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数字时代传播技术变革所造就的巨大市场空间,使版权产业得以突破原有载体与渠道的束缚而实现飞跃式发展.与市场机遇相伴而来的,则是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在日本的音乐音像版权产业发展历程中,为了应对盗版并打击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行为,在长期的业务实践活动中以唱片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为核心,进行管理与协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促进了市场交易秩序的合理有序.对这一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书版权价值评估仍未能形成共识和标准,但毋庸置疑,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电子书版权产业也面临一个新的契机。一方面,电子书内容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海量的版权资源积累巩固了数字版权产业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全媒体融合及信息交换的深入进一步激活了版权交易的需要,版权价值最大化挖掘成为了可能。面对版权产业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学者除了从法律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论版权市场的培育与版权代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不仅是内容制造和加工产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版权要素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版权产业。作为版权产业应该具备包括版权生产交易主体、版权交易客体在内的完善的版权市场以及版权市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发展,带动了国际数字版权贸易需求,然而操作起来却遭遇了种种困难。本文从国内外数字出版认知、市场和行为上的差异入手,分析了国际数字版权贸易陷入瓶颈的原因,并针对国际数字版权贸易日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版权交易机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适宜的外部生态,也需要与外部生态涉及的各因素之间建立相得益彰的交互关系。版权制度、版权市场以及版权意识是版权交易机制外部生态各因素中最具决定作用和最突出的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共同作用于版权交易机制。为版权交易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生态以促进版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应坚持权益平衡和经济效率原则,并强化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市场支撑机制和创新意识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6.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7.
电影版权产业链主要包含创作、贸易、使用、保护、后产品等五个部分。贸易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发育状况关系电影资源的调度与优化配置,也影响产业的完整性与成熟度。中国电影产业兴旺发达,但电影版权贸易发展缓慢。究其原因,版权市场分散程度大、贸易成交量低、交易模式关联度差、服务机构功能重复、交易机制不完善是主要病症。“传媒市场不断地整治与规范,版权归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①专业化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能有效解决上述困境,推动电影版权产业链的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电子书版权产业也面临一个新的契机.一方面,电子书内容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海量的版权资源积累巩固了数字版权产业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全媒体融合及信息交换的深入进一步激活了版权交易的需要,版权价值最大化挖掘成为了可能.面对版权产业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学者除了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思考电子书版权运营外,对电子书版权经济价值的评估也进行了探索.对于电子书版权这一巨大的宝藏,能否对其价值进行正确评估,事关版权交易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将对电子书产业和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馨予 《出版广角》2015,(6):100-101
本文将数字版权作为研究对象,以版权交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数字版权交易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方面,对数字版权交易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数字版权转让制度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出版概念的核心是复制,数字出版概念的核心是重复使用。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版权都具有战略性、资源性意义。出版商或网络传播商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获得版权授权。从版权角度来看,我国的内容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版权的认识不够、定位不清楚、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盲目性等。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版权,整合版权资源,集约版权;要进行版权资源、人才资源以及特定作品市场资源的联合;还需要国家的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从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佳  李慧 《出版广角》2022,(10):88-91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出版模式的变革及传播方式的演化给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对《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目前仍存在的数字出版侵权维权难度大,数字出版版权授权不规范,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合同不完善,数字出版准入许可制度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12.
版权贸易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版权贸易在交易链条和交易效率等方面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新环境,数字经济则从交易对象、交易场景、交易模式和产业链等方面为版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立足数字经济背景,探索我国版权贸易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从交易方式、消费模式、交易场景、交易范围等方面作出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版权制度的经济作用在于通过法律将知识产品转化为私有财产,使版权具有经济价值并通过市场进行合法交易产生经济效益。最优的版权制度可以使版权产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最有利于版权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绪强 《编辑之友》2015,(12):80-83
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是基于中国网络版权现状,为保护数字作品的网络版权,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促进网络版权市场健康发展而建立的明晰网络版权归属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我国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特点表现为以版权问题为导向、以"积极建构"为动力、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繁荣版权市场为目标.议价机制、授权方式和版权意识是当前影响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重要因素.推动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构建的路径有完善网络版权授权平台,引导网络版权议价机制健康发展,规范网络版权授权内容和方式,培育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广播影视版权交易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建立常态的版权交易平台十分必要.广播影视版权交易平台是典型的市场创造型双边市场,平台的双方具有组间网络外部性.本文研究了广播影视版权交易平台如何采用恰当的市场策略,拓展版权产品的推广范围,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6.
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版权在网络数字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制度、实践等方面都受到了多重挑战,版权侵权现象严重而得不到有效治理.换言之,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我国原有版权制度在大量数字盗版面前最得捉襟见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我国有关机构制定、修订了系列版权制度,这些完善立法所做的努力,不仅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而且对于版权人的权利保护、侵权人的惩罚、促进版权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规制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供需地位失衡、博弈机制失衡、版权流转失衡等矛盾,本文以区块链中的分布存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3类核心技术为基础,分析了旨在动态平衡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版权利益博弈的可行思路,同时结合区块链各层级结构特点提出面向促进资源供需节点间地位平衡、达到版权收益帕累托最优、提高数字版权交易可靠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过程中及时遏制侵权行为、保障版权交易利益相关者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晶 《中国出版》2023,(8):60-64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物在版权保护方面尚存在作品侵权认定模糊、盗版侵权行为泛滥、数字版权收益不力等发展困境。数字版权管理在数字出版物中侧重于对作品文本内容的保护;非同质化权益凭证借助区块链特性,在数字出版物的全流程管理方面有所助益。若将二者融合赋能数字出版物,将数字版权管理嵌入NFT交易生态系统中,在搭建的数字出版物联盟链中可对数字出版物形成全方位的、高阶的版权保护机制,有效缓解数字出版物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6,(7):96-99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其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易获取等优点,已占据出版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版权纠纷现象,版权人与使用者、传播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版权利益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制度构建,探索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香江波)日前,记者获悉"首届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高峰论坛"将于2006年4月在长沙举办."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高峰论坛"作为我国第一个全面关注版权产业、版权交易的常设论坛,通过开发我国作品资源,同时把优秀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整合多方优势和资源,从而建立起版权产业各个产业链和市场商务链的有序务实运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