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CPUIA)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地。CPUIA说,2013年中国聚氨酯产品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产量达到870万t,相比2012年攀升了12%。隔热材料领域、汽车和水基聚氨酯材料领域的使用有大幅增长。该协会估计,2014~2015年,隔热板行业将为中国硬质聚氨酯泡沫再添31~38万t的需求。目前中国有250条生  相似文献   

2.
行业要览     
《聚氨酯》2014,(5)
<正>隔热板行业将带来中国硬质聚氨酯泡沫需求大增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CPUIA)估计,2014-2015年,隔热板行业将为中国硬质聚氨酯泡沫再添31万-38万吨的需求。目前中国有250条生产线投入聚氨酯隔热板的生产,创下新高。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CPUIA)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地。CPUIA说,2013年中国聚氨酯产品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产量达到870万吨,相比2012年攀升了12%。隔热材料领域、汽车和水基聚氨酯材料领域的使用有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聚氨酯870万吨(2013年)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CPUIA)近日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地。CPUIA指出,2013年中国聚氨酯产品产量达到870万吨,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相比2012年攀升了12%。隔热材料领域、汽车和水基聚氨酯材料领域的使用有大幅增长。该协会估计,2014年~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2004,(10):29-29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中国聚氨酯工业迅速发展,国际聚氨酯市场更加活跃。聚氨酯及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轻工、纺织、环保等工业领域,并作为新型材料逐步替代传统的钢材、木材和其他应用材料,发展前途广阔,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与聚氨酯生产和使用相关联的设备、工艺、材料、零配件、装饰件等新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推出,  相似文献   

5.
《粘接》2012,(7):77-77
在北京召开的2011中国汽车工业聚氨酯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指出,轻量化、绿色环保和舒适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汽车用材料发展的三大主题,这其中车用聚氨酯产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他提出,针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大力开发绿色环保、高性能的聚氨酯材料,大幅提高聚氨酯材料利用率。朱长春介绍,目前国际上在车用聚氨酯材料方面发展异常迅速,应用比例逐年升高,但是我国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上,科技含量不  相似文献   

6.
行业要览     
《聚氨酯》2006,(5):11-11
聚氨酯应用汽车领域发展空间局限多随着汽车业的飞速发展,车用聚氨酯材料凭借其优越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发展空间也被多数人看好,但也有人认为车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空间已受限制,想要继续扩大很困难。专家告诉记者,虽然聚氨酯在汽车方面的新的运用被不断的开发,但这些运用仅局限于一些产量较少的跑车,赛车等高档车辆。家用轿车的产量虽大,但聚氨酯的价格相对较高,不太会有更多的应用,因此,想要提高聚氨酯的使用量,只能依靠汽车的产量来提高,而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量并不理想。05年车用聚氨酯材料使用量为6万吨,专家估计06年车用聚氨…  相似文献   

7.
钱松 《化工文摘》2004,(4):31-31
中国聚氨酯制品的产量2003年已超过100万吨,2005年将达到120万吨。随着聚氨酯的迅速发展,2005年中国聚醚多元醇需求将相应增加到60万吨。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是近代世界上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合成材料。在工业上由聚氨酯可制成性能和用途迥异的制品,广泛用于塑料、橡胶、胶粘剂、纤维等领域。随着汽车、建材、机械、纺织等行业不断发展,对聚氨酯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我国聚氨酯制品总量从1989年的10万吨猛增到1996年的44.5万吨。预计到2000年生产能力将达62万~70万吨,而我国对聚氨酯制品的总需求将达100万吨,每年至少有30万吨的缺口。我国2000年聚氨酯缺口30万吨@荆方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2008,(2):76-78
1、聚氨酯材料的应用概况 聚氨酯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汽车上用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全球汽车制造业每年聚氨酯的使用量超过100万t。聚氨酯一般占车用塑胶的15%,平均每辆车的使用量为15kg,多数采用MDI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2014,(11)
<正>不知从2013年什么时候开始,预测2014年的市场多是:低迷、底部、软着陆、外贸差、产能多以及利润可有可无等词眼围绕在我们耳边。然而事实远胜过没有依据的猜测,单单从聚氨酯这个领域来看,几大原料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利润高的不在少数,而受产能影响有,但并不是已到无路可寻的地步。普华咨询(环球聚氨酯网)预估,2013年中国聚氨酯产品产量达到830万吨,2014年增长约10.6%,达到918万吨,整体保持平稳向上发展,其中汽车以及冷链领域使用有一定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是各种高分子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塑料、橡胶、泡沫、纤维、涂料、胶粘剂和功能高分子七大领域均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并不断地应用于高铁和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聚氨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2000年我国聚氨酯年产量仅为100万t左右,到2010年已经达到65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36%。目前我国聚氨酯行业共有2万多家企业,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聚氨酯产业链中的产品都是精细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2.
当PU遇上车     
全球汽车制造业对聚氨酯的使用量超过100万吨,其中聚氨酯泡沫塑料占60%,国外一辆普通轿车的用量约为22kg左右。汽车工业常用的聚氨酯制品形态主要有硬质、半硬质、软质泡沫和聚氨酯弹性体、胶粘剂、涂料等。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放异彩,产销两旺,受到全球的关注。国内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与之依存的汽车零部件及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作为汽车配套材料原料的聚氨酯因其多功能的纤维技术、泡沫性能、粘合特性、  相似文献   

13.
黄茂松 《粘接》2010,31(5):14-15
1 汽车工业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已达12%。汽车工业的强势发展有效地拉动了PU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制造业对PU材料年使用量己超过100万t。其中,美国PU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已超过其他车用塑料材料:德国PU用量仅次于PVC;日本和中国PU在汽车用塑料品种中仅次于PP和PVC,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2008,(9)
韩林(单位不详)汽车情报-2006,(19).-31-34聚氨酯夹心板是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上游产品可带动聚氨酯化工原料、彩钢聚氨酯夹心板材在冷藏保温汽车上的应用[作者][刊名][文摘]  相似文献   

15.
《粘接》2012,(6):27-27
目前国际上在车用聚氨酯材料方面发展异常迅速,应用比例逐年升高,但是我国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上,科技含量不高,应用范围偏窄.因此,应加快聚氨酯在汽车应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努力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制造技术水平. 轻量化、绿色环保和舒适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汽车用环保材料发展的三大主题,这其中车用聚氨酯产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聚丙烯(PP)其混材料是指通过改性加工手优获得的满足汽车不同部件、不同功能要求的改性PP材料。自2001年开始。我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年增长率超过50%,即使在增速放缓的2004年仍有13%的增长,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507.46万辆,汽车用改性PP达到140kt;2006年,全国汽车产生608.76万辆,汽车用改性PP达到170kt,  相似文献   

17.
管欣 《中国橡胶》2006,22(24):43-43
聚氨酯工业联合会(API)在最近举行的聚氨酯年会上作出预测,根据目前中国聚氨酯生产的发展速度,至2010年产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据统计,2005年世界聚氨酯市场的消费达到300亿-350亿美元,全球的聚氨酯产量为3030万磅。目前北美的聚氨酯产量为820万磅,中国的产量为640万磅。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化工》2009,(4):54-55
我国TDI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材料(PU软泡),其次是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胶粘剂等领域。2007年国内TDI的需求量在35万t左右,国产货的市场占有率在21%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预计到2010年,国内聚氨酯制品产量将达到350万t,异氰酸酯需求量将达到130万t,其中TDI约48万t。近年内,TDI需求总体上将保持8%左右的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市场趋向     
《广州化工》2013,(5):239
聚氨酯新应用市场前景好聚氨酯性能优异,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交通、皮革、纺织、机械、化工、医疗等许多行业。随着我国聚氨酯产生的迅速发展,聚氨酯的应用不断拓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应用正向高端化水平发展,例如液体聚氨酯补口技术已突现规模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果,双享性聚氨酯材料在医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市场分析     
《浙江化工》2004,35(11)
世界聚氨酯发展与展望一、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与趋势聚氨酯(PU)是世界六大发展的合成材料之一,其工业发展较快,过去5年始终保持6%的年均增长率。就其应用广度而言,已跃居诸种合成材料的首位。可以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将为人们带来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生活。而中国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吸收了世界水平的技术和规模装置后,必将成为世界聚氨酯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据陶氏化学公司公布的数据,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聚氨酯年产量总计只有110万吨,而进入21世纪已超过了900万吨,增长了约9倍。在我国,近10年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