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收集近年国内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灸法治疗癌症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上灸法治疗癌症提供选穴参考。方法:检索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系统(WanFang)于2015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用EpiData软件进行信息提取并导出到Excel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16篇文献,包含533个处方,涉及164个穴位。7种癌症的高频选穴具有相似性,这些穴位功能上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的作用;从归经上看,灸法治疗癌症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腧穴为主;从分布部位上看,腧穴多位于胸腹部和腰背部;在治疗不同系统症状的选穴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症状,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呼吸系统症状肺俞穴使用频次最高,泌尿系统症状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施灸多选择具有助阳扶正、健脾和胃功能的腧穴,并兼顾不同癌症的临床表现进行选穴。结论:癌症施灸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所选腧穴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灸法治疗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2000 - 2018年间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RCT文献为收录标准。治疗组选用灸法,对照方式为常规护理或者基础治疗、对症治疗等,以Piper评分、BFI评分、KPS评分、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免疫细胞为评价指标,其中Piper、BFI为第一结局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18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一共涉及样本量1472例,对于肿瘤或者化疗导致的疲乏采取亚组分析,将相关数据及指标信息录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灸法缓解疲乏程度比常规护理、对症支持等治疗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 = -1.29(95%CI [-1.88,-0.70]),(Z = 4.27,P < 0.0001)]。结论 灸法能改善癌因性疲乏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未来尚需开展更多质量优良、随机方法确切、数据真实性较好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才巳握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总结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搜集1996年以来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9篇。灸法以隔盐灸和温针灸使用较多;最常用的经脉是任脉、督脉、脾经、肾经;穴位以神阙、关元、命门、隐白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灸法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灸,作为与汤药、针刺并列的三大中医药疗法之一,如今已呈现出萎缩趋势。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萎缩必然有其产生原因,只有在全面研究古代医籍有关艾灸疗法的记载,明确艾灸治疗的病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技术与方法对灸法的疗效机理和影响灸法取效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阐释艾灸疗法的物质基础,才能为灸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推动灸法的创新与应用。本文从灸法传承、现状思考、深化灸法研究及灸法的创新和展望等方面论述了灸法的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和方法,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灸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在灸法上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认为灸量的多少应该根据不同的病情、部位、体质、年龄而定,发展了晋代的隔物灸法,强调未病先防及早期治疗,并指出热证可灸,扩大了灸法的适应症,为灸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灸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灸法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调节心肌细胞自噬稳态等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常采用悬起灸、热敏悬灸、艾炷灸、隔物灸、药物联合灸法、督灸、雷火灸、藏医外治艾灸法、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灸法等治疗疾病,且对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生活质量等的改善效果显著。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常用到的灸法进行归纳总结,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膝骨关节炎作为灸法的高频运用病症,在其临床治疗上,各类灸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别为单纯艾灸、温针灸、麦粒灸、雷火灸、热敏灸、隔物灸及灸法综合治疗等方法。文中对近年来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综述,并提出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Jia CS  Li XF  Wang JL  Xu J 《针刺研究》2011,36(1):76-79
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病症或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刺灸法治疗,其效应特异性客观存在,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提出,应该从不同刺灸法与病证的效应特异性关系着手,采集所需刺灸法文献,提取、分析信息形成标准化格式,建立刺灸法文献数据库并设计文献数据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资料,设计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主题,建立刺灸法数据挖掘模型。此模型需经专家论证和刺灸法效应特异性信息测试得以验证和修正。最后,分析、测试数据,揭示在大量模糊、不完全的刺灸法文献数据中潜在的刺灸法应用的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艾炷灸治疗化疗引起的泄泻7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喜梅 《河南中医》1996,16(3):174-174
针刺配合艾炷灸治疗化疗引起的泄泻70例黄喜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药物疗法/副作用针刺疗法/治疗应用灸法/治疗应用化学疗法是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泄泻系化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毒副反应。自1986年以来,笔者在从事针刺对化疗药物引起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1.
1 INTERFERING ACTION OF ACUPUNCTURE ONIR DISEASES1·1 Effects on IRof diabetesLI U,et al .[1]find that the size of isletβ-cells enlarges ,secretory granules increase ,pallidumgranules reduce ,and the ratio of areas of the core granules andthe secretory granules alsosignificantlyincreasesinthe rat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indicatingthat extra-secretory cells of pancreaticislets caninducemetaplasia ofβ-cells . Afte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时间点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探讨隔姜灸疗法对化疗毒副作用的防治作用以及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受试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组和假灸组。最终共50例,每组25例。隔姜灸组直接将百笑灸置于鲜姜片上施灸,假灸组在鲜姜片与百笑灸之间放置纸垫施灸。两组均从化疗开始前5天进行治疗,艾灸的穴位为关元、足三里(双侧)、脾俞(双侧),每周3次,每次20分钟,治疗持续至化疗开始后的第60天。分别于开始化疗前5天和开始化疗期第21天、第30天、第60天4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卡氏(Karnofsky, KP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量表QLQ-C30(V3.0)中总体健康(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等项目。结果与化疗开始后第21天比较,两组患者KPS评分和QoL评分在第30天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第60天时隔姜灸组KPS评分和Qo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假灸组KPS评分和QoL评分没有升高的趋势。与假灸组比较,化疗开始后第60天隔姜灸组KPS评分和QoL评分较假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0.05)。与化疗前比较,假灸组患者的症状在化疗期均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隔姜灸组不良反应有不同程度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化疗前介入隔姜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引发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恶心呕吐和疼痛症状。提示化疗前介入隔姜灸疗法可以防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期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镇痛剂由于本身的成瘾性及毒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在癌痛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癌痛方法做一概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癌痛的针灸临床治疗,同时也为日后的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逆灸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种重要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化疗后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上。现代研究发现逆灸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该文收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逆灸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探究逆灸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归纳逆灸对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澎 《中国针灸》2007,27(2):150-154
分析当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6.
针灸在结肠癌术后康复,尤其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研究、针灸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这3个方面对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现状进行综述。针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调节神经通路、改善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肠动力、增加肠部血流量等。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虚、瘀、湿、热,针灸治疗上应辨证取穴,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针刺、电针、灸法、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结肠癌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治疗哮喘的常用外治法有化脓灸,隔姜灸和穴位贴敷等,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部分报道缺乏严格的纳入标准,而且临床研究设计不完善,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严格与完善灸法和穴位贴敷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灸防治肝癌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近20年来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及穴位敷贴对肝癌、肝癌疼痛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现状,并结合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这针灸防治肝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单纯灸法、其他疗法、综合疗法等。提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已从单纯的临床观察进入到实验研究阶段,今后应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工作。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表面巨噬细胞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温和灸干预难愈性创面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8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72只,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灸组、TDP组,每组24只。不予任何干预的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表面巨噬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温灸组、TDP组、模型组创面修复组织巨噬细胞数均明显较正常组增多(P<0.05);在治疗第7天,温灸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多于模型组(P<0.05),且温灸组多于TDP组(P<0.05);在治疗第14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且温灸组少于TDP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在治疗第7、14天,温灸组、TDP组均较模型组高(P<0.05,P<0.01);第14天温灸组高于TDP组(P<0.01)。温灸组、TDP组胶原蛋白Ⅰ/Ⅲ值均较模型组接近正常组;在第14天,温灸组优于TDP组(P<0.05)。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可降低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巨噬细胞数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