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蕾 《中国石化》1997,(7):12-13
取消低标号汽油加速油品升级换代黄蕾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石化总公司所属炼厂从1997年1月起停止生产低标号的70号汽油,而增加生产90号和93号汽油,同时生产优质的97号汽油。这是我国第三次取消低标号汽油。取消低标号汽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是提高能源...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油清净剂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汽油清净剂的分类、组成以及世界汽油清净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汽油中加入汽油清净剂的必要性。从发展历史看,汽油清净剂被人为地分为四代。第一代主要是针对化油器积炭研制的;第二代是电喷汽车出现后针对喷嘴处积炭(PFI)研制的;第三代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或清除进气阀处生成的沉积物(IVD);第四代是针对第三代产品的缺陷而开发的,它可抑制燃烧室沉积物(CCD)的形成。随着四代汽油清净剂的发展,汽油清净剂的组成也在不同发展以适应性能的需要。我国高燃烃、低芳烃的汽油组分特点决定了我国更应大力发展汽油清净剂。  相似文献   

3.
谈汽油的升级换代王锡础一、汽油为什么需要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汽车明显地增多,尤其是小客车不仅数量猛增,而且更新换代也很快,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至今问题仍然不少,多数国产汽车的压缩比及其所用汽油的质量只相当于美国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的种类及现状 近年来,为了满足清洁燃料的发展要求,我国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含氧醚类、醇类、酸酯类等汽油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标号汽油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标号汽油(指研究法辛烷值为93及以上汽油)的消费量不断增长,高标号汽油产量所占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6.5%。但受生产装置以催化裂化为主、调和组分构成比较单一的影响,我国高标号汽油产量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预计2010—2020年我国对高标号汽油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由2010年的5200万吨上升到2020年的9400万吨,高标号汽油需求比例由2010年的75%上升到2020年的94%。从中长期看,93号汽油将成为我国汽油消费的主要品种,消费比例将由2010年的61%上升到2020年的67%;2020年左右,97号汽油有望达到需求总量的27%。针对我国高标号汽油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来满足需求:增加轻质原油加工量,增加和改扩建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设施,改进工艺操作条件,采用新型催化剂技术,积极寻找MTBE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降低车用汽油的烯烃含量,生产清洁汽油,是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车用汽油的烯烃几乎全部来自催化裂化汽油(FCC),若将FCC中的烯烃转化为异构烷烃,可生产出低蒸汽压、高辛烷值的清洁汽油。  相似文献   

7.
美国汽油标准向来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引领世界清洁汽油发展潮流。四年之后全美将在汽油中禁止使用MTBE,这势必会对全球尤其是欧洲MTBE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带来许多影响。对美国MTBE使用、生产,供应现状以及许多炼油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详细描述,有助于我国汲取国外汽油发展的先进经验,在汽油标准制定和生产上少走弯路,及早投入MTBE替代工艺的研究,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2005,(7):76-76
兰州石化副总经理高志文向记者表示,我国在短期内大规模推广欧Ⅲ标准汽油是不现实的。《世界燃油规范》里规定符合欧Ⅲ标准的汽油,烯烃和硫含量分别不大于10%和0.003%,我国的汽油与这个标准差距较大。他估计,国内的炼油企业如果全部按照欧Ⅲ汽油标准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将高达700亿元。  相似文献   

9.
石化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内外原油提价,国外大公司进驻中国市场,与国内展开强劲竞争。而我国的汽油产品辛烷值低、加铅量大,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对油料的要求。因此,必须以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质量为突破口,加速我国汽油升级换代进程。  相似文献   

10.
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以保护环境、造福社会、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己任,致力于高标号无铅汽油的研究开发.最近成功地淘汰了低标号汽油生产,所产高标号无铅车用汽油占汽油总产量的100%,巨大批投放北京市场,并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出口,成为我国炼油行业首先实现全产高标号无  相似文献   

11.
改善汽油质量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汽油质量现状,分析了提高汽油质量技术的适应性,并结合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装置结构、加工流程和产品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催化重整装置联合优化的运行模式来改善汽油产品质量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相对成熟的美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为例,选取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VAR模型分析影响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燃料乙醇产量与玉米价格、汽油价格、GDP、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汽油价格和GDP对燃料乙醇产量有正向冲击效应且滞后期长,玉米价格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对燃料乙醇产量有负向冲击效应并在长期中逐渐收敛为0;政策扶持因素对燃料乙醇产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长期中汽油价格和GDP对燃料乙醇产量的影响较大,而玉米价格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velops direct tests for search behavior in retail gasoline markets. We exploit a unique market‐level dataset that allows us to directly measure search intensity with daily web traffic data from a gasoline price reporting website and perfectly measure daily changes in price levels and dispersion. Our simple yet powerful tes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f both cross‐sectional and intertemporal price search.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川省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现状,并为加强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全省范围内采集3种标号共200个批次的车用汽油样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90号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的风险较高,93号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的风险较高,97号车用汽油质量存在风险,四川省流通领域的车用汽油质量现状并不乐观,消费者的用油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尾气中的SOX和NOX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为改善大气质量,就必须降低成品汽油的硫含量。催化裂化汽油是成品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硫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品汽油的硫含量。目前,国内外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溶剂抽提脱硫、催化裂化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及吸附脱硫。本文综述了各种脱硫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试析烷烃异构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汽油中应增加异构烷烃的量,增加异构烷烃的方法有多种,而异构化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我国炼油工业中尚无异构化装置,应及早的开发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提高炼油企业硫回收率 降低石油产品的硫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硫已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的主要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炼油企业提高硫回收率,降低石油产品硫含量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许多国家的汽油、柴油听硫含量产针分别下降到0.004%和0.003%以下。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f gasoline prices in multiple countries have found sequences of a sharp price increase followed by gradual decreases. This pattern is linked to Maskin and Tirole (Econometrica 56:571–599, 1988) duopoly pricing game and labeled Edgeworth price cycles. We examine data on average daily MSA-level retail gasoline prices for 350 MSAs in the US from 1996–2010. We confirm the finding of others and show that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US MSAs in contiguous upper Midwestern states evidence price cycling. However, our lengthy data set allows us to see that these MSAs began cycling in 2000. Thus, we can examine prices in cycling and non-cycling MSAs before and after cycling and find that prices are lower in MSAs that began cycling.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wholesale gasoline prices. We use discrete and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generated by mergers in West Coast gasoline refining and retailing markets to test for incentives to raise rivals' costs. The research design allows us to test f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wholesale prices, controlling for horizontal market structure, cost shocks and trends. We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strategic incentive to raise competitors' input costs. This suggests that vertical integration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holesale p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