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DμC812是一种新型的集成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的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可进行主机和多片从外围器件的信息传递,即主机对从机的控制及从机向主机提供各种信息等,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各种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ADμC812是一种新型的集成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的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可进行主机和多片从外围器件的信息传递,即主机对从机的控制及从机向主机提供各种信息等,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各种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核心器件,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USB接口对数据进行快速传输.该采集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硬件、通用计算机、软件等要素构成.为了满足系统要求,硬件采用模块化、开放性设计,由软件来配置、控制.它具有8通道模拟量输入、8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日历时间等功能.整个系统由微处理器、日历时钟芯片、增益放大器、中文液晶显示、大容量存储器、USB等器件组成.  相似文献   

4.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智能仪器和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的有用器件。本文叙述这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用多片集成器件的组成方法以及某些现成的单片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最后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DSP的车载双极化天气雷达终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片低成本DSP TMS320F2812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车栽双极化天气雷达的终端系统.系统利用DSP在片A/D完成数据采集,实现软件角码录取和天线控制,雷达状态监控;用DSP与PC软件结合实现变极化控制和变极化信息处理;用USB2.0接口实现DSP与主控计算机通信.本终端系统已成功应用于XDPR-X波段车载双极化天气雷达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FPGA的多通道高速CMOS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图像采集系统高速、大容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FPGA芯片为核心处理器件的CMOS图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将模块化结构设计、LVDS与乒乓存储等多项技术应用于设计过程中,保证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实时性。详细介绍了图像采集、数据传输、时序控制和数据解串等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数据量达590MPix-els/s的图像序列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大大方便了后续图像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电子技术、检测和调节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检测控制仪表中广泛、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仪表正在向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专业公司研制开发的一批专用组合电路器件——模块系列产品,使原先结构复杂的一些仪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动数据采集的波片相位延迟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波片相位延迟测量系统所存在的非自动化、低效率、不适合大量波片测试等问题,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光学工程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和PCI-1753数据采集卡的自动波片相位延迟测量系统。其数据采集的硬件部分由数据采集卡、测角数显表和光电流计组成;系统的软件部分由LabVIEW实现。实现了同步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和绘图、电机控制、数据处理、自动测试等功能,从而建立起一套集成化、自动化、高精度的测试系统,提高了波片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PLC与iFIX的SCADA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ADA系统是指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PLC是可编程逻辑器件,iFIX是由Intellution公司研制开发的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该文结合SCADA系统在某卷烟厂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基于PLC和iFIX的SCADA系统的结构与实现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蓝牙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将各个环境节点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到安卓客户端。通过STM32单片机、ZigBee和蓝牙模块的串口通信,可实现对日常家居的环境数据采集。本文介绍了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的硬件以及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使用广泛的动态轨道衡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oPC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该系统用一片FPGA作为核心器件,实现了对动态轨道衡称重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控制;以IP复用技术为核心,采用了Nios Ⅱ软核、SPI核和自主设计的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专用控制IP核,通过编写驱动和应用程序,完成了一款专用SoPC系统.系统实现了对动态轨道衡8路传感器信号的采样与传输,同时充分利用SoPC的优势提高了动态轨道衡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通用性,使其具有灵活高效、适用于不同环境、易于升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处理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多传感器信息采集与处理方面的应用需求,本文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探讨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以ARM微处理器和FIFO存储器为核心,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对整个底层数据采集系统的逻辑控制,整个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软件具有再构性,可以修改或增加模块,进行更高级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ADS1210的远程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方法。该节点以PIC单片微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模拟信号的精确转换和利用CAN总线技术进行远程数据传送;阐述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网络结构原理,给出了分布式数据采集节点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单片微处理机的资料比较多,而位片微处理机(位片器件)的资料较少。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微程序计设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关系;分析了位片微处理机与单片微处理机的本质区别,位片微处理机的功能,指出位片处理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是微程序设计;较详细地介绍了与位片数字系统有关的微程序设计技术:微指令格式设计、微指令的时间设计及控制存贮器的编址方式设计等硬件设计方法,特别强调了微程序设计辅助软件系统对位片微处理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量子结构光电传感器读出电路的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CMOS量子结构光电传感器件调测、应用技术的缺乏与不足,设计了一种由低维量子结构光电传感器读出电路、ARM和通用计算机成像软件3部分模块组成的光电成像系统;利用单片ARM实现对读出电路模块的控制和数据采集,以USB方式通信,在通用计算机上编写设备驱动和成像软件呈现光电传感器所对景象的灰度图像;系统硬件简洁,可通过计算机图形化界面灵活,精确地控制光电传感器件积分时阃、偏压等参数,并有效获取传感器输出值;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为光电传感器的测量、调试以及应用开发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采用单片集成方案,实现了以太网和多种通讯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并实施多种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由计算机上的配置软件通过建立TCP连接来配置采集终端的参数。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采用单片集成方案,实现了以太网和多种通讯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并实施多种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由计算机上的配置软件通过建立TCP连接来配置采集终端的参数。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多路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于混凝土施工控制中,数据采集模块挂接在RS-485总线上构成RS485总线网络,PC机与其进行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了对工业现场多路温度数据的采集、管理、显示与打印等功能,软件设计采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技术-Booch方法设计了项目类、图形类、工具类和数据类等,使系统模块化好,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的双通道CMOS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中,由于图像数据容量大的特点,图像处理的实时性问题一直是设计瓶颈.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以FPGA芯片为核心处理器件的CMOS图像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将模块化结构设计、异步先人先出(FIFO)控制与乒乓存储等多项技术应用于设计过程中,保证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实时性.实际测试表明:系统能正常采集图像数据,并具有很好的实时性能,适用于图像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油行业常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功能单一,成本高特点,研发了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智能物理模拟数据采集平台。在硬件配置上将注入系统、压力控制、温度控制、计量系统等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接口统一、快速连接、独立运行的六大模块;在软件配置上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进行通用模块化处理,形成智能化数据处理平台;软、硬件的模块组合,实现在同一平台开展不同油藏条件下488种实验流程功能,满足油田开发、提高采收率研究等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