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目前中心化交易平台的种种弊端,提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体系。文中首先分析目前的网络交易方式存在的安全问题,接着深入研究该体系中的核心区块链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共识机制及智能合约等技术。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交易体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和可扩展性设计。最后对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交易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聪  雷波  解冲锋  李云鹤 《电信科学》2019,35(10):60-68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不断频发,传统补丁式外置安全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业界需求,产业各方更希望从网络架构层实现内生安全,因此提出了去中心化可信网络架构。在研究现有网络底层协议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去中心化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可信网络的架构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网络缺乏内生安全的问题,并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hina’s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CNGI)进行了验证。此方案从协议层实现了网络安全,避免恶意网络攻击或者因配置失误造成的网络故障。  相似文献   

3.
去中心化互联网基础设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域间路由系统、域名系统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们是互联网的网络连通性、服务可用性和通信可信性的基础。然而,这些基础设施或其背后的可信模型是中心化的,存在着中心节点权限过大、单点失效等脆弱性,降低了互联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平等性。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平等和开放的互联网,尝试提出了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decentralized internet infrastructure,DII),并讨论其体系结构和各层的设计,分析系统的可行性。DII架构包含3个层次:底层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基础的去中心化能力;中间层构建IP地址和域名等互联网名字空间的去中心化可信管理机制,并支持安全可信的域间路由和域名映射系统;顶层为开放的应用层,支持和促进创新、可信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8,(8):155-159
战术网络中构建面向服务的通信网络,将战术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以服务的形式呈现,实现信息服务在用户、系统之间的广泛共享。战术环境的动态特性和去中心化服务特性为战术SOA的安全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战术环境的动态特性和去中心化服务的安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战术SOA动态安全策略,详细描述了该策略的框架、概念和形式化表达。并针对具体的动态语境分析了战术SOA动态安全策略如何应对战术环境的动态特性,同时体现了去中心化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等技术(Peer-to-Peer,P2P)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安全问题也愈显突出.由于P2P网络的去中心化、动态性且网络规模较大,使得传统的互联网安全技术不再适用于P2P网络.目前,对等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管理和认证问题上,而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机制———访问控制,则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与P2P信任机制相融合,提出基于角色信任的P2P网络访问控制模型(Trust&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for P2P Networks,TRACM).最后,在P2P文件共享的应用场景下,设计和实现了P2P网络访问控制模型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TRACM模型既能很好地适应去中心化及动态性强的P2P网络环境,又能高效地保障资源和用户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廖剑锋 《电视技术》2011,35(22):42-45,52
CDN+ P2P技术是目前IPTV系统的研究热点,但P2P技术同时又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分析P2P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一种新的CDN和P4P结合架构的IPTV系统,能够充分发挥P2P技术在媒体分发方面的去中心化优势,规避了在信令层面的去中心化弱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继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后的又一技术创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验证、存储、更新数据的去中心化计算范式,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匿名化、难以篡改等特性。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内的运用,是现代科技发展与智慧法院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高新科技,在为人民法院带来便捷高效、保密性强、去中心化、降低司法成本等优势的同时,在现实应用中也面临其技术本身缺陷和法律合规陷阱。从鼓励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应当借鉴国内外最新发展实践成果,多管齐下,力求适应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需要,从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促进智慧法院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交换技术能实现去中心化网络中隐私数据的保护与流通,推动数字化时代打破“数据孤岛”壁垒。分析了可信数据交换的背景和需求,阐述了基于区块链可信数据交换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平台展示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区块链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的应用的研究。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相当于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和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而被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剧增的数据量,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数据库的负荷急剧增加乃至难以为继。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不可篡改和永久存储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Handle标识系统。该系统通过IPFS网络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云存储和查询平台,能够将标识对象的信息与Handle标识绑定一同写入到区块链和IPFS网络中,结合AES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保证Handle后缀唯一性的同时,完成标识和存储数据的绑定,实现了数据对象标识的生成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杨坤伟  杨波  周彦伟 《电子学报》2022,50(2):358-365
传统的中心化认证机制存在单点故障和证书签发不透明等问题,难以适用具有高度自治性和动态多变性的群智网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认证机制和一个有序聚合签名方案,二者结合实现了点对点的去中心认证.在认证机制中,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底层存储数据库,用来记录密钥、证书、签名和所有其他相关信息,通过对用户节点的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安全问题也开始备受关注.将具有信息去中心化和信用去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网络通信,可以有效保障通信安全,最大限度避免信息数据被窃取、篡改或损坏.为实现区块链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良好应用,对其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区块链技术的科学应用和网络通信质量与安全性的提升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货币伴生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强稳健性和抗篡改性等特点,是构建隐蔽通信信道的天然载体。首先介绍了网络隐蔽信道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区块链技术的架构,以及传统的网络隐蔽信道并引出了区块链网络隐蔽信道的优势;然后按照交易地址、签名算法、智能合约和P2P广播机制对区块链网络隐蔽信道进行分类,并从隐蔽性、传输效率和通信成本3个方面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区块链网络隐蔽信道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比特币分布式账本核心技术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体系。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在保留互联网开放、互联的同时,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式信任机制,解决目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文章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首先对技术原理进行介绍;随后简要总结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对其安全和不足进行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涵盖了网络空间涉及的各个领域,对于未来网络空间安全的建设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文慧 《电子世界》2013,(24):260-260
网络口水战伴随网络的普及而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着,小到普通网民间互掐,大到公众人物间互损甚至出现企业问论战,以及这三位主体之间的混合交叉性对骂也在不断发生着,更有对立粉丝族群的敌视叫嚣……各种各样的网络口水战充斥在我们的网络环境中。本文主要从网络传播学角度对网络口水战这一网络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网格、P2P、超文本链接等技术的支持下造成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互动性、自由虚拟化等特点对网络口水战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为数据溯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大数据视域下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溯源中的应用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和溯源,构建了大数据视域下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溯源中的应用模型,研究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内河执法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内河航运执法过程中的应用。系统以Hyperledger Fabric为区块链框架,使用微服务技术进行封装,保证与原业务系统的交互性。该设计方法结合了传统中心化存储技术和区块链去中心化存储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和价值自动传递的特性,可以提高内河执法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信息增强的三户(enhanced customer-user-account,e CUA)模型。eCUA模型基于电信行业传统的三户(客户、用户、账户)模型,通过虚拟数字人和去中心化身份标识等技术,结合任务式算力服务需求,构建了一种增强型的三户模型及其信息框架。通过具有全局唯一性的身份标识,eCUA使传统三户模型具备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共享能力。eCUA能够解决多账号管理、多源数据同步、同源数据多渠道展示时的信息不一致问题,能够有效支持算力网络业务中的算力订阅、体验、订购、交易运营等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因此,所提出的增强三户模型可作为算网一体化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主数据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边缘网络环境中由于业务差异化、网络环境高度动态化以及算网资源部署去中心化造成的网络服务缓存和算网资源分配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并建立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编排和计算卸载模型;并在算力、存储、带宽等多维资源约束下,以最小化任务处理时延为目标,将服务缓存和算网资源分配联合优化问题抽象为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考虑到服务请求时间依赖性及其与服务缓存间的耦合关系,引入长短时记忆网络来捕获时间相关的网络状态信息,进而提出基于循环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布式服务编排和资源分配算法以自主决策服务缓存和算网资源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缓存命中率、任务处理时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PKI数字证书系统的方法,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解决了传统PKI技术中存在的单点失败问题以及多CA互信难等问题,可降低传统PKI技术中CA中心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提高证书申请及配置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该系统作为安全基础设施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4G小基站设备认证、网络切片认证、多CA互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