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4):543-544
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甚至胃癌的发生关系紧密,根除HP对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转归和预防有重要作用。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HP的耐药性明显上升,如何降低耐药性,根除HP成为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近年来西医,中医(单味中药、复方中药、针灸推拿埋线),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HP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两组抗HP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 ( HP)感染密切相关 ,单纯应用根除 HP药物对慢性胃炎改善尚不理想。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 ,刘国安主任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症舌脉特点进行中医辨治本病 ,疗效良好 ,现介绍如下。病因病机脾胃气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脾虚不能  相似文献   

4.
夏天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2Marren和Marshall在胃炎患者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从而引发了胃炎概念上的一场革命。目前人们已经证实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且HP相关性慢性胃炎是非贲门部胃腺癌的癌前期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属HP的高感染区,在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为50—80%,国内的医务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夏天教授行医40余载,擅长胃肠病的诊治,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将夏教授经验简介如下,以期有益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1年6月~2002年1月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42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均符合2000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有关慢性胃炎研讨会分类方法。入选病例均进行了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及胃体粘膜活检行快速尿素酶检查HP阳性,同时作了14C尿素呼气试验HP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岁;其中胃窦胃炎24例,胃体胃炎10例,全胃炎8例。对照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0~66岁,平均46.6岁;其中胃窦胃炎25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3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 ,对照组 35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 ,分别观察两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病变愈合速度、HP根除率及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病变愈合速度、复发率及HP根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为了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我们对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中医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HP相关性慢性胃病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首次发现幽门弯曲菌,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至1989年底国际上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旋菌(HP)。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渍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明显关系。本文仅就HP相关性慢性胃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探讨。IHP相关性慢性胃病的病因病机慢性胃病主要是指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相当于中医“胃院痛”。HP为外源性攻击因子,相当于中医的“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而也可以说HP相关…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1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HP感染有关.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类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30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现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统计每一证型所占比例;结果: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结论:HP感染与中医证型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B型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致病菌。近年已证实,根治HP可显著减少溃疡复发和完全改变慢性胃炎的自然病程。因此,应用有杀灭P作用的药物是治疗HP感染的重要环节。临床资料表明,抗HP治疗只能在肯定疗效优于抗酸药物和细胞保护药时使用。其主要的适用对象是①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大大防止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三黄乌蛇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1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是指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根除HP在HP相关性胃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因以铋剂为主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还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主的三联疗法价格昂贵,难于推广,因而进行相关药物的组合、筛选研究,选择疗效高、价格廉的治疗方案尤为必要.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三黄乌蛇散为基本方治疗HP相关性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40例为治疗组,并与三联疗法组30例对照.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HP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胃胀及嘈杂两项症状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与86.67%(P>0.05).结论 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直接抗HP、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对胃肠的协调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和胃丸,西药(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结果:5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临床显效率72%,西药组HP根除率69%,临床显效率63.9%;中西医联合组HP根除率89%,临床显效率89.8%。结论:说明中西药联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既有较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晖  陆喜荣 《光明中医》2012,27(5):931-932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法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三联疗法,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后HP根除情况.结果 1.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56.41%,P<0.05;2.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为72.73%与对照组57.58%无差异,P >0.05;3.慢性胃炎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为75.34%高于对照组56.94%,P<0.05.结论 疏肝理气活血法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HP清除情况。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改善情况,HP清除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HP清除情况两组效果相当。结论:应用中医理论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治疗能够收到满意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能达到较好的清除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国际悉尼内镜胃炎分类及HP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慢性胃炎362例,按南昌会议标准分为5型,做胃镜观察并按悉尼分类标准分为7型。同时用先进的^14C-UBT呼气试验法测定HP阳性率与阳性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胃不和型主要见于红斑渗出性胃炎和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主见于红斑渗出性、出血性和平坦糜烂性胃炎;胃络瘀血型主见于平坦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最多见于红斑渗出性胃炎;胃阴不足型主见于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及密度值显示非虚证型>虚证型。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与悉尼内镜胃炎分类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病,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弯曲菌(简称CP)1989年改称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以来,国内外学者竟相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9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HP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病的致病菌.况且,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抗HP作用药物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几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胃病亦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证明中医治疗HP有明显的优势,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胃散加减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50例为治疗组,并与三联疗法组45例对照,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HP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胃炎临床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利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与86...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笔者以气血理论为指导,按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气运脾,清热化瘀的治疗原则。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下简称慢性胃炎)作临床观察,取得病、证两者的满意疗效,兹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