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关于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关于血清免疫特异性抗体标记物的研究较多,这些抗体包括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以及抗细菌抗原抗体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IBD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SmD1抗体及其他特异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了44例SLE及136例非SEE(包括干燥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利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SSA60000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斑点法检测抗Sm抗体。结果 抗SmD1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7.7%,高于抗Sm抗体阳性率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抗SmD1抗体的特异性达97.1%。结论 抗SmD1抗体在狼疮的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也高于抗Sm抗体。5种特异性抗体在SLE诊断中有明显的互补作用,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对SLE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存在许多针对大量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其中被广泛了解的是类风湿因子(RF),但RA中RF阳性率仅约75%,而且RF也可出现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甚至一部分正常人中,对RA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四十余年研究发现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丝聚蛋白抗体(anti-fi-laggrin antibody,AFA)、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RA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几乎不出现在其他风湿性疾病、炎症疾病以及正常人中.特别是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达80%,特异性达90%~100%。这些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肽均包含非标准氨基酸一瓜氨酸,瓜氨酸肽是由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对包含精氨酸的肽脱亚氨基而来.因此这些抗体统称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疾病,病因未明,与肠道免疫机制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IBD有增多趋势,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分子和细胞介质在肠道免疫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出现了环孢菌素、粘膜保护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和白细胞去除术等新方法。本文就IBD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病因至今不明,可能的病因包括由基因决定的宿主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的有害作用可见于一些IBD的动物模型。在这些动物模型中,动物在无菌的环境中不发生肠道炎症。Harper等人曾报道如果把已行回肠造口术的CD患的小肠流出物注入结肠,则诱导结肠炎症,然而将无菌的小肠超滤液注入结肠则不发生炎症。并不是所有的肠道细菌均可导致肠道炎症,一些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这不但决定于它们分泌有毒物质的能力和细胞壁的成分(脂多糖,肽聚糖),也决定于DNA成分(尤其是CpG)。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对实验性结肠炎或人的IBD可以产生阻抑影响。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困难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hrohn's disease,CD)。我国2007年制订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就UC和CD的诊断标准、诊断内容、鉴别诊断、诊断步骤和诊断举例作了明确的规范,是我国目前临床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兹就该共识意见诊断部分的有关重要内容特别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困难问题作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固性难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炎,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它的发病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它是环境、遗传、病原体和机体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失衡产生的疾病。IBD的特点之一是慢性肠道炎症伴随有动力方面的改变。近年来,关于IBD与肠道动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成为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其中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IB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清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的IgG和IgA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165例IBD患者,以及同期就诊的145例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PAB、ASCA、ANCA和GAB的IgG和IgA。比较各组的抗体阳性率,以及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不同临床表型的CD患者的血清ASCA表达情况。结果 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阳性率在IBD组与非IBD组、CD组与U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AB的IgG和IgA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CA IgG阳性率在CD组与U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用于鉴别诊断IBD与非IBD疾病、CD与UC时,PAB IgG的约登指数和阳性似然比均最高。抗...  相似文献   

10.
血清学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IBD的诊断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或)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1].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IBD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杯状细胞抗体(GAB)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在IB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确选择炎症性肠病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华田 《胃肠病学》2007,12(3):132-13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旧。因此,为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建立理想的、类似于人类IBD的动物模型就显得非常重要。理想的IBD实验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特点:①肠道炎症的发生、病程、病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人类IBD相同或相似;②实验动物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③以已知抗原易于诱导免疫反应;④传统IBD治疗药物治疗有效;⑤实验动物在没有遗传或化学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常能自发形成肠道炎症。然而,实际上很少有如此理想的动物模型。应当明确的是,目前所建立的所有IBD动物模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BD动物模型.而只能称为肠道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本研究对血小板参数与IBD的活动性是否关联作临床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晨曲  靖大道 《胃肠病学》2007,12(10):631-63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尤其是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各类细胞因子在IB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临床表现复杂,除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外,还有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的肠外表现.肝胆并发症因其与IBD愈后密切相关而受到关注.肝胆系统病变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胆结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显性疾病,但是另外症状隐匿、特异性不强,且部分独立于肠道炎症外的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gitis,PSC)、小胆管性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SC/AIH重叠综合征以及lg4相关性胆管炎容易被忽视.本文就与IBD相关的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许多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应答不佳或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尝试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IBD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炎症性肠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营养状况常急剧恶化。炎症性肠病引起营养不良的机制包括食物摄入减少、饮食限制、营养吸收不良(尤其是克罗恩病)、黏膜剥脱和出血所致肠道丢失增加、发热和炎症所致营养需求增加以及药物和营养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黄循铷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06,11(7):442-44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系指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多数学者认为,IBD是由感染、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引起肠道免疫反应过度亢进、肠黏膜损伤所致。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尚缺乏有效根治方法。动物模型的制备在IBD研究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对近年来IB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累及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须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并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基础上诊断UC和CD。但仍有近5%~15%的IBD患者病变仅累及结肠,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诊断和监测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粪便生物标志物,如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和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肠道炎症直接产物,可以作为IBD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一种准确的、非侵入性指标,而且可能成为内镜下诊断炎症活动性的替代指标。本文旨在阐述粪便标志物在IBD的诊断、监测、评价预后等方面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与肠外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类病因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严重,肠外表现多样,而且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的变异程度较大,给诊治带来较大困难。国内有关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总结武汉地区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