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抗Clq、Anu-A、抗核抗体(ANA)、抗dsDNA、ANCA、抗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抗C1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抗C1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抗C1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抗C1q、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脂蛋白酶抗体(抗LPL)和抗C1q抗体(抗C1q)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77例SLE患者分为A组(LN组,41例)和B组(非LN组,36例),比较抗dsDNA、抗LPL和抗C1q单项及联合检测与LN的关系。结果在A组患者中抗dsDNA、抗LPL、抗C1q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LPL、抗C1q与抗dsDNA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01;KC1q=0.436,P〈0.001)。结论抗dsDNA、抗LPL和抗C1q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能很好有助于LN的早期诊断,抗LPL和抗Clq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抗dsDNA对LN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50例其它风湿性疾病(NSLE)组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分析AnuA对SLE组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9.3% 和98%,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而特异性与它们没有区别;AnuA在狼疮肾炎(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5.4%,在非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0.7%,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疾病活动组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5),AnuA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及肾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nuA阴性组(P<0.05).结论 AnuA是SLE的又一标志性抗体,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AnuA的检测有助于SLE患者疾病活动及LN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分析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8.0%,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且有显著性差异;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显著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3.3%,在无肾损害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nuA是SLE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检测SLE患者血清中ANA和抗-dsDNA。结果活动期ANA、抗-dsDNA阳性率与非活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抗dsDNA平均滴度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抗dsDNA阳性组肾损害明显高于抗dsDNA阴性者。(P〈0.01)。结论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ANA、抗dsDNA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姚文丽  刘燕婕 《中国医药》2009,4(12):982-98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狼疮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132例SLE患者,其中59例为SLE稳定期、73例为SLE活动期患者的ANCA和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AnuA和His,分析ANCA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ANCA阳性的SLE患者伴新月体肾炎的发病率。结果ANCA在SLE活动期的阳性率为30.1%,且均为PANCA,并显著高于SLE稳定期(P〈0.05)。ANCA在SLE活动期阳性率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dsDNA、AnuA和His的阳性率呈成正相关。ANCA阳性患者中的SLE活动指数(SLEDAI)与ANCA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NCA阳性的29例SLE患者中,病理切片显示有17例伴新月体肾炎(58.6%),103例ANCA阴性患者中,伴新月体肾炎20例(19.4%),ANCA阳性组中伴新月体肾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ANCA对判断狼疮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诊断SLE伴新月体肾炎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林啸  陈春梅  赵文  燕纪林 《河北医药》2013,(14):2098-2100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及进展的相关性,及抗C1q抗体对于狼疮肾(LN)患者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6例狼疮肾患者(LN组)和86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非LN组)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按照SLEDAI评分标准,将152例SLE患者,分为SLEDAI≥10组和SLEDAI<10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活动度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显著高于非LN组(P<0.01),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DAI≥10组中,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抗C1q抗体浓度越高,SLEDAI评分也越高。与LN变化相关抗体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与SLEDAI相关抗体有:抗C1q抗体。结论抗C1q抗体浓度可以作为SLE患者反映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并可以成为LN诊断和判断活动性大小的重要指标,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能较好的反映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大小。  相似文献   

8.
杨雅林  罗静  郭珲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1):818-819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N患者中抗C1q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C1q抗体在LN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伟华  王薇 《河北医药》2014,(8):1157-1158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09例SLE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及C3、C4水平并与自身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纽(P〈0.05);血清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相比较,IgG明显升高,补体C3明显降低(P〈0.01);而IgA、IgM及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及抗ds-DNA抗体阳性组分别与其对应的阴性组血清Ig及c3、C4水平相比较,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3水平明显降低(P〈0.叭)。结论SLE患者存在血清IgG水平升高,血清补体C3、C4降低的现象;随自身抗体滴度升高差异更为显著,且IgG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3、C4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C3可作为反映SLE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北方药学》2011,8(11):98-99
目的:对AnuA(抗核小体抗体)应用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SLE患者与50例患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的患者血清抗dsDNA与AnuA抗体水平,同样以免疫印迹法对抗S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AnuA对诊断SLE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76.0%与96.0%,而其敏感性较抗Sm抗体与抗dsDNA抗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特异性较抗Sm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uA(抗核小体抗体)应用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最主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与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和抗核小体抗体(anti-NuA)的关系。方法反馈分析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肾炎患者致肾炎抗体间的关系。结果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有13例anti-ds DNA阳性和17例anti-NuA阳性。并且,血清anti-GBM的水平与anti-ds DNA和/或anti-NuA水平一致。结论anti-GBM与anti-ds DNA和anti-NuA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这些肾炎抗体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彩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244-1246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抗SSA抗体6种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Anua和AHA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SSA抗体,并用免疫双扩散法证实抗Sm抗体和抗SSA抗体的结果。结果 Anua阳性率为77%,AHA阳性率为43%,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32%,抗Sm抗体阳性率为28%,ANA阳性率为94%,抗SSA抗体阳性率为17%。结论 Anu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可能是诊断SLE比抗ds-DNA抗体更特异的指标,尤其对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诊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这2种抗体对诊断SLE特异性高,但因其灵敏度低,故阳性率不高;ANA因阳性率高,而特异性低,只适宜作为SLE的筛选试验;SSA抗体阳性率在6种抗体中最低,不适宜作为筛查项目,但其真阴性率高。因此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互相弥补其缺陷,有利于SLE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早期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 ,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实验室检测了 89例临床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中 ENA、抗核抗体、抗 ds DNA。结果显示 :血中抗 Sm抗体检出率为 32 .5 8% ;抗核抗体检出率为 87% ;抗 ds DNA检出率为 73%。提示有必要将抗核抗体、ENA和 ds DNA抗体一同检测以免漏诊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相似文献   

14.
IL-18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L-18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29例未引起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未引起肾脏损害的SLE患者组(P<0.01)。血清IL-18的表达和LN患者SLEDAI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LN患者中,可能存在着血清IL-18的高表达。血清IL-18可能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SLE患者的发病年龄构成相对不集中,10~20岁年龄段发病最高;易并发狼疮性肾炎且肾脏损害较重;ANA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可能与狼疮性肾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 男性SLE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抗Sm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其在狼疮性肾炎( LN)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儿童SLE患者资料,检测所有患儿血清抗Sm抗体,评估 SLE疾病活动性及 LN病理组织学分型。根据抗Sm抗体的定性情况,分为抗Sm抗体阳性组和抗Sm抗体阴性组,分析抗Sm抗体与SLE疾病活动和LN之间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出现肾损害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82.6%比55.3%,P<0.05)。两组 SLE疾病活动性均以中度活动比例最高,但各活动水平的比较无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肾脏病理Ⅲ、Ⅳ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抗Sm抗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程度无明显相关,但抗Sm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出现肾损伤且病理表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