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绳新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84-1786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南阳胸科医院收治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8例。开放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用时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长和住院天数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与开放组[10.42%(5/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取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术中失血量较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探讨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腹股沟疝患者211例,其中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6例,经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72例,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63例,比较3种术式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结果: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发生血清肿5例(6.58%),TAPP组发生血清肿13例(18.06%),TEP组发生血清肿12例(19.05%),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APP组和T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的发生,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对存在发生血清肿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选择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胡斌 《中国医疗前沿》2011,6(6):63+30-63,30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以来采用TEP 40例、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少于无张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张力组,且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与无张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偏长、住院费用偏高,与无张力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P还不能完全替代无张力疝修补术,但TEP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3~2013-09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使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好,术后疼痛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短,且能较早下床活动,减轻了患者痛苦,无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40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与58例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式组(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开放式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9年8月期间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5),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正常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和切口满意度高(P〈0.01),2组在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安全可靠、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174例。腹腔镜手术组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开放手术组行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舒适指数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BCS评分较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但住院费用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并发症发生少、舒适程度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n=75)和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n=75),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3.1±11.7)min、(17.1±3.6)mL、(1.21±0.38)d、(4.3±3.2)d,对照组为(57.9±10.4)min、(18.4±2.8)mL、(2.86±0.71)d、(6.0±3.1)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33%)(P<0.05)。结论经腹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莫军  沈联捷 《中外医疗》2012,31(36):22-2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差异性,并将其治疗体会作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PP组106例,TEP组10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P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T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术式,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喻毅林 《中国医疗前沿》2011,6(9):31+63-31,63
目的评价不同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A组)、平片式(B组)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C组)、经腹腔腹膜前(D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各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情况。结果 C、D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A、B组(P〈0.05或P〈0.01),但A、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C、D组(P〈0.05),且A、B组之间,C、D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四组1年内疾病复发率也无差异(P〉0.05)。结论四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腹腔镜疝修补术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更适宜老年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是否优于局麻下Rutkow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将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EP组(30例)和Rutkow组(30例)。TEP组中斜疝27例、直疝3例,其中1例因腹壁下动脉出血中转Rutkow术;Rutkow组中斜疝26例、直疝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当天及术后第4天疼痛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阴囊浆液肿、切口积液等),并随访患者术后局部外观满意度、患侧复发率。结果住院天数、术后当天及术后第4日疼痛评分、术后局部外观满意度,TEP组均优于Rutkow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Rutkow组均优于TEP组(P〈0.05);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为阴囊气肿、浆液肿,而Rutkow组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为术后出血、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感觉优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两者的远期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聂彬  彭珂  王金波 《西部医学》2014,(7):879-880
目的比较超普疝装置(USH)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患者共55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愈后等信息。录入电脑,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USH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长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切口浆液肿发生率、异物感、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渚留发生率、阴囊水肿及血肿发生率、术后疼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H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吉林医学》2014,(19):58-59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术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更为安全可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目前腹股沟疝患者的良好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mioplasty,TE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2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照组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术后复发率。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与Lichtenstein组相比,TEP组手术费用高,但术后开始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率情况,旨在为腹股沟疝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行传统疝修补术的42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2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453例(489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膜前组和网塞修补组。腹膜前修补组230例(243侧),使用超普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网塞修补组223例(246侧),采用网塞补片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2组性别、年龄、疝分型构成、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潴留、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异物感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腹膜前修补组随访18.1个月,网塞修补组平均随访17.9个月。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腹膜前修补组异物感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较网塞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较疝环充填修补术的异物感发生率、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股沟区局部解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1)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290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与282例各类腹股沟疝施行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解剖40侧成人尸体腹壁标本,对腹股沟区局部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2)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耻骨肌孔和髂耻束在疝修补术中具有重要的解剖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产生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年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部分病例产生慢性痛疼的原因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后疼痛发生率为9.66%;372例首次疝患者疼痛发生率为4.30%,125例复发疝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6%,复发疝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疝(χ2=47.95,P=0.001);Ⅰ型疝、Ⅱ型疝、Ⅲ型疝、Ⅳ型疝发生率分别为5%,6.21%,13.93%和20%,随着疝气程度的增加疼痛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组间直接存在明显差异(χ2=17.10,P=0.001);174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17.82%;32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疼痛发生率为5.26%,局部浸润麻醉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χ2=20.42,P=0.001);神经切断、未保护神经、神经暴露并保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3.33%,16.34%,5.28%,各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4.99,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疝气复发(OR=1.429,95%CI:1.150~2.057)、Ⅳ型(OR=1.889,95%CI:1.247~2.900)、局部浸润麻醉(OR=1.586,95%CI:1.184~1.832)、术后未保护神经(OR=2.197,95%CI:1.110~4.349)为疝气术后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气复发、疝气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均对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后疼痛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为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应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和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6例腹股沟疝病例,随机分为TEP组132例和开放组104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与开放纽相比,TEP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3d使用止痛药物次数少(P〈0.01)。慢性疼痛,术后异物感、硬结,并发症例数均较少(P〈0.05)。术后复发率及平均手术时间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侧疝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EP组住院费用相对较高(P〈0.05)。结论TEP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