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类)┌──┬────────┬──────┬──┬──┬──┬──┬──┬──┬──┬──┬──┬──┬──┐│位次│单位 │全国高校位次│89年│90年│91年│92年│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98年│总计│├──┼────────┼──────┼──┼──┼──┼──┼──┼──┼──┼──┼──┼──┼──┤│1 │北京医科大学 │1l │49 │84 │48 │92 │66 │71 │103 │84 │82 │118 │797 │├──┼────────┼──────┼──┼──┼──┼──┼──┼──┼──┼──┼──┼──┼…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在全国第2及第3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连续6年的观察。结果:以OT试验反应5 mm(PPD则为6mm)为阳性,年感染率1986年为3.5%,1991年为2.8%;年发病率1/10 000)1986年为14.2,1991年为19.6,菌阳年发病率1986年为2.3,1991年为2.5。年感染率年平均递降4.4%。表明近年来本省结核病年发病情况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校1951~1983年共做围产儿尸检72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病理解剖教研组1951年至1983年期间围产儿尸检。其中1951年至1959年360例,1960年至1969年333例,1970年至1979  相似文献   

4.
【《英国医学杂志》1986年1月】1984年住在英国有56.5百万人,其中15%为65岁以上。生育率1980年较1971年低,但出生存活者1984年较1982及1983年多。死亡数从1983年的659,000降至1984年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至1954年北京市城区结核病死亡情况已有报告。本文再将1955年到1959年的死亡情况作一分析,并与前五年的死亡情况比较,探讨十年中北京市城区结核病死亡的趋势和特点。北京市城区结核病死亡率,1954到1959年,与前五年情况一样,逐年(除1955年外)下降。如以1949年结核病死亡率为100,1959年已降  相似文献   

6.
《中国循环杂志》自1986年创刊至今已20年了,在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提高期刊质量,使期刊质量的各种评估标准均保持优良水平,其中一项出版周期(稿件自收稿至刊出的天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94天(6.5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北京西南地区近12年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特点,分析其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开展对上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工作。方法将2001年-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出的1 126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4个阶段(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种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贲门癌、十二指肠癌)各组间发病年龄、性别构成、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将前6年与后6年进行比较,分析各种肿瘤临床特点随年份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上消化道肿瘤检出数后6年较前6年呈上升趋势,食管癌呈下降趋势、胃癌呈上升趋势,40~49岁年龄段的胃癌在4个阶段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后6年发病人数较前6年呈下降趋势;食管癌的男性发病率后6年较前6年呈上升趋势,而女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胃癌的性别变化则与之相反;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的发病率在4个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中段的发病率后6年较前6年呈上升趋势,而胸下段的发病率后6年较前6年呈下降趋势;胃底癌的发病率后6年较前6年呈上升趋势;胃癌的黏液细胞癌的发病率在4个阶段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后6年的发病率较前6年呈下降趋势。结论近12年北京西南地区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特点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掌握这些临床特点,更好地完成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嘉定县消灭血吸虫病已10年,全县无钉螺达11年。望新乡马门村患病率原为53.93%,1967年起不再发现钉螺,1970年粪便三送三检普查阳性率为2.0%,当年达到“基本消灭”。1973年粪检阳性率为0.14%,1978年达到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嘉西乡青岗村患病率原为24.78%,1966年起查不到钉螺,1974年粪检阳性率为0.27%,1979年达到消灭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93岁。因劳累受凉后鼻塞、咽部不适 2d于1999年 5月 30日入院 ,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右下肺炎。既往有以下各种疾病 :196 2年起有阵发性心房颤动 ,1975年转为持续性 ,自 1990年 2月起超声心动图检查始发现左心房轻度增大 ,1977年诊断为冠心病 ,1984年起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995年 1月 18日突发阿 斯综合征 ,1月 2 6日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VVI型 ;1995年 12月因肺炎诱发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1978年 5月诊断为高血压 ,1979年诊断为糖尿病 ,1984年开始服用降糖药物治疗 ;1985年起尿蛋白阳性 ,1991年起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Workbook模型应用于估计哈尔滨市2013年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数。方法收集哈尔滨市2011年及2013年疫情估计数据、2010-2013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假设哈尔滨市2012年HIV新发感染人数与2013年相近,依据"2013年估计现存活人数=2011年估计现存活人数+(新发感染人数-死亡人数)×2年"的原理,估计2013年HIV新发感染人数。结果估计哈尔滨市2011年存活HIV感染者及病人2154人,2013年存活HIV感染者及病人2583人,2013年新发感染人数为231人。结论应用Workbook模型可以充分利用以往常规艾滋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新发感染人数的估计,人力财力消耗较小,便于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足的临床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近12年来全国发表有关糖尿病足的文章逐年上升:1996年6篇,1997年14篇,1998年70篇,2000年88篇,2001年103篇,2002年121篇,2003年176篇,2004年215篇,2005篇306篇,2006年322篇。这些变化,确实反映出糖尿病足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1972年以来,全市15个县(市、区)结防所已有11处开设了防痨门诊,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防痨网,开展了查、治、管、防,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 1.疫情变化结核病死亡专率,每10万人口1981年8.8,1982年7.6,1984年5.2,4年中下降了40.6%,年递降率16%。1972,1979及1984先后进行三次流调,患病率分别为1.05%,0.22%及0.11%,1985年复核为0.15%,属全省最低者。1972~1985年患病率下降86.1%年递降率14.1%。涂阳患病率由1972年0.89‰下降至1985年的0.64‰,13年来下降了28.1%,年递降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85年至1994年10年间共收治闭塞性脑卒中1107例。1985年至89年收治401例,青壮年47例,占同期收治的11.72/。90年至94年收治706例,青壮年116例,占同期收治的16.4%。后5年是前5年的1.76倍。而青壮年患者后5年是前5年的2.47倍。163例中男性94例,女性69例,男女之比为1.36:1。  相似文献   

15.
本文73例均系1950年1月至1958年6月七年半期間住院病例,男性55例、女性18例。年龄自12—30岁者56例、31—50岁者14例、51岁以上者3例。入院时病期在半年以內者有39例、半年至1年者8例、1—2年者10例、2—3年者4例、3—4年者4例、4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本刊顾问徐秉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4月27日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逝世,享年68岁。徐秉锟同志生于1923年12月12日,福建古田县人。194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6年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生物系攻读。1948年获硕士学位并被选为斐陶会员(金匙奖)留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科讲师,1956年晋升为副教授。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升为教授兼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6月任中山医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17.
正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内科消化学组始建于50年代,1978年正式设立消化专科。在学科奠基人周殿元教授大力倡导和带领下,1955年国内率先引进硬式胃镜,1973年率先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1979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成为第一军医大学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200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由广东省编制办批准设立南方消化病研究所。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18.
我在恩师毛焕元的膝下共十年,那是从国家恢复研究生学制的1978年始,一直到1987年毕业并从同济医科大学心研所调到北京工作。那是朝夕相见,向恩师求学问道的十年。随后又是二十四年,从1987年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开始,直到2011年7月老师的溘然辞世。  相似文献   

19.
结肠憩室的内镜特点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不同时期结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89年-2004年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89年-1997组52例,1998年-2004年组11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在1989年-1997年组和1998-2004年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总数的比例从1.47%上升至2.08%,男女之比分别为1.26和1.22,平均发病年龄从61.68岁上升至66.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和腹胀等,1998年-2004年组患者中便秘症状的比例比1989年-1997年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1998年-2004年组乙状结肠憩室检出率比1989年-1997年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近7年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明显增加,其发病例数随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好发部位由右半结肠为主转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且乙状结肠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十年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50例SLE患者的10年(1980年 ̄1990年)随访结果。10年的生存率情况,以发病时间计算,其一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84%,以确诊时间计算,则分别为98%、86%、76%。本组患者十年死亡12例(24%),感染与明功能衰竭为两大主要死因,分别占33%及33%。74%存活的患者能很好工作与生活,12例患者病人情缓解,平均缓解时间4年(2年 ̄9年)随访,结果表明SLE的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