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纲目》金石部有27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笔者对其品种来源作了初步考释。认定其中锡吝脂、粉霜、银朱、炉甘石、黄矾、太阳石、朵梯牙等药物并非李时珍新增药物,因此《本草纲目》收录的李时珍新增药物实际上不是374种。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新增植物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纲目》新增植物药浅析郝近大,谢宗万(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本草纲目》(从以下简称《纲目》)载药1892种,据其凡例所述“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即李时珍编纂《纲目》时,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药物374种。据笔者统计,《纲目》正文条目实际新增药物365条。本文试对其中新增的植物药分部、品种种数、增补依据及在现代的应用进展等加以分析。1《纲目》新增药中植物药的分部与种数《纲目》新增药365....  相似文献   

3.
邓小英 《四川中医》2007,25(8):32-3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一万多首,集明以前医药学之大成。该书有许多条文记载了养生内容,本文拟从食疗养生思想、药物养生思想两方面研讨《本草纲目》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方法,以《中华海洋本草》所收品种为基本依据,对历代本草与《本草纲目》所收载的海洋中药品种数的变化、《本草纲目》新增品种及其生境分布、性味功效分类等多个层面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对《本草纲目》中海洋中药分类,五味、四性及功效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草纲目》收载的海洋中药为190种,与明以前本草相比,新增海洋物种药12种;《本草纲目》海洋中药的药味以甘味(29.47%)和咸味(16.84%)为主;其药性以平性居多(30.53%),其次为寒性(23.16%)和温性(10.00%);其功效以补益类(22.11%)和清热类(20.53%)为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8.95%)和利水渗湿药(6.32%)。  相似文献   

5.
研读《本草纲目拾遗》,认为作者赵学敏在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基础上, 新增许多药物,民间验方、治法以及西医药资料等。  相似文献   

6.
研读《本草纲目拾遗》,认为作者赵学敏在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许多药物,民间验方、治法以及西医药资料等。  相似文献   

7.
对《本草纲目》炮制理论的探讨万风英,顾元贵,张月梅,顾爱武《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杰出著作。全书共分五十二卷,收集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增补药物三百二十六种,药方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全书对矿物学、动植物学、化学等等,都有相当的研究。全书不但收集...  相似文献   

8.
惠萍  黄斌 《新中医》2005,37(7):87-88
土茯苓作为新增药物之一首载于《本草纲目》,谓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然而,据李时珍考证,明代以前即  相似文献   

9.
用兔脑制成的“催生丹”,是中医治疗难产的传统药物。其催生作用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即兔脑中含有的催产素能促进宫缩。但有关“催生丹”的起始,却有多种说法。如《本草纲目》“兔脑”条下谓出于《经验方》,《中国医学史》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81年版)称见载于虞流的《备产济用方》(1140年);最近又有人提出首载于唐慎微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中,收载了不少在当时不为人重视,而在后世成为重要药物的品种。这些药物长期被人视为“方物土苴(jū)”(不值钱的东西),不仅稗官不载,也不被一般医家所瞩目。可是,李时珍却认真地对待这些名不见经传的药物。他一面搜集整理,一面在临床上实际运用,并考察别人的临床经验,不拘一格,将这些新药大胆载入《本草纲目》中。后来的实践证明,李时珍新增的品种许多都是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广,疗效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所著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十六世纪前我国医药学的宝贵经验。在《本草纲目》附方中,论述痹证疗法的内容非常丰富。为探讨李氏对痹证治疗的特点,现拟对《本草纲目》中的135条附方进行分析如下。一、用药广泛,处方精练在《本草纲目》135首治痹方剂中,共用到176种药物,其中植物药135种、动物药  相似文献   

12.
李时珍本着“剪繁去复,绳缪补遗”的精神,对本草学进行“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其中新增药物374种,占药物总数的五分之一。现简介如下。新增药的来源 1.历代本草尚未录用的部分药物:历代本草学中,有部分药只言其名或其主治病证,并未全部收载。如马蓼,《本经》虽言其能“去肠中蛭虫,轻身”。却未录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这味药,并注明本品“伏丹砂、雌黄”,使用时应注意。此外《本草纲目》还补录了陶弘景之水松,苏恭之黄矾、大明之黄花蒿等39种药物。 2.流散在其他书目中的部分药物:我国药材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有些虽未收入药学专著,但也有药物功效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神农本草经》总结汉以前用药365种,下迄历代总结性本草,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对药物品种屡见补增,直至当今中药巨著《中药大辞典》问世,收载药物已达5767种之多。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是研究我国史前本草的珍贵文献,李时珍将其中的本草有用史料撷入《本草纲目》。据笔者统计,《本革纲目》中,所汲取的《山海经》药物史料共有72处,除沿用前人引用的13处外,李时珍新引为59处,涉及药名67种。此外,李时珍又对《山海经》中的某些“古显令隐”的药物作了本草学考证,将所发掘的药物及其效用辟为新增条目和新增主治,以冀“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正>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编著的《本草纲目附方分类选编》,最近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同读者见面. 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举世名著《本草纲目》,自刊印出版以来,近四百年间,对国内外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李时珍为了说明各药的效用,从上千种资料中,结合他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收集了明代和明代以前的单方、验方11,000首,分别载入《本草纲目》有关药物之下,作为各药效用的佐证.所收各单方、验方大都具有简、便、验、廉等优点,直到今天仍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所习用,是我国医药学  相似文献   

16.
由法国传教士杜赫德主编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摘译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对《本草纲目》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梳理《中华帝国全志》对《本草纲目》所载药性理论以及16种药物的摘译,进一步探讨此书编者选译16种药物的原因,分析《中华帝国全志》对《本草纲目》流传欧洲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命名,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深入探求药物的正名、异名的含义,对中药品种考证是很有价值的。考证明代以前的中药品种,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必读之书。《本草纲目》中“释名”与“集解”两项对中药品种考证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内容都很丰富。为此,本文仅就其中“释名”一项,论述它对品种考证的重要意义。李时珍药物的命名及释名十分审慎,《本草纲目》凡例说。“药有数名,今古不同,但标正名为纲,余皆附于释名之下,正始也。仍注各本草名目,纪原也。”又说:“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9.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倾注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宏篇巨著,全书一百九十余万字,记述药物达1892种,绘有药图一千余幅,收载治疗方剂一万一千余首,其中包括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  相似文献   

20.
三、新增植物药168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由李时珍增加的药物有374种,其中源于植物的有168种,这些植物药源于:一是从其它文献书籍中转载而来.二是来自当时的民间草药.三是李时珍自己亲身实践而得.如曼陀罗Datura metal L.在宋代的《岭外代答》和《淡苑》中都有记载,在南宋浙江的民间草药《履?岩本草》也提到.而正式把它列入本草的是李时珍,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