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阐述了羊毛的毡缩原理,介绍了羊毛结构与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羊毛酶法防毡缩现状,详细介绍了蛋白酶一步法、蛋白酶两步法及蛋白酶三步法防毡缩整理工艺,其中着重介绍了蛋白酶两步法防毡缩整理工艺中酶法预处理与蛋白酶相结合的羊毛防毡缩方法。指出了目前酶法防毡缩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戴建芳  王雪燕 《染整技术》2013,35(3):4-7,20
综述了羊毛的结构特征,羊毛防毡缩原理,详细介绍了蛋白酶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应用,总结了羊毛防毡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毡缩性能,运用不同前处理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整理后织物毡缩性能和强力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佳前处理方案。应用SEM研究不同前处理、前处理与蛋白酶共同整理对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探讨不同前处理对羊毛用蛋白酶处理防毡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毡缩率仅下降到11.4%,很难达到羊毛防毡缩的目的,LTP前处理对于其后进行的蛋白酶防毡缩处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毡缩率下降到5.6%,达到了国际羊毛局防毡缩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研究中采用蛋白酶种类、酶活不同以及羊毛织物规格不一致等原因,难以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织物进行直接地防毡缩整理效果比较,故基于羊毛“减法”防毡缩原理,考察了相同规格羊毛织物的酶法(角蛋白酶、蛋白酶、角蛋白酶-蛋白酶复合和DCCA-蛋白酶复合)与化学法(二氯异氰尿酸DCCA、过氧甲酸和KMnO4)防毡缩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经蛋白酶单独处理时的防毡缩效果较好,润湿性明显提高;蛋白酶分别与DCCA和角蛋白酶复合处理羊毛织物时,纤维鳞片层被进一步破坏,织物的防毡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羊毛生物法防毡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天然生物材料壳聚糖和生物酶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处理,通过对脂肪酶、蛋白酶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方法比较试验,探讨了一种纯生物羊毛防毡缩处理技术。研究表明,脂肪酶可有效去除羊毛表面的类脂层;壳聚糖先于蛋白酶处理,可对羊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经适当的蛋白酶处理后,羊毛的鳞片尖角变钝,使羊毛具有一定的防毡缩性能。  相似文献   

6.
羊毛针织物蛋白酶防毡缩整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羊毛纤维表面结构的特殊性 ,导致了羊毛纤维具有毡缩倾向。为此对羊毛织物进行蛋白酶防毡缩整理。文中对碱性蛋白酶MaxacalL、Novozyme 680T和HAP在羊毛针织物的整理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蛋白酶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MaxacalL蛋白酶处理后的织物防毡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羊毛织物的等离子体和生物酶复合防毡缩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等离子体、蛋白酶、等离体 蛋白酶、等离子体 氧化/还原预处理 蛋白酶工艺处理羊毛织物,探讨了等离子体与蛋白酶对羊毛的作用原理和防毡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 亚硫酸氢钠 酸性蛋白酶X处理羊毛织物,不仅防毡缩效果良好,色差变化小,而且强力损失较小、手感佳,可替代传统氯化防毡缩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羊毛酶法防毡缩整理效果,采用一种枯草芽孢菌产角蛋白酶和Savinase蛋白酶进行了羊毛酶处理实验,考察二步法协同处理对羊毛减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角蛋白酶对羊毛减量效果较低,但能促进后续蛋白酶处理效率的提高。与氧化和蛋白酶处理相结合的防毡缩方法相比,经角蛋白酶、蛋白酶二步处理后毛织物的减量率与毡缩率略低,润湿性与染色性能有所改善,纤维损伤较少。羊毛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角蛋白酶、蛋白酶处理后毛纤维中胱氨酸相对质量浓度低于氧化与蛋白酶处理样,验证了角蛋白酶能促使鳞片层中胱氨酸残基二硫键还原与蛋白变性,利于后续蛋白酶加工中毛纤维表面鳞片蛋白水解。  相似文献   

9.
Savinase蛋白酶对羊毛织物的整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研究了Savinase蛋白酶对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效果,以及Savinase蛋白酶对羊毛纤维外层鳞片酶解作用的均匀性问题。尝试将Transglutaminase转移酶与Savinase蛋白酶同时作用于羊毛织物,增强了羊毛织物的强度,降低了减量率,进一步提高了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性能。  相似文献   

10.
毛织物的蛋白酶防毡缩整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简述了羊毛无氯防毡缩整理的研究动态,介绍了蛋白酶和羊毛的作用原理,并详细叙述了羊毛用蛋白酶处理防毡缩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最后提出了作者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羊毛织物的酶整理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不同前处理剂、蛋白酶和TG酶对羊毛织物抗毡缩性能及对纤维损伤和织物强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TG酶的作用,可以提高织物的强力,降低纤维的碱溶度,使羊毛纤维的损伤得到补救;采用氧化前处理与蛋白酶及TG酶三者结合新工艺,可以在保证纤维损伤小的前提下,提高织物的抗毡缩性.  相似文献   

12.
氯化剂处理法是目前解决羊毛易缩绒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存在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以过氧乙酸对羊毛进行防毡缩处理,并采用SEM扫描电镜对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表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上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方案为:过氧乙酸6 g/L,pH=7,70℃,40 min,得到的羊毛绒线具有良好的防毡缩效果,且手感柔软丰满,绒线强力下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羊毛蛋白酶防毡缩造成的损伤,应用TG酶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研究TG酶对羊毛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TG 酶可以修复化学预处理和蛋白酶防毡缩处理对羊毛造成的损伤,使羊毛织物强力增加,碱溶度下降。TG酶可以催化羊毛纤维蛋白质分子内的交联。羊毛的蛋白酶/TG酶联合防毡缩的最佳工艺为: 蛋白酶Sav用量1%(o.w.f.), 蛋白酶Sav作用时间30min,pH值8~9;TG酶用量2%(o.w.f.),TG酶作用时间50min,pH值6~7;浴比均为20:1,温度均为50℃,该工艺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毡缩率为2.93%, 强力380.4N,强力损伤控制在7.4%。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的上染、固色及抗菌、防缩防皱作用优良,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和整理中。介绍了壳聚糖及羊毛纤维的基本性质,重点分析探讨了壳聚糖在羊毛染色及抗菌防皱整理中的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涉及到了壳聚糖结合其他物质和技术在羊毛织物染色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条件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改性.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作为生物酶的前处理能够改善织物的抗毡缩性,蛋白酶对提高羊毛的抗毡缩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易引起织物胀破强度的下降,TG酶处理也能降低织物的毡缩率并提高织物胀破强度.低温等离子与生物酶联合改性使羊毛针织物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毡缩率下降明显,达到机可洗标准.DTA分析表明:低温等离子与蛋白酶和TG酶联合改性对羊毛α螺旋结构蛋白无影响;羊毛的热降解温度升高,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蛋白酶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并介绍了天然生物聚合物壳聚糖在羊毛防毡缩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酶进行羊毛防毡缩处理前大多要进行预处理.羊毛不耐碱,经氧化预处理易造成纤维损伤,选用甲酸为助剂进行羊毛双氧水预处理,工艺条件温和,可减少羊毛纤维的损伤,并增强防毡缩效果,还能实现低温染色,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8.
柔软剂的复配及其在丝光羊毛纱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羊毛纱线上柔软剂的复配及其应用工艺,确立了最佳氯化处理(剥鳞)工艺。以改性氨基硅柔软剂为主体的复配物对羊毛纱线进行柔软处理,可获得羊绒般的手感,并具有防毡缩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功率对羊毛织物的毡缩率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比较了树脂整理与低温等离子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处理时间:3 min,压强:1 MPa,处理功率100 W,树脂用量:4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