。结论:聚凝胺试验虽然操作简便、快速,价格低廉,但灵敏度不高,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微柱凝胶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价格较高。因此,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聚凝胺试验或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上挽救、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的交叉配血是主要关键环节之一。目前交叉配血有盐水法、木瓜酶法、抗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等。凝聚胺配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我研究室用不同厂家的凝聚胺试剂及木瓜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一例患者交叉配型检出不规则抗体的病例分析,探讨聚凝胺介质配血实验在安全输血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实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抗-E.结论:临床输血中不但要开展盐水介质配血,同时必须常规进行聚凝胺介质配血,才能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配血皆无阳性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血袋用于配血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柱凝胶卡式法与传统试管法、聚凝胺法在直抗试验(DAT)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差异.找到更适于临床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 2 312例患者血液样本用卡式法定型后,卡式法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DAT检测,再用卡式法以及试管法、聚凝胺法对血液样本及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交叉配血试验.对于交叉配血主侧阳性的样本进一步鉴定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最后以试管法作为标准,将三种方法得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卡式法DAT结果,并比较卡式法与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2 312例样本中,卡式法DAT阳性率为6.78%,以传统试管法作为标准,卡式法DAT敏感性为99.4%,特异性为99.9%,且卡式法的阳性强度与试管法相同或大于试管法的样本占97.4%.卡式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特异性分别为99.91%、99.74%,次侧特异性分别为99.45%、99.41%,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x2=0.04,P>0.05).两种方法主侧敏感性均为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侧敏感性分别为96.72%和8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0,P<0.01).结论 以传统试管法作为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检测标准,卡式法DA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其操作较传统试管法简便、快捷,且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影响因素少;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聚凝胺法相比,次侧敏感性高于聚凝胺法,而且卡式法能够排除临床无意义抗体及自身冷凝集抗体的干扰,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法)对我院496名新生儿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的再用凝聚胺法复检。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32例,其中主侧交叉配血不合5例,次侧交叉配血不合25例,主次侧均不合2例。盐水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3例。用凝聚胺法复检,检出交叉配血不合12例。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性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抗-C、抗-e属于不完全抗体,只使用盐水介质配血不能检出此类抗体。对聚凝胺介质中凝集的血清,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鉴定出抗-C、抗-e。交叉配血时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一定要做聚凝胺或抗人球介质的配血,以避免不完全抗体造成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 对汾阳医院需要输血的2 108例患者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这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阳性及可疑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复查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所有的交叉配血中,发现2例患者有针对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盐水介质法未查出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则同时检测出2例不完全抗体者,最终为红细胞浓度过高和恶性肿瘤患者. 结论 盐水介质法敏感性较差;凝聚胺法简单、快速、自动化性高;微柱凝胶法敏感性更高,安全性更好,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改良技术应用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需要进行输血的4000例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改良技术与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比两种配血方式中的配血结果、配血结果不合因素分析。结果在4000例受血者中,共有13例出现较差配血不相和,其中8例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5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经过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4例仅聚凝胺法检测阳性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为阴性,1例微柱凝胶改良技术检测阳性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为阳性;在8例两种检测方式均不相合的患者中,其中抗-D抗体3例,抗-E抗体3例,自身抗体2例。4例仅聚凝胺法检测阳性患者为冷凝集素所导致;1例微柱凝胶改良技术检测阳性患者为抗-K所导致;聚凝胺法检测,假阳性4例,漏检1例,准确度为3995(99.88%),微柱凝胶改良技术准确度为4000(100.00%)(χ2=0.120,P=0.729),差异较小(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改良技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临床配血,满足临床需求,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聚凝胺介质配血时出现主侧弱凝集.用氯化钠注射液洗涤患者和供血者红细胞3次,分别在室温、37℃条件下进行盐水介质、卡式配血及聚凝胺介质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卡式配血均无凝集而聚凝胺介质在室温及37℃条件下均有弱凝集,患者输注后无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一般资料2004年受血者的血清标本,急诊受血者的血清标本用聚凝胺配血法进行交叉配血,其他受血者的血清标本用微柱凝胶配血卡进行交叉本配血,发现有阳性结果的标本再分别用微柱凝胶配血法和聚凝胺配血法进行测定.微柱凝胶配血法按照达亚美公司提供的微柱凝胶配血卡操作手册进行;聚凝胺配血法见<输血技术学>[1].在13 879例交叉配血试验中,这两种交叉试验共同出现阳性结果的有15例(表1).对这15份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筛查,其中抗-c阳性的标本4例,抗-E阳性的标本4例,抗-e阳性的标本3例,抗-cE阳性的标本2例,抗-JKb阳性的标本1例,抗-Mia阳性的标本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